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记___摄影:李当斌、文字:张木霞

三十亩地

<h3>早在前半年的时候,媳妇儿子就提出要组织我们全家去日本旅游一趟,最后他们定下来的是以秋季观赏京都红叶,兼赏京都、奈良历史文化古迹为主线的这趟全家休闲自由行。</h3><h3><br></h3><h3>出发的头条晚上,要送走我们家的“爱的焦点”kiki了(我们家的爱猫)。小动物真是可爱,全家人刚一做准备工作,她似乎就觉察到了,马上就躲藏起来了,找不着看不见了,悄悄地不发出一点声响。但是,最后还是无助于人类在可怜巴巴的情况下被送走了。想必接下来的几天,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一定是对临时收留照顾她的主人的感谢。第二天,在初冬的北京的晴日里,我们全家人出发了。<br></h3><h3><br></h3><div>23日晚十点多,全家人厮跟着略显疲惫地,而独一份的我,是东倒西歪着回到了家里。这趟旅行总共九天,游览内容丰富,一路顺畅,每一步的设定都落实的很好。</div><div> 而这一切我们四个老的都没有操一点心。之前怎么办签证?怎么准备一大堆材料?之后的吃、住、行等一概我们不管,两个孩子,主要是儿媳,一直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计划安排着这件事。行程的各个方面,都是她一部手机完成的,都是在网上预订的,真是世界是年轻人的了,心里的感觉就是那种悠然坦然。</div><div><br></div><div> 我,唯一一个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人,感觉是真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虽然所见所闻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浮浅于无,虽然可能让人觉的有点没见过天儿,但所感所思确确实实是我的真实感受,我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div><div><br></div> <h3> 一 如此这般的干净</h3><div><br></div><div>曾经不止一次听见去日本旅游回来的人说对日本的干净和追求细节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次我得以亲身体验。</div><div>15日晚,我们的航班准点降落在了大阪关西机场。验证件,过检疫,入关了。第一眼看见日本,第一脚踏入日本,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真就是那三个字,“真干净!”。<br></div><div>短短八九天时间,我们去了大阪、京都、奈良、白浜,最后返回大阪离港。各式各样的汽车火车等坐的真也不少。住宿也体验了不同模式。品尝了地道的日本饭,也吃了自采自买自做的饭。游览了名胜古迹,走过了大街小巷,看见了城市乡村,看见了男女老幼。最大最深刻的感触就是太干净了!<br></div><div>日本的干净不是人面上的,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甫一看见,还真让人有点纠结。<br></div><div><br></div><div>街道上是水刚刚刚刚洗过的样子,洗到了角角落落,一点死角也不留,而且真可以说片屑皆无,好像从来不曾有人活动过一样。各种各样的公车里,无论新旧皆干净整洁,都似乎是刚刚被擦拭过一般,而且是从地板到窗户的每一个横竖再到天花板。在日本很难看到院子。从高空俯瞰日本都市,京都和大阪密匝而巨大,像没有一点空隙的积木林(景点除外)。乡村里稍显松散,但也绝少有院子,房屋和农田几乎连为一体(这一点我们中国还是引以自豪的)。<br></div><div>日本人的屋里,无论大小,一进门,整个屋子就是一张大沙发或大炕,不是木质的就是草编就是地毯,铺满了整个屋子,随处可以坐卧,一点不用怕脏。我的感觉,日本人屋里的干净,绝对是立体的,无止境的。地面,隔断,落地窗,隔门,厨卫,直至屋顶,横明竖净,一尘不染,纹丝不乱。我纳闷,日本人怎么这么有精力,难道她们每天24小时都在打扫整理房屋,别的什么都不干吗?干净到如此这般窗户缝里也看不见灰尘,干净到感觉房子永远是刚刚建好第一次住进人一样,实在是让人惊讶惊叹而又暗暗纠结。