<h3>齐白石(1864─1957),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h3> <h3>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h3> <h3>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h3> <h3>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h3> <h3>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h3> <h3>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h3> <h3>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h3> <h3>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h3> <h3>扇面所写:摇扇可以消炎,着裘可以御凉,二者日日须防,任人窃笑颠狂。</h3> <h3>人民画家齐白石出身于湖南湘潭一户农民之家,他原本有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阿芝。</h3> <h3>阿芝生在一个叫杏子坞、星斗塘的地方,听这名字是不是觉得诗情画意吧?</h3> <h3>“诗画不能当饭吃”,这句是阿芝的奶奶说的。于是,阿芝成了放牛郎,这位放牛郎上山牧牛时,不爱吹小牧笛,</h3> <h3>就喜欢在牛的犄角上挂本书,等砍完了柴、捡足了粪,就开始偷偷地读书、画画。</h3> <h3>后来,放牛郎成了一位小木匠,他从大器做到小器。大器就像现在的木匠,</h3> <h3>而小器就是雕花刻丝的细作活,现在很少见到了。 阿芝的手艺越来越好,就成了有名的“芝木匠"。</h3> <h3>“芝木匠”有了满足温饱的经济基础,终于可以丢掉木工刀,拾起笔墨纸砚。他一边给人画肖像,一边拜师学艺。</h3> <h3>木匠小器出身阿芝,很快就和金石篆刻结缘。他既有天分,又刻苦努力,将篆法刀工运用的的行云流水,并自成一家。</h3> <h3>然后,“芝木匠”开始走入上层,“芝木匠”虽然没钱拜师交友,可有一手绝活——篆刻,那时的文人雅客大多好这口。</h3> <h3>“芝木匠”用自己雕刻的金石图章来敲门、交友那当然是极好的。</h3> <h3>27岁的阿芝,拜了一位名师胡沁园。老师给“芝木匠”起了一堆新名字: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从此世上就有了"齐白石"这个名字。</h3> <h3>自从有了这个霸气的新名字后,齐白石就越走越顺,后来,又拜了更有名气的王闿运为师,</h3> <h3>这下连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杨度,等一众人等都成他的同门师兄弟。于是,他的朋友越来越多,</h3> <h3>像樊樊山、夏午诒、郭葆生、曾熙、杨度、曾招吉、汪颂年、蔡锷将军、黄兴等陆续与他结交。</h3> <h3>齐白石最初认识梅兰芳是在1920年秋天,那时,齐白石在北京的名声还没有后来那么大,那天,齐白石经好友齐如山引荐去拜访梅兰芳,</h3> <h3>梅兰芳在自己家的“缀玉轩”里接待了齐白石等人,梅兰芳为齐白石铺纸研墨请齐白石画草虫,随后梅兰芳又即兴为众人唱了一段《贵妃醉酒》。 </h3> <h3>梅兰芳在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学画,齐白石说:“你这样有名,就别提什么拜师不拜师的啦”,但梅兰芳坚持行了拜师之礼。</h3> <h3>对齐白石画风影响最大的人还是他到北京后结交的,亦师亦友的陈师曾。陈师曾是吴昌硕的高足,</h3> <h3>他不仅将吴昌硕的作品拿给齐白石观看,还力劝齐白石改变以前的画风,转向“色彩浓艳”的写意画。</h3> <h3>经过不懈的努力,齐白石终于创出了小写意的红花墨叶搭配浓淡相宜工笔虾、蟹、草、虫新画风,被世人称为“衰年变法”。</h3> <h3>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此幅《雨后芭蕉》就是齐白石送去的参展作品。</h3> <h3>1922年,陈师曾携带了吴昌硕、陈半丁、齐白石、王梦白等人的画作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会”,这是第二回中日联合画展。</h3> <h3>这是一副齐白石手卷的局部,一只知了正在蜕壳,外一只蝉翼宛若透明。</h3> <h3>当时吴昌硕是画坛领袖,但在这个展览里边走红的却是齐白石。齐白石的作品不仅全部卖完,而且价钱丰厚,</h3> <h3>自此开始,齐白石的卖画生涯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了。所以,当时吴昌硕说“北方有人学了我的皮毛,成了大名”, </h3> <h3>齐白石并没有回话,但他后来有句话相更嚼劲“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你觉得呢?</h3> <h3>齐白石在湖南和第一夫人生了5个孩子,53岁背井离乡开始北漂。移居北京以后齐白石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h3> <h3>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齐白石自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良末。</h3> <h3>没想到白石老人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h3> <h3>齐白石观看夫人胡宝珠作画,宝珠高龄难产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闹着续弦,后娶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为妻。</h3> <h3>“白石衰年亦有才”,后排左一为夏文珠,91岁时,夏文珠离去,老人又找了一位叫伍德萱的女士继任。</h3> <h3>齐白石93岁时,家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摇着头说:44,太老了!</h3> <h3>后来又找来一位22岁的姑娘,老人很是喜欢,还等着结婚办喜事。不过,那年,白石老人去世了。</h3> <h3>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h3> <h3>齐老先生画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h3> <h3>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世界之大,那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h3> <h3>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h3> <h3>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面子,</h3> <h3>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二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象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h3> <h3>客人不解问曰:“这虾怎么看着象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h3> <h3>平常在家齐老先生是个“无事忙”。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h3> <h3>吩咐家里人把这片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大不了加点秋油,中午老先生要吃。