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在友人的邀请下,携家室由陇右入蜀,在成都西门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而居,称作“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期间创作诗歌240余首。 </h3><div>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我背诵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到浣花溪畔,边走边看。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草堂碑亭等依次排列着,两旁还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别的建筑。竹树掩映,小桥勾连,流水萦回,一派诗意;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而又内涵深厚。<br></div><div>不觉之中我和老伴在杜甫草堂参观了四个多小时,感到饥肠辘辘,才依依不舍地走了出来,出了大门后还在不停地回头观望着,嘴里直说,不虚此行,值得一游,中国文化,博大精深!</div><div><br></div> <h3>我喜欢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h3> <h3>头一次看到没有树皮的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