</div><div> 第一夜,我们住的是乡村民宿,这一家倒是有不小的一个院子。<br></div><div>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出去转悠,一家一家都是两层小楼,式样别致,各不相同,漂亮干净。紧挨房屋的田地都不大,地里的水稻、蔬菜明明是长在地里的,但也没有一点土痕,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东西一样干净鲜亮。不远处的山,浓绿深黛,软卧蜿蜒。近前去看,每一片树叶,每一根树针都清新欲滴。石头上、树干上、路缝里到处长着青苔。联想我们住的那家民宿,院子的环境就像一个小小岛,沙土地,常绿树,一草一木都像水洗过一样。苔藓长满了树干,在小路的石缝中延伸到了门阶上。我恍惚有点释然了,不是日本人干净,是日本的天干净啊!(想起来日本是岛国的概念)</div><div>同时,我也恍然大悟,日本人为什么睡榻榻米?为什么不是炕,因为他们不需要炕啊,因为他们的屋子太干净了!</div><div> 接下来的游览,每一天每一处都让我感到对日本的干净心服口服无言以对。<br></div><div>不错,日本是个岛国,雨水丰沛,气候湿润,说雨即雨,说晴即晴,我们待的那几天基本上隔天一雨。城市里看不见泥土,乡村里看不见干地,但奇怪的是,也不见湿涝。由于雨水充足,苔藓随处可见,而且似乎种类很多,外行之人,无从谈起。公园里更是蔚为壮观,有时候感觉苔藓比植物树木还茂盛。但是到处都不潮湿,无论民宿还是宾馆,屋里,卧具物件等都干干爽爽。我知识贫乏,对此也很是纳闷。</div><div><br></div><div> 我注意看了日本人的穿着,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常服制服,无论站在什么位置上,无论干着什么营生,都干干净净,平平整整。即使雨天中指挥交通人员穿的工作服也是如此。脏这个字无用武之地,真的就是一道流动的美丽的风景。我注意到,街市上的日本人,穿休闲装运动装的几乎没有。学生们穿的校服绝大部分都是制服,黑色面料黄铜纽扣,黑皮鞋,相配套的黑书包。我没见到一个花花绿绿的学生。男女师生皆一样,区别只在领带上。孩子们穿的衣服明显都不多,明显比大人少,显得都很耐冷。<br></div><div> 日本人穿和服众所周知。我们看见了许多穿和服的日本人,据说有的也不是,是外国游客租穿的和服。和服一定是和二指袜拖板鞋相配套的,而且,袜子的颜色一定是纯白色的。想一想,在我们中国,穿着拖鞋和纯白色的袜子去街上走一圈那会怎么样?想必那袜子一定乌云滚滚了。而我看到,即使下雨天,穿着和服的人,脚上的白袜子照旧雪白雪白,永远像是刚从柜台上拿出来的一样。之前,我在各处看到穿制服皮鞋的日本学生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们穿的袜子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穿白袜子的学生很多,走路的时候,裤脚处漏出来的袜子后跟竟都是雪白的。我曾纳闷,日本妇女怎么能把衣服洗的这么干净?慢慢地慢慢地,我明白了,这就是一个没有灰尘的世界,(我在心里想,难道这是一个水晶世界?)灰尘在这儿是不存在的,这儿的干净原本就不是完全人为的。<br></div><div> 还有一个现象,在日本,街上跑的汽车没有一辆是脏的,干净到汽车缝里都光光亮亮,每一辆车都像刚从洗车店出来一样,但奇怪的是,满街不见垃圾箱,不见洗车行。老李说在日本八九天时间,他看见了两个洗车的地方,我有意寻找垃圾箱,见到的不超过三个。<br></div><div><br></div><div>孩子们告诉我说,空气质量标准,国际上50以下就是优,而日本常年的空气质量都在10以下,想一想,能不干净吗?真是,世界太大了,世界太奇妙了,我们应该去看看。</div><div><br></div><div>我感到了一种释然。</div><div><br></div><div> 其它方面的先进和文明恕我不能一一尽述。</div><div><br></div><div>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都有其多面性和复杂性,以一概全是不对的,但自欺欺人又何必呢!</div><div> 再想一想,我们国家最不缺的难道不就是泥土和灰尘吗?这就是世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句话的意思绝不是越脏越好!<br></div><div><br></div><div> 至此,我更加释然而感慨!