</h3> <h3>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身作则,为儿辈作榜样。</h3> <h3>在街上买东西,比如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分大小都留着。起画稿用。后来这批东西都由家人捐赠给北京画院了。</h3> <h3>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张包鞋纸上,有“内联升”的红色印记。齐老先生在上面画了一个持弓搭箭的人,旁边注明画时执弓的手要下移一寸。</h3> <h3>有废纸画着是在哪家古董店看到一个瓷瓶,上面有双鸳鸯影在荷花红蓼的后面。回来老先生背临出来为小儿辈留作传家画稿,曰可当水田几亩。</h3> <h3>汪增祺先生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h3> <h3>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h3> <h3>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h3> <h3>老周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的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h3> <h3>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h3> <h3>”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h3> <h3>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h3> <h3>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精品出来拍,</h3> <h3>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h3> <h3>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消息”里掏出几卷画子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h3> <h3>这些画被掏出后,一卷一卷放在画台上。老徐一打开只见宝光四射,全是老先生毕生的精品。呕心之作!</h3> <h3>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白茶花,上有一蛱蝶翩翩欲下。画得真是精妙绝伦!老徐不住地用眼光看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太鸡贼呀!"</h3> <h3>齐老先生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真是狡黠得可以啊!</h3> <h3>齐老先生对唐代书法家智永很有意见,认为这人太浪费。写废的笔就扔啊,还弄个笔冢。真是多事!</h3> <h3>齐先生那么节约,在他习惯上来说是没有一只毛笔是可弃的。</h3> <h3>不过他有的时候也挺会来事的,建国后毛泽东坐了龙庭。他给毛主席画了一张大老鹰,</h3> <h3>还送了几根金条。他给这位湖南老乡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你才到北平,怕是手头紧,送两根金条你花花。大老鹰上题毛主席万岁!</h3> <h3>实际他给蒋委员长也画个这么一个大老鹰,上面也写着蒋委员长万岁!</h3> <h3><font color="#010101">画老鹰的意思你们是大英雄,我们是升斗小民就想过个安生日子,你们不找我们麻烦就好了。他给蒋委员长也刻过印,刻得还非常好。</font></h3> <h3>傅抱石先生主南师大艺术系的时候,上课曾用这“蒋中正”这方印给学生讲刻印的布白。如果不是滥喝酒死得早,文革绝跑不了他的。</h3> <h3>红卫兵没打到他人,最后扛大锤把傅抱石墓给钉碎了。傅家儿女暗自庆幸:“老爹你死得好呀!恰逢其时!”</h3> <h3>黄永玉、李可染他们老问齐白石先生如何把画画好。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很烦哎!这问题真办法能用语言说明白。</h3> <h3>齐老先生画了一辈子,就知道怎么把画子画好。因为他画不坏!</h3> <h3>这问题真是要人亲命了,他们还死问。又不能直接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纵之才!”</h3> <h3>话不能这么说啊!齐老先生只好把笔举到空中,拿眼睛死盯着看了一会,慢慢说:“笔不要掉下来!”。这话如同一偈,你怎么理解都行。</h3> <h3>于是两人笔不掉下来的死画,各有各造化。但齐老先生也有齐先生委屈。</h3> <h3>《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h3> <h3>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宝玉为的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而委屈,齐老先生是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郁闷。</h3> <h3>他想山阴羲之爱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写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独他们都有,而我齐璜怎么就没有。</h3> <h3>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呦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h3> <h3>他灵机一动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h3> <h3>铁栅屋外一个北方鸟蠢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呦喝,脖子长筋抻得老长的。</h3> <h3>不知从那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园眼镜,正看着他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h3> <h3>这卖菜鸟蠢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称给得高高的”。</h3> <h3>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h3> <h3>这鸟蠢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h3> <h3>你到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南北。</h3> <h3>齐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的走了,从铁樱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斯文有辱!</h3> <h3>最后还有一个段子,吃螃蟹:......然后我们就吃螃蟹。螃蟹是齐白石的高足李可染先生,去西单小菜市场买的两大串,四十来个。</h3> <h3>老人(齐白石)显然很高兴,叫阿姨提去蒸了。阿姨出房门不久又提了螃蟹回来:“你数!”对老人说,“是四十四只啊”。</h3> <h3>齐老先生“嗯”了一声,表示认可。阿姨转身之后轻轻地嘀嘀咕咕:“到时说我吃了他的螃蟹…”</h3> <h3>谢谢您的欣赏!只有手机下载注册‘’美篇‘’,才能更多欣赏‘’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系列微电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