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父爱如山,父爱是深沉的,一如大山的沉寂,但那宽阔的胸怀,巍峨的气势却又让我们知道:父爱也是伟大的,正是这种不事张扬的伟大,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让我们前赴后继,走在一条平凡的道路上,奋勇前进。</h3> <h3>由于长年劳作,父亲握筷子的手已不再灵活,我们常常陪客人下饭店设宴,但真正给自己的父亲点莱又有几次?</h3> <h3>这是一个停电的夜晚,烛光下父亲面前的j韭花又让我想起了母亲,母亲的突然离世让父亲也显得苍桑衰老。子欲养,而亲不在,让天下多少儿女追悔莫及。</h3> <h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父亲不让给他置办新衣,他把儿子们不穿的衣服都收拢到一齐,有一次竟然告诉我他有80条裤子。</h3> <h3>勤劳的母亲一辈子从不让父亲做饭,可她走后父亲从熬米汤学起,已能做些简单的饭菜。</h3> <h3>我最喜欢带父亲喝羊汤,他在80多岁的年龄仍能喝两碗,且吃一份饼让别人羡慕,我也倍感荣光。</h3> <h3>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就是一层天,天在,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天在,我们方得幸福永远。</h3> <h3>我保留的照片中大多是父亲吃饭的照片,也只有吃饭时才想起照像,可见陪父亲的时间太少了!</h3> <h3>以致于既便光线不甚好的照片我都舍不得删,父亲的影像资料毕竟留下的不多。</h3> <h3>在6号楼餐厅,父亲若有所思。</h3> <h3>父亲最爱吃臊子面,现在想来是汤面好消化,父亲的牙口已不那么坚实了。</h3> <h3>在浍河一库,耸立着晋之源纪念碑,这里曾经有父亲洒下的汗水。</h3> <h3>父亲吃饭喜欢就一颗葱,没有菜都行,俭朴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不敢奢侈。</h3> <h3>父亲的饭碗从不会剩下米粒,饭菜,饿过肚子的人才知道粮食的珍贵。</h3> <h3>我同父亲一起吃饭饭量似乎也大了许多,铁瓷碗也能吃两碗面。</h3> <h3>平阳医院住院七天,对每个子女都是考验,真不知一个孩子的家庭以后如何赡养老人,尤其是有病的老人。</h3> <h3>在病床边,父亲谈到母亲便沉默了,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h3> <h3>父亲想知道住院时是什么模样,我便用手机拍下来`让他看。</h3> <h3>望着奔忙的人,父亲又在想什么呢?</h3> <h3>我把父亲用轮椅推到平阳市场米线小吃店,父亲却望着米线没有食欲。</h3> <h3>乐观的父亲恢复的很快,只要能吃饭,子女们就感到心慰。</h3> <h3>在病房,身体稍有好转,父亲便自己起来吃饭。同病房的人都对父亲的顽强精神所感动。</h3> <h3>父亲在餐桌边吃饭恍如昨日,但现在却永远不再可能。</h3> <h3>住院回来,嘴边肿的老高,但父亲却没有任何牢骚。</h3> <h3><font color="#010101">父亲自己能吃饭时,从来没有挑过食,吃什么都感觉特香,年青时吃窝头都让边上人忍不住掰一块尝尝。</font></h3> <h3>二姐已六十多岁了,几十年给父亲剃头,给母亲剪发,从没表过功。看着姐姐给父亲洗脚,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干呢。</h3> <h3>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每天晚上能钻进父亲的被窝,并在父亲的故事中入睡,便是我童年的最好记忆。</h3> <h3>父亲也许已想起当年的往事,留露出的笑容让知天命的我倍感幸福。</h3> <h3>父亲的早餐最喜欢的是孔记糊辣汤与豆腐脑,而一餐必须两碗才能喝够,医生仅管不让多喝,可我们又怎能剥夺一个80多岁老人的这点要求呢。</h3> <h3>我让父亲自己洗手,为的是让他锻炼手的协调能力。</h3> <h3>到了这个岁数,劳动工具已成了美好的回忆,曾经的光辉岁月,又能诉说给谁听!</h3> <h3>冬日的阳光虽然不是很温暖,但端杯水,坐门前晒晒太阳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愉快的!</h3> <h3>巩氏联谊会会长巩长明拜会父亲,并亲切合影留念。</h3> <h3>虽然没有想到父亲会很快离开我们,但哥仨每人一晚,三个姐姐轮换每一天,全天候伺候父亲也有二十多天,二姐陪父亲晒太阳。</h3> <h3>三姐陪父亲晒太阳,并聊一些家常。</h3> <h3>父亲主动要我买蕉,在我印象中这是第一次说想吃什么?我特意挑了几个熟的香蕉,但没想到这却成了我为父亲最后一次买的吃食。</h3> <h3><font color="#010101">父亲离开我们十天了,我把手机中存的照片做成美片留做念想,以便我的兄弟姐姐们在想父亲时再翻开看,也让他的十几位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永远怀念自己的爷爷和姥爷。</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