世界太大了,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各有各的家园,各自安好何其好!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汲取,多多益善!人何须夜郎自大,又何须妄自菲薄呢!<br></div><div><br></div> <h3>   二 京都红叶别样美</h3><div><br></div><div> 赏京都红叶,有人把它称为红叶狩,还有人说是邂逅秋之绝境,这些说法很文学地表达了人们对她的无比赞美。</div><div> 京都红叶和京都文化古迹是合二为一的,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整体。</div><div> 这是日本京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介词:</div><div><br></div><div>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国首都(一般认为是隋唐时期洛阳城)形式,建于公元794年,从建立起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作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历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筑、精致的宗教建筑和日本花园艺术的发展时期,同时还影响了世界园艺艺术的发展。</div><div> 看着如此评价,作为游赏京都的洛阳人,难免不产生自豪和亲切感。我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家人群里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日本游第二天。京都,你好!都说你的源头是洛阳,我们从洛阳来了,从你的源头来了,既是来看望你,也是来寻找感受曾经的我们的大唐洛阳!”<br></div><div><br></div><div> 据资料介绍,京都是日本佛教中心和神道教圣地,市区迄今尚存一千八百多个寺院和神社,平均每一个街区一座佛寺。日本古时除了东、西两大愿寺被建在了京城内外,其它所有庙宇神社都依山而建。东、西愿寺离京都塔很近,二者的芳容我们是在京都塔上俯瞰的。其它庙宇神社均依山而建,随山就势,参差错落。有的雄伟庄严,有的小巧古雅。但是,不管风格怎样有别,佛寺古建和园艺造景都是合二为一的。<br></div><div> 日本京都,可以看红叶的地方非常多,但是,我们行程有限,难以尽赏,仅去了清水寺,永观堂,东福寺,禅林寺等五六个景点。<br></div><div>日本红叶的漂亮,完全可以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任性!</div><div><br></div><div>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清水寺。</div><div><br></div><div> 清水寺有古都风物诗之誉。通往清水寺的石板路两侧,京都传统木造住宅连起了长长两道斜廊,古老的佛塔静静地高耸着,悠远而肃穆。进入清水寺,拾阶而上,或站在悬空而建的全木造古佛殿廊台上,许多许多枫树近在身旁,远在眼前,在常绿树木的掩映下,云霞飘落,如诗如画。</div><div> 据说无论何时,这里的人都超级多。<br></div><div>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游赏京都古寺和红叶。我感觉永观堂赏红叶最为过瘾。在永观堂,我们巧遇雨中赏红叶,虽然对于摄影来说,不是最理想,但是,别有一番情趣。而且,让我想起了周总理的雨中岚山诗。<br></div><div><br></div><div>处处看到曲径通幽,古树参天;看到古寺肃穆,似曾相识;看到溪水潺潺,青苔满地。特别是看到的青苔蕨藓,繁盛繁茂之状让我深感惊叹。然而,也有令人遗憾之处,当下的京都,游人摩肩接踵,凌淑华笔下的静谧幽冥已无从寻觅。</div><div> 日本红叶绝大部分是枫树。日本的枫树很特别,相较于我们洛阳完全不同。树大多不高大,叶片都很小,玲玲珑珑,光润亮泽,小家碧玉。而我们洛阳看到的五角枫七角枫,叶片都挺硕大。