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罗克威尔 Norman Rockwell Museum

沁园春

<h3> 小姐姐夫妇是洛山矶的媒体工作者,此次纽约之行顺道釆访美国著名的插图画家Roman Rockwell&nbsp;Museme ,我有幸陪同他们一起驱车前往NR生前生活过的小镇一Stockbridge ,MA,这是一次十分有趣的经历。</h3><h3> 小镇离我们家约三个小时的车程,沿着纽约上州87号高速一路向北。此时的纽约虽己步入深秋,然而公路两旁的秋色仍未完全退出季节的舞台,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斑斓。</h3> <h3>  诺曼·罗克威尔(Norman Rockwell),1894年2月3日出生于纽约市,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及插画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反映美国社会生活百态,市井小民的生活状态,同时纪录了20世纪美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插画内容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以及美国的经济萧条与种族问题,还包括从肯尼迪到卡特等历届总统、电影明星,以及童子军等题材。他被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1977年获得"总统自由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他于次年1978年逝世。<br /></h3> <h3>  从1916年开始诺曼为《星期六晚报》上世纪前半期美国最畅销的报纸画封面,一直到1963年,其间长达45年。诺曼以极其细腻的绘画风格描绘周边的生活:那些快乐的儿童,慈祥的老人,还有牧师、药剂师、理发师、杂货店伙计等各色人等,他从中撷取灵感加以凝练后使那些寻常的事物看上去非比寻常。</h3><h3> 诺曼还比较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插画家而非画家或艺术家,他从不为愿意付他高薪的百万富翁作画,他无意让自己的画笔成为奉承、吹嘘的工具,也不想画一些艺术馆珍藏的"巨作",那都不是他的理想。</h3> <h3>  Norman Rockwell Museum 以他命名的博物馆有好几座,而他自己选定的博物馆就位于他度过最后几十年的麻州Stockbridge镇,这里是他的家,他认识每一个人。NR总共创作了四千余幅作品,这里收藏了大约一千多幅。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么多幅真迹和原画,应该好好记录下来。</h3> <h3>  展览馆的小礼品店,琳琅满目,有画家的插画复制品,画册,拼图…等等。正值圣诞前夕,这里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原先我们估计展览馆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又逢星期一,来访者一定稀少,也许今天我们会是这里的唯一访客,可没想到这里进进出出的来访者络绎不绝,小小的展览厅人气还不小呢!可见这位画家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了。</h3> <h3>小姐姐给我买了一本Roman Rockwell 的332幅杂志封面画册。回来后慢慢欣赏,长长见识!😊</h3> <h3> 中午12点半展览馆的讲解员开始介绍其中的一些主要作品,并对其中的一些画做了生动有趣的解说。尽管Norman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画家,而对我却是完全陌生的!😊 我全程跟着听解说,在一个多小时时间里,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对他的画渐渐产生了兴趣。</h3> <h3>《主街》(Main Street) 介绍的第一幅作品是大堂中央的这幅Stockbridge 小镇的街景。我们来时路过这条街,当时没感觉这条街有什么特别之处,看了这幅画后顿时对这条街产生了兴趣。</h3> <h3>看完画展,我们特意回到画中的这条街,欣喜的发现这几十年来,小街仍保留着原有的面貌,每一幢房子都完好保留在那儿,连装饰都几乎和画中的一样。每年的圣诞节,小镇上的居民都会将这条街按画中的情景布置一番,真是别有情趣!</h3> <h3>小镇上这条自带光环的主街,是当地人的骄傲,而更让人念念不忘的,大概还是那份从容恬淡的情怀吧!</h3> <h3>这幢小杂货店的二楼,曾经是Norman的画室,他常常站在大玻璃窗前,注视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寻找灵感,构思画面,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这物色了许多形形色色小镇上的人物作为他画中的摸特,其中很多人现在还会从世界各地回来看他的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会热泪盈眶,十分感动。</h3> <h3>另一幅小镇街景。前面骑自行车的是画家自己,后面的是他的妻子和邻居。</h3> <h3>  今天这里的景物和画中几乎相同,只是树木高大了很多,没有了骑自行车的人,只有来来往往的汽车🚗…</h3> <h3>  诺尔曼·罗克威尔的作品都是以真人为模特。每个模特都要不厌其烦地换装和摆造型,直到找到最为完美的形象为止。为此而作的准备本身都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因为你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处理的恰到好处,连摆放在模特旁边桌子上的物件都要精心挑选。在展现到画布上之前,他早在心里对一切都胸有成竹。讲解员说,如果你读过他的传记,你对他的专注敬业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可惜我没读过!</h3><h3> Rockwell 的作品有一种独有的美国式的浪漫,幽默诙谐,同时蕴藏着浓浓的美国梦;Rockwell 将美国传统价值观在整个二十世纪中的转变用细腻的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其独有的温情叙事画风和独具个性化的视角,深入美国的人心中。</h3> <h3>  《结婚证书》(The Marriage License)1955年。这副画中的一对新人在结婚登记处十分认真的填写结婚登记,而见得多的办事员却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h3> <h3>《打针之前》 记得小时候我打针前是做好哭的准备的,而画中的熊孩子光着PG还不忘东张西望。😄😄</h3> <h3>《小男生和小女生凝视明月》(Boy and Girl Gazing at Moon)Puppy Love 一对早恋的小孩子。</h3><h3>画家也许还怀念自己曾经美好的初恋吧!</h3> <h3>《照镜子的小女孩》(Girl at the mirror) 如今的小姑娘已是祖母了!