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25年,父亲出生在河北省、安平县、马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就给地主当长工。小小的年纪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还时常遭受地主的打骂。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p><p>暗无天日、无尽的苦难,使得父亲对万恶的旧社会无比痛恨。在一个漆黑而寒冷的冬夜,父亲烧了地主家的牛棚,离开家乡投奔革命队伍。</p><p>1940年1月,15岁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p><p>从此,父亲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全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枪林弹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p><p><br></p> <h3>抗日战争的烽火……</h3> <h3>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h3> <h3>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h3> <h3>革命军人:忠于人民、忠于党!</h3> <h3>职业军人:为军队、为国防建设奋斗、奉献了自己的一生!</h3> <h3>出征朝鲜前,与战友们的合影。父亲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炮兵,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父亲被炮弹震聋了耳朵,战友们有的牺牲了、有的残废了,没有被最后一颗炮弹击中,凯旋归来,已是万幸中的万幸。能活到今天的老战友,也已廖廖无几。</h3> <p>1934年,母亲出生在湖南省、鳢陵县的一个小商家庭。老爷做打铁的小生意,勉强维持生活。虽然生活不富裕,尽管经济不宽裕,老爷还是将家中儿女送到学堂念书。母亲的学习成绩,在学校始终名列前茅,由此而获得奖学金。听母亲说,这是老爷最为骄傲的一件事。</p><p>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老爷是一个革命人士。利用商铺,作为秘密联络点给党组织传送情报。听母亲说,老爷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p><p>1950年,已考入高中的母亲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放弃学业,毅然决然地应征入伍。</p><p>16岁,从山清水秀的湘江河畔,来到大西北。</p><p>一呆就是一辈子……</p><p><br></p><p><br></p> <p>相识、相恋在军营。</p> <p>相濡以沫,携手共度半个多世纪。</p> <p>父母的老战友,家庭情况非常相似,也是三个女孩。而且母亲还是湖南老乡。我们两家的孩子从小玩到大,是知根知底的发小。在家排行老大的姐姐,都是同一年当兵走的。还记得走的那一天去火车站送她们时的情景,那年我还小,不然的话也去当兵了。她们家的姐姐,相貌非常出众,成了文艺兵。那双大眼睛真漂亮。</p> <p>军人的浪漫情怀……</p> <h3>相伴相守、忠贞不渝是最长情的告白!</h3> <h3>1976年,姐回家探亲,全家合影。71年,15岁的姐参军走了。从那时起,就想当兵,而且想当一名文艺兵,由于诸多因素,没能如愿。生长在军人家庭,血管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今生没能当兵、没有当过兵,成为永远的遗憾……</h3> <h3>2015年9月,90岁高龄的父亲,戴上了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有着70多年军龄的父亲,是名永不退色、光荣的老兵!</h3> <h3>2019年10月1日,94岁的父亲戴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衷心祝愿父亲:健康长寿、幸福快乐!</h3> <p>70年前,父亲和战友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冲锋陷阵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今天,这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是党和国家给予志愿军老战士的最高荣誉。</p><p>然而,2020年10月颁发的这一枚纪念章,父亲却没能看到。同年2月,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p> <p>2021年7月1日,87岁的母亲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p> <p>2021年10月2日,回家与母亲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