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每天迎着朝阳,背着书包去上学,对每个普通的孩子来说都是最日常的事情,可对于身患中、重残疾的孩子们来说却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种种原因使这些“折翼的天使”们,不能踏入校门,甚至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门,有的孩子因患脑瘫,无法支配肢体行为能力,常年瘫坐在床;有的孩子却是因为精神类疾病的困扰而不能正常入学,甚至有的孩子,有患精神疾病的父亲,需要她照顾、不能离开她一时半会儿……这些孩子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洛川特校的老师们将自己最无私的爱用“送教”的形式传递到每个特殊孩子的心里。我们坚持“送教上门”, 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这些孩子的心灵,撑起特殊儿童的一片天。</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从2015年开始,洛川特殊教育学校便开始了送教上门工作的尝试与探索,2016年6月我县依托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建立了洛川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担全县的残疾儿童筛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服务。在洛川县县委、县政府和洛川县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洛川特校的“送教上门”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为了保证每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洛川特校分成四个送教小组,根据区域分别进行,针对23名患有脑瘫、自闭、智障且不能入学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每月开展一次 “送教上门”服务。针对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前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带着学习用品,走村入户,对送教生开展一对一的教学及康复活动。对于重度脑瘫行动不便的学生,手把手的教家长基本的康复按摩技能,对于重智力障碍的,便从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如洗脸洗手等教起,对于自闭严重的,老师们更是耐下性子,从融入他们的世界做起,进行最基本的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为了保证每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将送教工作分成了四个小组,针对患有脑瘫、自闭、智障且不能入学的中、重度适龄特殊儿童,每月开展一次 “送教上门”服务。针对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好个别化教育方案,带着学习、生活用品,走村入户,对孩子们开展一对一的教学及康复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对于重度脑瘫行动不便的孩子,手把手的教家长基本的康复按摩技能,对于重智力障碍的孩子,从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如:洗脸洗手等,对于患自闭症的孩子,老师们更是耐下性子,从融入他们的世界做起,进行最基本的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然而送教这条路并不好走,在石头镇牛天咀村有一个孩子,属于重度智力障碍,已经8岁了还在用纸尿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记得我们第一次入户的时候,我们说明来意,孩子的母亲却把我们拒之门外,隔着门对我们说:“我的娃啥样我自己知道,他就是憨憨,啥也学不会,不用你们教,你们走吧!”。任我们怎么敲门也不开,我们一众人面面相觑无奈地离开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等到这一次送教,几位老师说:“这个孩子家我们就不要去了,反正去了他妈妈也不开门,人家都不愿意,我们干嘛热脸贴冷屁股呀!”陈校长听了这话把负责给这个孩子送教的老师召集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孩子的母亲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她长期处在那样的环境下,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小儿子要照顾,有时候难免会有情绪。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让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有这样一个孩子,我们就应该不抛弃、不放弃。这次让我去吧,我去做孩子母亲的工作。”那天,天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我们就和陈校长踩着泥泞的道路,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了这个孩子家,看到我们,孩子的母亲说:“娃连上厕所都不会,更别说学习了,你们再别费事地来了。”,说完就把我们往外推,这时陈校长说:“您好!我是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您先听我把话说完,我们专门针对不能到校的适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教育。我们不一定要给孩子教文化课,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比如说您的孩子,我们会先教他学会自理,他学会了自理,您的负担不是就轻了吗?”孩子的母亲这才让我们进了门,我们才第一次见到孩子。现在李明轩在我们的努力下,有了小小的进步。看到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母亲也一改之前的态度,对我们笑脸相迎,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虽然这条路上充满了坎坷,但是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我们就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有的学生经过我们的努力已经来到我校就读,一天天的成长着、一天天的变化着。</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今年五月份,我们送教小组来到万凤塔所在地土基镇鄜城村,孩子名叫张霞,今年已经10岁了,至今未入学。通过村干部我们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张霞家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住在川道里,今年才在政府的扶持下搬到了现在这个大村庄。</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村干部带着我们来到了村子的最后一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简易房,没有院墙,庭院简陋,张霞父亲把我们热情的迎进屋里,可是一进门,屋里的景象让我顿时哽咽在喉,无法言语。一台旧电视机,一张木板大床,破旧的柜子和沙发,泥胚盘的锅灶,灶旁地上放着几个零散的土豆。这还不算,在床头一端坐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经询问,她是张霞的母亲,她是一位盲人且伴有精神病,从我们进门她就呆呆的坐在床头,眼睛空洞,嘴里一直在嘟囔着什么。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了满面沧桑、身体瘦削的父亲肩上。家里没有洛川人赖以生存的苹果园,只有几亩玉米地,张爸爸在干农活的同时,隔会还要回家照料妻子和孩子,怕她们出事。</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张霞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但她天生无肛,又存在智力障碍。后来做了手术,情况好转,但孩子有时不能受凉,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不然就会拉肚子。经过我们多次的走访劝说,他的父亲终于同意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享受和其他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现在张霞在我们学校培智二班就读,比我们刚见她时进步了不少,刚开始她比较羞涩,见到人她不会打招呼,你和她说话,她一直躲闪,不敢直视你。现在她见到老师会打招呼,知道讲卫生,还会背诗,做算数题、跳舞......</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哪里有特殊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哪里有特殊孩子的呼声,哪里就有特教人的身影。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我们克服路途远,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到这份崇高的事业中,坚持每月一次的“送教上门”服务。不到一年时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语言、认知、功能、自理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并且平凡而艰辛,但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好、做实,让这群“折翼的天使”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可以仰望幸福,拥抱未来!</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孩子的康复和进步。唯有热情服务,才能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残疾孩子家庭;唯有真诚关爱,才能让残疾孩子和家庭感受到生活的阳光。“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爱心教育工作,并且平凡而艰辛,但只要孩子们需要,洛川特校的老师们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更有效、更人性化的“送教上门”服务。</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