</h3> <h3>《星期六的人们》描绘的是一个住在纽约的十三岁女孩的幻想,画家把自己与太太,市长,歌唱家等等真实的人物都加进了画中。</h3> <h3>  《四大自由》(The Four Freedoms)1943年. 这四幅画是画家十分重要的代表作品。</h3><h3><br /></h3> <h3>《免于匮乏的自由 》(Freedom from Want )这是Norman家的感恩节的餐桌,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感恩节大餐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餐,画中除了画家还在画室作画以外,全家人都到齐了。</h3> <h3>免于恐惧的自由 Freedom from Fear 在战争年代生活的人们成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在恐惧之中。画中的父母将孩子安顿在阁楼的角落里,父亲手里还拿着印有当天爆炸袭击的新闻报纸,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的孩子…</h3> <h3>言论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描摹的是小镇上的一次Town Hall Meeting. 一位普普通通的㶽炉工在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h3> <h3>《信仰自由》 在教堂里做礼拜祈祷的人们。</h3> <h3>  《我们共视的难题》(The Problem We All Live With)以废除入学的种族岐视为主要题材,画出了一个非裔小女孩被白人联邦警察保护去上学,经过了一个有种族岐视者标语的涂鸦和被砸碎的番茄,是Norman今日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据展览馆讲解员介绍,这位画中的黑人小女孩如今己移居英国并成了一名作家,几年前曾到访过这里,看到这个幅时仍热泪盈眶。😢</h3> <h3>三重肖像(Triple Self Portrait) 是画家的自画, 可能许多人都看过。NR习惯先用碳素笔打成品大小的草稿,这里收藏的是这幅画的终稿。</h3> <h3>  &nbsp;谢饭 (Saying Grace )这幅画在2013年纽约苏富比美国艺术夜拍上,其估价为$15-20m(百万),然而在经过 9 分钟两个电话买家的激烈竞争下,最终以 2 倍其最高估价的$41m 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为$46,085,000,创造了一个新 的美国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h3><h3> 这幅画描绘的是在一个拥挤的餐馆中,一位祖母和自己的孙子坐在桌子旁虔诚的祷告,他们对面坐 着的两个年轻人在认真的听着他们的祈祷。此件作品的灵感是一位读者提供给 Rockwell 的。Rockwell 在 此画中也融入了几个他最喜欢的人物,包括他的儿子 Jarvis 坐在桌子前和 Rockwell 工作室的学徒 Don Winslow 背对着窗户。 </h3> <h3>嚼舌头 - 特别喜欢这幅画,幽默诙谐。谣言从第一个女人开始最后又回到同一个女人那里⋯谣言就是这样传播开的。</h3> <h3>American FamilyTree,生动地表现出美国家庭组成的变迁。</h3> <h3>巜后选人》 画中的夫妻俩为支持不同的后选人争吵的不可开胶,可怜兮兮的孩子在桌脚边哭泣😭非常生动有趣!</h3> <h3>这幅画是为当时一部侦探影片作的广告宣传画。画中的每个人都是影片中真实的角色,几乎可以假乱真与照片PK了!我不了解该片的内容,听讲解员说,谋杀案的真正凶手就是画中左边揣着茶杯🍵的那个女士,右边穿黒礼服的是大侦探…</h3> <h3>《回家》 Norman的长子大学放假回家,全家人迎接。他的妻子紧紧抱住儿子, 左边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是Norman的小儿子,边上是祖母,穿格子衬衫的是二儿子,画家自己,叼着烟斗站在后面,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只有两个穿红裙子小姑娘其实是同一个人,不是双胞胎。😄</h3> <h3>巜寻找灵感 》看完这些画,你有没有会心一笑,似乎看到自己和我们熟悉的人们,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温暖亲切?</h3> <h3>  在没有予先约好采访的情况下,我们幸运的釆访到了展览馆的一位主要工作人员,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大同哥临时推上阵充当提问记者,慌里慌张语无伦次的问了好几个问题。好在这位发言人理解能力超强,总算听懂了我的问题并一一做了回答。阿弥陀佛 !</h3> <h3>  小姐姐悄悄地抓拍这几张釆访时的照片,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当"记者",尽管是冒牌的,但这个有趣的经历让我很享受哦!😄</h3> <h3>  据他介绍,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大约两万人次拜访这里,其中有许多当年画中的模特从各地赶来,他们相聚在一这里,回忆过往,十分温馨感人。也有一些中小学生和一些其他民间组织的团体来这参观。人们在欣赏画的同时也感受他的画所带给人们的那种正能量和精神状态。</h3> <h3>我们来到的诺曼从前的画室,他在此处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桩孤零零的小红房子在Museum 旁边的一个山坡上,每年春夏季节这里会向游客开放,内有一些画家生前用过的物品和一些画,遗憾我们这次是无缘进去参观了。</h3> <h3>进不去了就留个影吧!😄</h3> <h3>蓝天白云下的红房子真美!</h3> <h3>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静,山坡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过一片树林,极目远眺这片带给画家灵感的土地,无限感慨!</h3> <h3>  参观采访结束后,仍余兴尚存,尽管早己过了午饭的时间,仍不甘心就这么早的离开这里,又围着展览馆周围转了又转,希望能再发现点什么…,我这个业余的不能再业余的临时记者,还真的入戏了哈!😄😄</h3> <h3>  离开这里时己夕阳西下,在这个偏远的小镇,饭店和商铺稀少,吃顿便餐都要费番周折。在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到这里时间长了会得抑郁症吧!可是出生在纽约大都市的Norman却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并创作了那么多生动有趣的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啊,世界上不就是一个Norman Rockwell 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