<br></div><div> 日本枫树是长在庭院里的,是长在身旁头顶的,与人亲密无间。赏红叶不是爬山,是游园。你注意看,每一处寺院,山半腰以上基本就看不见红叶的身影了,剩下的只是深厚的苍绿。在日本,基本见不到阔叶树。城市里树木很少,街道上没有行道树。见到最多的树木是松、杉,所有树木都从根到梢滋润清爽。日本的枫树,到了秋季,叶子变红似乎是绝对的。我们看到,即使庭院门前小小一个盆景,红艳和风景点上也毫无区别。</div><div> 这一点,对比我们国内,意味完全不同。<br></div><div>在国内赏红叶,登高望远,天地无尽。这里,人在画中游,仙境落人间。</div><div>这一次,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可能稍稍早了三两天,地上基本还没有飘落的红叶,但是感觉已经到了她的颜值的极值了。</div><div> 日本由于气候极佳,所以红叶美到了极致,红到了极致。红的惊艳,红的妖冶。红的如烟如霞,如锦似绣,如诗如画。色彩富饶,艳丽深沉,丰腴妩媚,真是美到毫不保留,绝无敷衍。配以古色古香的建筑,配以松青杉绿,配以五彩七色的渐变和小桥流水,花苔绿芜,沉影潭鱼,真的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名不虚传,我们也不虚此行。</div><div><br></div><div> 这一切当然都和儿子媳妇有关。一跨入日本海关,我们马上感到成了聋子瞎子,人们都说到日本旅游好些,因为可以看到很多汉字。但是,没有用,日常交流主要是口语,虽书写有很多汉字,但发音不同,日常交流起不到作用。如果不是孩子们领着我们,那自由行就是梦话。<br></div><div> 每到一处落脚点,媳妇都适时告诉我们该注意什么什么等,乘车购票吃饭买东西等等都是媳妇操办。儿子给媳妇当助手。每到一个新环境,儿子一转身就不见了,媳妇说,“马上就回来,侦察去了 ”。遇到媳妇也不熟悉的情况,他马上出面解决问题。两个孩子总是考虑怎么让我们玩好也不要太累,也要吃好。有时吃饭,媳妇给我们拿来了餐巾纸,儿子又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还特别考虑怎样让爸妈们拍好照片,让我们家的 “摄影家 ”搞好创作,让我们全家留下美好瞬间等等,真的是用心用意领着我们玩。</div><div> 还要感谢老李的爱好,记录下了很多美景和我们全家的温馨瞬间,让我们得以日后有美好回忆。<br></div><div> 而作为团员,我们四人都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调皮不捣乱,偶有任性,两个孩子相视一笑,无奈。哈哈!<br></div><div><br></div><div> 据说,再过几天,到了深秋时节,日本红叶凋落后,染红了石阶,铺满了屋瓦,也非常漂亮,游客也极多。<br></div><div><br></div> <h3>  三 参观历史文化古迹,迷茫而感慨</h3><div><br></div><div> 历史文化古迹,在京都我们游览了二条城,清水寺,感恩院,清福寺,永观寺等,走过了河渠边长长的哲学路,看到了不亚于景点漂亮的民居风景。在奈良,我们游览没有围墙的奈良公园,看到很多很多鹿,和鹿亲密接触。参观了奈良公园里的春日大社和著名的东大寺。在大阪,参观了天守阁和大阪博物馆。</div><div> 无疑,异国他乡的游览,大多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除了外观,了解不了多少实际内容,好在,有两个孩子领着我们。<br></div><div> 儿媳学的是建筑,她把日本现代化建筑特色不时介绍给我们看,对于那些难得一见的古代建筑,她也时不时给我们解读一下。而每游览一处文化古迹,儿子都把他所知道的相关历史知识和人物故事告诉我们,使我们不至于白看一遍,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王导和李导。<br></div><div><br></div><div>返程前一天,上半天,我们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参观日本海港,我和儿子两人参观大阪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儿子此前参观过,对日本历史他也稍有了解,儿子给我讲了很多有关日本的历史知识,关于幕府,关于天皇,关于日本的秦始皇等以及明治维新等等,我们娘俩边看边讨论,再结合听汉语有声资料,感到收获良多。