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红楼30年)原创

青木园

<h3>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红楼梦,一本现实主义高峰的名著,抑或只是一个人物关系无比混乱的古代猎奇小说,但于我而言,红楼是一场梦,梦境美好仿佛仙境,只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待得梦醒,却又无限惘然。</h3> <h3>  红楼一直以来是我心中的一场梦境,对此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有林黛玉的存在,我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纯粹的人存在,她只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美而生。她的爱情纯粹而美好,她的诗词永远散发着浓烈的凄清美,无论是表达志气的葬花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还是为海棠所写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只歌颂着这个世界的美,只抨击着这个世界美丽破碎的伤痛。她美的带有仙气,她美在她的高雅志趣和不屈的品行,如潇湘院的湘妃竹一样。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黛玉,更有很多人是捧林贬薛一流, 无论是真风流雅士,或是附庸风雅一流也好,林黛玉身上的高雅恣意一直是很多人的追寻目标。</h3> <h3>  黛玉的命运是注定的,因为黑暗之所以为黑暗,是因为它能吞噬一切美好的东西。她太过纯粹,她并不了解这个世界真正的黑暗,也不屑于了解,她太活在云端,太不谙世事,所以对于尘世,注定格格不入。而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寄人篱下,一个聪慧的少女不得不长出无数个心眼和盔甲,用过于敏感的性格以保护自己,却更容易伤到自己。她气宝玉与其他妹妹亲近,她气府里那些人看低自己,轻视自己,即使别人本无此想。有很多人也指责黛玉的小性和过于敏感,可是事物自来是两面,你不能要求一个敏感的人反而在某些方面不那么敏感。她的爱情纯洁美好,所以她自然也忍受不了她与宝玉的感情有一点杂质,长期寄人篱下让她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她反反复复使小性猜测试探着宝玉的感情,也不停的闹脾气向众人表达着她的不满。过于自尊的人往往内心自卑,所以她不停的向全世界发出信号,向那个社会示威。</h3> <h3>  黛玉本身是孤独的,虽说有红颜知己宝玉一心一意,但一次一次的试探总是让人筋疲力尽,身份的阻隔和家族的压力也使两人永远无法真正自由,宝玉厌恶束缚,而黛玉亦然。14岁的年纪,总是有很多心事,也喜欢无意故意把自己弄的很孤独。她的爱情遥遥无期,她所期望的美好总是会破碎,那些残花,落入水沟被弄脏,被人踩在脚下碾压,来不及埋入土壤中就香消玉殒,就如同她的命运一样,被人所牵制,没有自由。所以会有浓墨重彩的《葬花吟》,这首诗可以说将一个绝望的少女写到极致,孤独和悲伤,绝望和自怜。</h3> <h3>  她望着远方,手中拿着所谓的禁书,唇边仿佛还有那些美句的余香,眉间的忧愁仿佛尘封千年,微微低垂的眼,似在思考着她所希望却又十分渺茫的未来,春寒料峭,眼前的园子春意渐浓,望乐景,心更悲,她想着书中的爱情,不知道自己的爱情究竟何去何从,而自己又该何去何从。</h3> <h3>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有一刻觉得自己和世界仿佛脱轨的感觉,这个世界忙忙碌碌,仿佛与所有人的有关,又似乎与所有人的无关,又好像只是与你无关,那一刻,唯有孤独与你相伴。</h3> <h3>  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很喜欢宝钗,她爱她身上那一抹从容,爱她的面面周到和高情商。我不想像许多人一样抨击宝钗有多圆滑世故,我也不觉得圆滑世故是个什么贬义词。比起为了正直而正直,为了个性而个性,变得圆滑世故反而显得更加真诚。宝钗的圆滑世故是不惹麻烦,不惹是非,与众人为善。我们说为人处世是一种哲学,而宝钗深谙此道,圆而不滑,她永远是一个旁观者,却让所有人忽略不了她。宝钗是封建制度的祭品,她活成封建制度下女性的典型,恭顺低调,善良谦卑,却依然难逃被吞噬的命运。</h3> <h3>  宝钗的圆滑源于生活的磨练,年幼丧父,母亲软弱,哥哥混账,虽是皇商,但是家族正在衰弱,亲戚们虎视眈眈,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的身上。宝钗的进京本来是要进宫的,为家族赢得荣华富贵,可惜落选,所以为了复兴家族,她必须考虑其他的方法,比如,联姻。贾家与薛家本来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联姻是必然。黛玉进贾府时"处处小心,时时留意",而宝钗又何尝不是?有着不同于她年纪的成熟,一直小心翼翼讨好着贾母和凤姐,宝钗一直有着一张友好善良的面具,她把自己活成了面具,面具太久没摘,最终融入她的骨血,看到最后,我们也分不清到底真实的宝钗是不是就是这样。</h3> <h3>  老版的红楼梦里,薛宝钗的服饰,外衣总是无比华丽,且基本暖色调,而内衬却是一件素白的有点旧的内衣。古语相由心生,比如黛玉就经常穿梅花,宝钗的旧内衬同样说明宝钗的冷情。我们都会遇到这种人,表面无比热情,但是在心里其实无比冷漠,宝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是所有人的宝姐姐,可是她却并没有很炽热的情感。过早的通晓人情世故,早早尝尽人情冷暖,使她心里早已没有真正的情感。当我看宝钗的时候,我总觉得她很空,她仿佛缺了点什么,仿佛什么都不在乎,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在追求。她讨好着贾母,是下意识的动作,她知道要对府里所有的人好,个个不能得罪,这都是下意识的反应。和宝玉成亲,这本是安排好的,她也从没抗拒过,但她是不是喜欢宝玉,谁也不知道。而她的内心,究竟还有什么,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h3> <h3>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在薛宝钗惩罚林黛玉那一章,宝钗无意间透露自己也看过西厢记这类书,可是她并没有如黛玉一样,而是反过来劝诫黛玉远离这些书,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整本书中,作者总是有意无意把黛玉和宝钗放在同一情景下进行比较,相似的身世,两次的花魁,都看过西厢记,都与宝玉有一段情缘,读者看着这一切的相似,然后看着两人向着不同的悲剧走去,又岂是唏嘘二字可解?</h3> <h3>  张爱玲写过白玫瑰和红玫瑰,其实黛玉就像是红玫瑰,在她心中对美有着无限热情,她美好的爱情和才情,不屈于黑暗的高傲,使她成为这个世界的一抹亮色,点缀了这个世界的美;而宝钗就像是白玫瑰,天性低调不张扬,内敛,白色能吸收一切颜色,正如她能处理好所有的事情,可白玫瑰也是无色,正如宝钗的空洞。黛玉和宝钗,她们都有着悲剧的缺点,但美得却是一样的绚丽。</h3> <h3>  可是梦终归是梦,因为梦醒,不会有恣意如黛玉,洁来洁去,还完最后一滴泪然后撒手人间留下一抹绝美;也不会有如宝钗,胸中自有沟壑,容得下这世间一切不公和黑暗,洁白的开在黑暗中,成为一缕孤芳。</h3> <h3>  在古代父权至上的社会,女性的天性一直被压抑,独立个体被束缚,而红楼,不同于古代其余的小说,赞扬着这些不得为人而知的女子,她们的才情不输男子,品味高雅,甚至有着胜过世间大多数男子的志气和品行。</h3> <h3>  敢于撕开黑暗,将光照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许这才是伟大文学作品的作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