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拉萨,日出日落的时差较之内地大约相差四个小时。天刚放朦,我们就按照行程乘上当地大巴,前往位于拉萨市内旧城区的大昭寺和市中心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关于大昭寺,我们之前没有丝毫的印记,只是在临行前所做的功课中略知一二。下车后,跟随地接导游匆匆的脚步,沿着陈旧狭窄的街道一溜烟似的来到了大昭寺门前。</p> <h3> 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也看不懂有什么特殊之处,只能说感觉到它的"精悍",毕竟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藏传佛教文化之地,不敢多说更不好多问,只好排起长队走进回廊,随着人流缓慢步入大厅。我们的地接导游是位年轻帅气的工布汉子,据说在当地业内颇有名气,知识渊博,很有功底。他向我们娓娓讲述着大昭寺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和历史传说。</h3> <h3>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647年)吐蕃王朝鼎盛时期,传说是为供奉一尊佛像而建,历经1300多年的代代增拓相守而留存至今。寺院坐东朝西,25100平方米,融藏、唐、尼泊尔、印度建筑风格于一体,因而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h3> <h3> 大昭寺的主要建筑为经堂大殿,高4层,建筑构件为汉式风格,柱头和屋檐的装饰则为典型的藏式风格。释迦牟尼金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供奉于此,四层正中的4座金顶在阳光下奕奕闪光,佛殿内外和四周的回廊绘满壁画。</h3> <h3> 拉萨的"圣地"之誉无不与其息息相关。藏传佛教信徒坚信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是大昭寺,可见其在拉萨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拉萨的转经活动也是以大昭寺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h3> <h3> 在西藏,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因而大昭寺又被视为"真正的拉萨",意为"佛地"。</h3><h3> 藏地寺庙神秘的吸引力既蕴含于金碧辉煌的建筑与珠宝之中,又源于那一群群无比虔诚的信众,也来自于各类具有宗教和民族特色的法事活动。</h3> <h3> 西藏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却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成为人们的朝圣地、向往地。在这里,我们目睹了朝拜者匍匐于地磕长头的感人场面。青石板上的斑斑印痕,巷道内殿宇间排起的长队,缭绕于寺的接续香火,万盏酥油灯的长明不息,还有那络绎不绝的转经人群……,都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震撼不已,为叩拜者的虔诚与执着。</h3> <h3> 大昭寺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究竟是大唐文成公主带来的十二岁等身佛像还是尼泊尔公主带来的八岁等身佛像?是否真有调换之说?早已无从考证。文成公主如何选址,缘何填湖?是否真有千只山羊驮土建寺?更无可评说。这些传说的有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每一个故事中都能感受到大昭寺浓厚的历史氛围,感知到松赞干布以及藏族人民对代表着大唐王朝的文成公主的尊重和敬仰,这些带着神秘色彩的故事和传说也因此得以被世代传诵着、演绎着。</h3> <h3> 走出大昭寺,迎面而来的就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老街八廓街,也叫八角街。它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环绕扩展开来的多边形街道,为拉萨三大转经道之一,也被称作"圣路"。古老的民族建筑风格,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集宗教、文化、旅游、商业多功能为一体,使之成为西藏发展的历史缩影。</h3> <h3> 走进八廓街,一栋黄色的两层小楼闯入我们的眼帘。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竟触及到一位令我们产生过无限遐想的神秘人物仓央嘉措。而这座看似很不起眼的小楼,传说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也是他与情人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h3> <h3> 说起仓央嘉措,最初还是从拜读那些内涵深邃、备受推崇的情诗中熟知的。</h3><h3> 没想到这次西藏之行却邂逅了他的故事,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领袖。对他及他的诗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他在《不负如来不负卿》中的诗句"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就是其迷离跌宕身世的自我写照。</h3><h3> 他的情诗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爱,更有无疆"大爱",他的《见与不见》、《那一世》等诗歌流传至今,被世人吟诵着、歌唱着。</h3> <h3> 当布达拉宫以仰望的视觉展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被它的恢弘博大、气度非凡所震撼,确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感。蓝天白云尽情铺展,红白相间独耸山巅,五星红旗摇曳着高原的秋风,为布达拉宫平添了无限的威严。</h3> <h3> 我们从山脚下无字碑起,沿着"之"字形墙体拾阶而上,一路被三步一磕的信徒感染着、感动着走进布达拉宫。</h3> <h3> 布达拉宫是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为促进吐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推进与唐王朝的睦邻友好关系,迎娶文成公主而建。</h3><h3> 《旧唐书.吐蕃上》记载:"贞观十五(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楝宇以居处焉"。</h3> <h3> 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为扩大政治影响和巩固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历时50年完工重建布达拉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今日之规模。</h3> <h3>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其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共13层,115.7米高。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h3> <h3> 它依山而建,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周边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所组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以红宫为主的建筑群是供奉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h3> <h3> 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而修建,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它也正因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而成为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h3> <h3> 布达拉宫内部建筑无不着色,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壁画,其壁画、彩画、雕塑独树一帜,可算是一道别致风景,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h3> <h3> 走在这里,仿佛步入了西藏千年的时光隧道,空气里散发着未尽的陈旧味道和古老气息,众多陌生的脚步日日往来其间,又增添了几许新鲜,这何尝不是前世与今生的接续?</h3> <h3> 置身于殿中,思绪翻卷,感悟着西藏千年的沧桑与历史风云,感悟着这个与天相邻的民族情怀与执着精神,眼前浮现着吐蕃王朝的兴起与衰落,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那布满荆棘的和亲之路,盛唐佛教对雪域高原的影响与熏陶以及雍正皇帝平息战乱一统青藏高原的身姿。</h3> <h3> 走出布达拉宫,驻足回望,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曾经对我说起的一诗句:"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千年的布达拉宫印证了这份感慨,故人于斯,亦为古今,终有一日,我们也将成为这"物是人非"的熙攘一员。</h3> <h3> 布达拉宫的颜色里有着和平繁荣之意,它承载了历史,擎住了苍天,但愿它也能永久地见证着和谐中国的发展与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