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漫谈——我的课改之路<div> 这两天的培训收获颇丰,特别是几位专家在培训中提到当前教育的现状时几乎都用“尴尬”、“纠结”等词形容,我感同身受,触痛我的脆弱的心,引发我的深思与回忆。<br><div> 1994年9月,我分配到大湾中学工作。刚参加工作,懵懵懂懂的,学校也不重视教研工作,从未上过公开课、几乎也没组织过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只记得当时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围墙上刷写着白色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面向未来”大字。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也没有仔细琢磨它的含义。整整8年,我没写过一篇论文,没听过一堂公开课,没参加过一次培训学习,没接触过一点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年轻的工作热情得不到有效的引领,以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现在才知道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需要有效的引领。 <div> 2002年9月我调入桥江镇中学,开学第一天,学校给全体教师发了一本《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书。向良云校长还组织教师学习、考试。成绩优秀奖励四百元,及格奖励二百元,不及格无奖励,我那时的工资只有五百多。还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比武、说课大赛,将教师论文编写成书等教研课改活动。学校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教师业务考试(溆浦县教育局组织教师进行业务考试是2010年的事了),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优秀者的奖金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三年后,我当上了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还被学校推荐,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桥江区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称号。那些年桥江镇中学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全县前列,在我至今二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这段教育工作时光是我教育职业生涯中最具职业幸福感的时光。检查少,各种各样的学习及与教学关系不大的工作任务少,实实在在做教育教学工作。一位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带着一帮充满激情的年轻教师,努力成长,积极探索教育的真谛,收获教育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如果说我的教育生涯取得了丁点成就,我可以说与桥江镇中学向良云校长分不开。如今细思量,教育科研、课改工作最考量的是学校校长的魄力与决心。</div><div> 2009年9月我当上了教导主任,2012年9月当上了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走上了学校管理工作岗位,工作角色发生了大的转变,工作不再像当教师那样单纯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校内务工作管理及教育教学教改教研工作。一段时间内踌躇满志,豪情万丈,一心带领教师走课改之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甚至提出把学校“打造成溆浦农村窗口学校”的宏伟目标。为表明我的课改决心,我每年任教语文或数学,把自己的班级作为课改示范班级,带头亲自上公开课,给全体教师上课改培训讲座,每个学期不少于三次,组织教师编写《英语游戏教学校本教材》、《德育教育校本教材系列》。组织五年级语文教师编写了五年级语文导学案。主持《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结对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将课题阶段性成果“结对互助合作学习136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div><div> 几年来,学校课改工作有了一些变化,部分年轻教师成长了起来,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div><div> 但是,课改一直是我内心深处的痛和无奈。老师们怨声载道,说增加了教学工作负担,更有甚者把课改说成了不务正业,搞形式主义。如果指责我课改工作成效不够,我倒是知错,如说课改工作只做个样子,应付检查,我真的不敢赞同。不过还真的动摇了我的课改决心,说得夸张点儿,让我怀疑人生。因为这种舆论反映出的不是对我工作能力、态度、业绩的评价,从某种角度反映了教师对课改工作的排斥态度以及凭主观好恶评价人的方式。真的粉碎了我单纯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产生了得过且过,应付检查的念头。我又何苦费力不讨好呢!这又违背了我的初衷,让我迷茫,痛苦。</div><div> 中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说过一段话:“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为善,上欲变之,某不自量力欲助上大有为,然则众何不汹汹然?”我引用这段话不是贬低教师,而是想说明课改工作艰难之原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当然,教师安于传统教学方式现状,不积极参与课改,还有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精力的原因。任何改革都不是容易的事,正因为课改有难度,才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和伟大的梦想。</div><div> 农村学校面对课改,老师有老师的无奈,领导有领导的顾虑,体制有体制的积病。有时我在想,农村学校课改工作最缺乏的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农村课改最缺乏的是教师朴实的教育情怀,缺乏的是对教育更高境界的追求的精神。这种朴实的教育情怀是在当前喧嚣的社会下的一份冷静与理智,面对当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课改纷争,不跟风,不盲从,立足实际谋发展;是一种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忠诚。这种朴实的教育情怀是支撑农村教育的基石,没有朴实的农村教育情怀,再好的教育条件,也难以支撑起农村教育的大厦。</div><div>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只想表明三个观点:课改工作需要有效的引领;课改工作考量校长的魄力与决心;课改工作最需要教育工作者朴实的教育情怀。</div><div> 二十四年来,我一直走在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追梦路上;我一直带领教师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追梦路上,为教师追梦助力;我一直走在探索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优质学校建设的追梦路上。在课改工作的道路上,我痛并快乐着!</div><div> </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