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杨光老师的内心深处去感受他带给大家的一米阳光。</h3><h3>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九台区实验高中的单立杰,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思想的苇草》。我猜你肯定没看过,因为此书是我的同事亦是我写作上的老师杨光老师倾情创作的。</h3> <h3>一、作品简介</h3><h3> 此书涵盖了他从大学时代一直写到现在的各类文章。读杨光老师的作品你会体会到其文字的简洁精练,语言的诙谐幽默,情感的真实细腻。好的作者写书,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融入进去,他会以自己的一种准则、一种方式或是一种理想来感动读者,杨光老师就是这样:他用他深情的笔墨写出他自己,可是读者会不自觉的对号入座。这就是杨光老师作品的最成功之处——以平实、真挚的话语震撼每一位读者的心。换句话说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有点三毛作品的味道,有时又有点鲁迅的风骨,言辞犀利、深刻。</h3><h3> </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二、我与作品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听到杨光老师出书的消息,我一点儿也不诧异,因为之前在杨光老师的QQ空间上我就是他忠实的粉丝,后来一次演讲,他认真细心地帮我改稿,于是心中已认定他就是我的老师。我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底蕴深厚的老师,我欣赏他的写作风格,于是平时写作难免有模仿的痕迹。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迫不及待地读完《思想的苇草》后,我迅速写下了我的感受《一家人陶醉于思想的苇草》写于2016年1月13日。</font></h3> <h3> 一家人陶醉于《思想的苇草》</h3><h3> </h3><h3> 由于自身原因暂时与学校脱离了联系,好在现在不出门也能得到点“小道消息”------通过QQ。忽地有一天,确切地说是11月14日上午,打开QQ,看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信息,杨光老师发布的个人通知。大体的意思是他出书了,想要书的就尽管找他要,别不好意思。我立刻以实为实地领会了,迫不及待地要了一本,可是苦于拖孩带崽儿的出不去,就暂时让好友凤丽帮经管着,终于在一个多月后才得以与它谋面。<br></h3><h3> 然而我和凤丽那天是去“约会”的,所以没顾得上看书,但书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缘何为“思想的苇草”我没理解上去,心里画魂,又没办法,只等着回家细看,心里又痒痒得不行,就快速地把简介看了一遍,其中“这小子哭的这个脆生”把我逗得够呛,一想到这句话就想笑。</h3><h3> 后来“约会”结束,回到家就开始细细地阅读了。首先我要弄懂书名,而序言部分开头就给了解释,原来......嗯、啊!,自己顿觉孤陋寡闻且读书甚少兼见识浅薄了,不觉脸红。<br></h3><h3> 透过照片,看着杨光老师深邃的眼神,禁不住又把简介看了一遍,还不过瘾,又看,再看,反复看了好几遍,继而转为读。读给爱人,读给大儿,读给母亲,后来又读给小儿–-------尽管他不一定能听懂--------哈哈,刚刚两个半月。</h3><h3> 读杨光老师的文章,你会时不时的被逗乐,比如《修路要成本,挖菜不当粮》《干不完的活》其中口头化的语言让人觉得真实又亲切。像“我的妈呀,那么远!”“抡起片儿镐照葫芦画瓢”,当时我是读给大儿和母亲听的,把他们乐得呀,尤其是大儿,哏哏的。