<br></div><div> 这,我是第一次知道的。<br></div><div> 日本天皇是从没有改朝换代过的一个体系。日本天皇没有姓氏,起源于神话传说,是神话传说中创世神天照大神的后裔,据说,前三十多代无从考证,或许没有降临过人间。从有记载的三十多代直至现在的明仁天皇125代同为一个世系,从没有改变过世系,所以有“万世一系”之称号,这个称号还被写入了日本宪法。期间,被幕府架空权利达六七百年之久。 <br></div><div><br></div><div> 京都,始建于公元794年,历经大政奉还直至1868年迁都东京为止,1000多年间,一直是日本的首都。 自建城以来,京都就作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市民们承继着的一直是优雅的传统。京都拥有日本二成以上的国宝,一千二百年的古都魅力无穷。京都又是"中国化" 极深的城市,许多店铺的名称上仍然有汉字的痕迹。<br></div><div> 洛阳、长安,中国王朝几千年的都城,京都最初就是仿照她们而建的。当时,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的右京仿自长安,因此也曾称为"长安",东侧的左京仿自洛阳,也曾称为"洛阳"。然而,右京的"长安"地区由于多为沼泽地未能顺利开发,最后实际的市区只有左京的"洛阳"。所以京都也被称为"洛阳",城市内各地区至今仍留有洛中、洛西、洛南、洛北等称呼,而前往京都则被称为"上京"或"上洛"。<br></div><div><br></div><div> 奈良,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奈良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春日神社等。奈良自710年至784年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是日本政治、文化中心。<br></div><div> 还从资料和参观中得知,大阪的难波宫是日本的第一个皇宫,建于七世纪。仿中国唐代而建,博物馆里1:1比例复建的大殿和前朝后寝的皇宫模型和现在北京的故宫几乎一模一样。<br></div><div><br></div><div> 大阪的天守阁建于十六世纪,是丰臣秀吉所建,丰臣秀吉是第一个统一日本的武将,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br></div><div> 至此,是否想起了我们的大唐?是否梦回了我们的大唐洛阳。我恍惚睡梦中触摸到了一下我们的大唐洛阳,但是,是在睡梦中啊!洛阳作为大唐的东都,唐高宗和武则天长期生活在这里,武则天是在洛阳登基的,唐时的洛阳比现在大得多,曾经十分繁华。而现在的洛阳,地面上了无痕迹。而唐朝存在于618年至900年间,想到此,怎能不让人感慨系之矣!<br></div><div> 再比较眼下的我你他,比较眼下的一切一切,那种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之感油然而生。<br></div><div> 日本曾经长期落后于我们中国,自明治维新以来短短一百多年,竟发展成当下如此现状,多么令人深思,而我们又何敢不奋发图强,奋起直追,永远自强不息呢!<br></div><div> 又联想到旅游中看到的一个现象。<br></div><div>我们知道,日本是私有制社会,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日本的社会外形态就能看出是各人过好各人日子。既是大都市里也很少看到住宅楼,商住楼,二层私家小楼鳞次栉比,如看到楼房多为写字楼。日本城乡毫无差别,在我的眼里,乡村住房都可以称为别墅。乡村看起来比城市更美好舒服。</div><div> 在日本八九天时间,在我们游览过的地方,总能看到穿着干净统一制服,男女同学都系领带,黑皮鞋,肩背黑书包的学生在参观,显得严肃工整。也有不是制服的,但都是统一设计的校服,一律都是重色调,书包也一律统一。这样的景象每天都能看到,绝不是偶尔,不是少数,是相当大量的学生,绝大部分看起来是中学生。他们明显体质良好,轻松愉悦,戴眼镜的比我们国家少得多。真是一道风景线。<br></div><div><br></div><div>没有看到日本学生校服用运动服代替的,给人感觉一条明确的教育思想贯穿日本的教育之中。一个国家国民的教育无疑是起始于学校教育的,所以学校教育十分重要。