可见杨光老师的作品多么通俗易懂,就连我7岁的大儿也能听出乐趣。 这就是文章的妙处,写文章不一定要多么咬文嚼字,能让读者随着作品的发展一起哭笑那才是最高境界。可不是嘛,杨光老师写得太真实了,刚才大儿和母亲还笑得不行呐,这会儿就都不出声了。大儿虽没哭但也沉默不语,母亲确是难过了。 原来是这篇《母亲》惹的祸,母亲一个劲儿地说“写得太好了,咋那么真呢,这不都是实事吗?”一遍一遍地说。我忙补充“嗯,杨光老师写文章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写什么,都是真事。” 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我又给母亲读了《舅爷》《老四》。之前我已给大儿读过一遍,所以知道这两篇文章极好。果然母亲听着就发问,说“怎么,老四他妻子也死了,两个人都没了?” “别急呀,妈,你听着吧!”读到后来,母亲终于明白了,这回她反复说的是“太惨了,这可真是的,咋这么惨呐!” 我知道母亲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又接着读了《沉香的年味》《柴草情结》母亲后来禁不住问“这个老师是教啥的呀?咋写的这么好呢?”我说教政治的,母亲就不屑地瞅我一眼“你看看人家,你咋不能写一篇像样的?”我还真就不服气了,说“我也写了”说着就给她读了以前写的《影子》母亲听后又不作声了,估计也被我打动了?估且这样理解吧。所以我想啊,杨光老师的作品就是有魅力,以至于母亲听得入迷,也督促我像其学习。<br></h3><h3> 大儿最爱读书,看我看《思想的苇草》他也好奇,之前央求着我给他读,后来忙不过来,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耳朵,索性就自己看了,这不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已把《火盆里的美味》读完了,还不忘总结说“老妈,你和我老爸小时候也够惨的,能吃上个家雀就不错了”。我说“是啊,你看你现在多幸福,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大儿点头,之后又接着读起来......</h3><h3> 最有意思的是我也读给仅仅两个半月的小儿听。那天母亲抱着他,我给他读《你必须得念书》我特意把题目读了三四遍,强调:你必须得念书,小儿当时好像真听懂了,眼睛一眨一眨的,一想起来我都憋不住乐。</h3><h3> 这些天一直在看与读中陶醉着,我想我是多么幸运能和杨光老师共事。感谢杨光老师用他的智慧创作出的经典,让我们一家人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h3> <h3>三、作品节选</h3><h3> 母亲</h3><h3><br></h3><h3> 雨早已停了,路却越来越泥泞。</h3><h3> 因为太早,四下里很静。偶尔传来早起人吱嘎嘎的开门关门声和轻轻的咳嗽。乡村的早晨炊烟未起,清凉凉的望出好远。<br></h3><h3> 我拎着鞋,脚下的大靴是爸的,不很跟脚,踩在泥里陷进了整个脚面。一抬脚,脚上到了顶,靴子却没动,不得不勾了脚趾胀起靴子才趟了出去.抬头见母亲已走出好几步远了,右手拎着我的兜子,身子微微向右倾着,正等我呢.我紧赶几步撵上母亲。<br></h3><h3> “妈你回去吧,前边不很泞了,我换了鞋自己走就行了。”<br></h3><h3> “再往前走走吧,还挺泞的呢,该把皮鞋弄脏了。”<br></h3><h3> “那你拎鞋我拎兜子,死沉的。”<br></h3><h3> “没事儿,我拎吧,上道到车站还挺远的呢,你先歇歇。”<br></h3><h3> 我还想说什么,母亲已朝前走去了。望着母亲瘦削矮小的身材在泥水里跋涉,我不禁眼睛模糊了。<br></h3><h3> 早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只知道这样的时候很多很多,从高中到补习,又从补习到如今的上大学。<br></h3><h3> 每每我都恨怨这该死的土道累了母亲,却也常常幸福于母亲在这道上送我。<br></h3><h3> 因为家住农村,到车站总要走十几里的路,回次家不易.临走了,怕误了车,母亲总是起早做饭,然后就要送.晴天,我就左说右劝,说自己能拿动能走动没事儿,母亲就只好眼泪巴叉地看了我走.可逢下雨,任你咋说也要送,说怕弄脏了鞋,你穿上靴子我送你到县道(县道是不泞的),然后便提了兜子头里走了。<br></h3><h3> 母亲不太爱说话,心却特别善良,邻里借个镐用个盆儿什么的都爱找母亲。父亲脾气不好,母亲每每就不言声,到父亲火气消了,也便相安无事了。村里人每提起母亲总说:“你妈那个人真是没的说。”<br></h3><h3> 我们兄妹两个,我长的最像母亲,连脾性都象极。许是因为这一缘故吧,我对母亲的感情也最深。<br></h3><h3> 记得小时,母亲干活总爱领我们两兄妹。跟母亲一起出去也是我们最乐意的事。母亲轻易不支使我们,可我们却总爱跑前跑后的,帮母亲拾柴挖菜扛个锄拎个筐什么的。上学了,我们的书总是母亲给包书皮,母亲的巧手曾一度让我们在同学中感到无比骄傲:看,这是我妈给包的。母亲在家时曾做过小学老师,却从不呵护我们学习。只是当我们贪玩时说一句:作业都写完了么?我们便答一句“写完了”或就乖乖地去写。小学时我的成绩总第一,拿回通知书,母亲总喜滋滋地看半天,然后说:看下次的吧。我便郑重地收起来,并期待着下一次母亲那喜滋滋的笑容了。<br></h3><h3> 想起来就在眼前的事已然相隔很久了,当年的我如今已蓄着胡须上大学了,而母亲的辫子也已剪成短发,且发疏鬓白了。<br></h3><h3> 每次离家,往往刚到校就想家,和同学说起,同学总笑我:刚回来想的什么家?同学们哪知道,我想家,更多想我的母亲呢!<br></h3><h3> 我一回家母亲总特别高兴(也许家里就我一人在外吧),却并不怎么说话,只忙不迭地就去外屋张罗做饭。我也就蹲在灶下一边帮填柴,一边和母亲唠嗑.此时的母亲也象话多了许多,说这说那忘了累似的。还记得一次偶然提到我想买个坎肩,母亲第二天便上集给我买了来,仅单单给我买个坎肩来回走了二十几里路,现在想来鼻子还酸酸的。<br></h3><h3> 吃饭时,每每我正吃得狼吞虎咽,偶一抬头,发现母亲正定定地瞧着我。见我瞅她,便赶忙端起了饭碗,却把菜都夹到了我的碗里。<br></h3><h3> 在家,我便总爱找机会和母亲开玩笑,瞅她正切菜或正涮碗呢,便走到背后,往背上轻轻打两下,母亲便笑骂:没个正形。此时我的心里便甜滋滋的。<br></h3><h3> 母亲是很操劳的,家里外头,总有活等着,可她却从不说累。我回来,爸就常跟我说:你妈累呀,身体不好,晚上总睡不着觉,有时半夜疼得用胳膊直捶炕沿.我便一阵沉默。我将用什么来回报母亲呢?<br></h3><h3> 路依旧不太好走.屯里的道下点雨便泞得不行。前面是个水泡儿,母亲脚下一滑,身子一趔趄,我急忙赶上一步扶住母亲。<br></h3><h3> “没事儿,没事儿。”<br></h3><h3> “行了,妈,您回去吧。这不眼看到县道了吗,我自己走吧。”<br></h3><h3> 不等母亲再坚持,我伸手“夺”过母亲手里的兜子。母亲只好怅然地站住。“那你脱了靴子,我拿回去。记住路上千万要小心,食堂饭不好吃就自己买点……”我嘴里“嗯”着,喉间象哽住了什么东西,忙忙地系着鞋带。<br></h3><h3> 我换了鞋,望母亲一眼便向前走去了。走出好远,回头见母亲还站在那儿。依稀风撩起她的头发,手里拎着鞋,目注着我的方向。<br></h3><h3> 泪水不由夺眶而出。<br></h3><h3> 昨夜,我又梦见母亲了。<br></h3> <h3>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您实验高中有一位才子,他叫杨光,他的作品《思想的苇草》值得您拥有。</h3><h3> 对了,忘了说了,此书在九台一中附近的文汇书店有售,您可以去看看。杨光老师说了,有想看的,他免费赠送。如果您联系不到他,没关系,别忘了还有我!哈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