教育好国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而且会生活,享受生活是多么重要啊。让国民真正体验国家和家园的可爱从而热爱国家热爱自己的家园,真的比让他们会考试重要的多。但这些似乎都不应该是我们小老百姓考虑的事情。</div><div> 也能看到小学生或幼稚园儿童进行社会活动,穿着样貌更是干净漂亮可爱清爽,也很一致。<br></div><div><br></div> <h3> 四 大海,永远的陌生</h3><div><br></div><div> 大海的邂逅,真是看不够啊!</div><div> 白浜,不知它的东南西北,只知道离奈良不远,孩子们告诉我们说,我们这一次是在日本西部旅游。</div><div>我们住的是地道的日本宾馆,一切服务和设施都是日本式的,对日本人的礼貌细节真是服了。</div><div> 日本吃饭,都是分餐。那一顿早餐,面前的餐具十样之多,极其精致,食材二十种向上,光鱼大概在十种左右,但都一片,一块,蔬菜瓜果粥、米饭、小火锅等,但还不会让你吃撑。萝卜丝是粉丝的样子,葱丝像银针,鱼泥片有贝壳的花纹,姜丝染着红黄绿色。真不知道日本人把吃饭当成了什么?每一样饭菜都是一份精美的雕刻,和餐具相映成辉,让人不忍下箸。</div><div> 我们参观了海滨超市,吃了自助海鲜烧烤,看到了很多很多海产品,有的奇形怪状,让人大开眼界,第一次认识了海洋的真实面目。</div><div><br></div><div> 大海,是我这一趟最最留恋的。在房间里眺望白浜的大海,或是漫步在大海边,我猛然想起了看到过说,地球不是土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又想起最近的一句话,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眼睛尽量尽量地向远方眺望吧,极目所见唯有水天相接,水天一线,但并非水天一色。天,淡淡的青色,海水,宝石般的钻蓝,一面巨大的双面镜大开着。青蓝相接,蓝青相映,汤汤荡荡,光闪耀烁,美得让人心颤。<br></div><div> 在海边漫步,在沙滩徜徉,享受涛声海风,无比舒畅。白浜的海极其清透,坐卧在沙滩上,你的衣服上不会弄脏一丝一毫。海水清透到水下一览无余。我感慨,读书,可以在水里进行了!把书放在水里看和在书桌上,就清亮程度而言,绝对一样!媳妇还捡了很多螺贝,有的和买的一样漂亮。<br></div><div> 还有让我高兴无比的。刚看见大海,突然,我看到,遥遥的海天一线处有物体,起初我心想是岛屿,后来发现是移动的。又后来,发现不是一个,不停地出现。有一次,竟然看见有一个移动的物体,样子巨大,像几十层大楼一般阔大,不停地移动移动。后来我们知道了,那真的就是大轮船,或许就有万吨巨轮呢。这样的景象在我们房间的窗户上每天都能看到,让我大呼过瘾!<br></div><div>人们都说大海是蔚蓝的,其实大海的颜色是变换的。天阴了,大海是灰色,天气晴朗的时候,大海从岸边的淡绿向淡靑淡蓝浅蓝直至蔚蓝钻蓝甚至墨蓝逐次铺展,十分美妙好看。当阳光照射出来的时候,海水的光影更是如梦似幻。海天的云以及岛国的云,近处,像挂在头顶眼前,高远处,似江河涌流,无穷无尽。蓝色云朵,不是乌云,是银蓝色的,不是银灰色,在白浜,我第一次看到了。</div><div>我们照了很多很多照片,其它地方游玩也照了不少。我们似乎都又回到了青少年时期,忘了自己已是多大年龄了似的。照的照片,有些还是挺优雅的,两个孩子的照片最好看。也有许多都是乱照的,最精彩的是我们亲家二人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很好玩。亲家母很会赏景,手机拍到爆。特别是我们的亲家公,幽默诙谐,极会做菜,极其能干,给大家带来欢乐和美饭。不管怎样,就是出来玩吗,就是图个高兴!</div><div><br></div><div>有一个插曲也要附上。</div><div>到日本第三天了,吃晚饭的时候,我说," 都说日本的马桶盖能洗屁股,我这几天怎么都没见到 ?” 儿子一听,大为懊恼,说,“哎~,我知道你都会用 !每一天用的都是这种马桶啊 !” 儿子立刻让我看着马桶盖告诉我怎么用。真是土包子进十里洋场啊!不懂悄悄地也不敢问,也不敢乱摆弄,怕弄坏了,可能还赔不起哩,所以就有冒出插曲的时候。</div><div><br></div><div>以上文字,仅是为了对这次旅游有一个记录,不成什么作品,也无章无法,仅仅和大家交流。</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