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诗痕人生 艺德修养画魂一一版画大家杜荣尧艺术赏析

牧云画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杜先生英俊威武,相貌堂堂,到晚年犹玉树临风,方正清朗,按当下的流行语,是大帅哥,大暖男。</span></p> <p class="ql-block">  “画画就是画修养”。这是杜荣尧先生反复讲的一句很经典的话。</p><p class="ql-block">杜先生的人品风度,道德修养,艺商诗情,美术造诣,都非常之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画画就是画修养”,杜荣尧先生这样教育我们,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我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欣赏和学习。</p><p class="ql-block">1.道德品格修养。</p><p class="ql-block">2.文化美学修养。</p><p class="ql-block">3.章法构成修养。</p><p class="ql-block">4.表现刻划修养。</p> <p class="ql-block">《在码头上》(1956年)</p><p class="ql-block">这可以说是他年轻时的生活写照。</p> <p class="ql-block"> 一、道德品格修养</p><p class="ql-block"> 杜荣尧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画家 。</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突出政治的时代,纯粹唯美的追求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纵观杜荣尧先生的所有作品,没有一幅贴上当时的政治标签,而纯粹以完美的艺术表现,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立于不倒,可见其掌握精熟的艺术方法,同时也蕴含相当的艺术智慧,板板都可以打出擦边球一样的精准与精彩。这就需要把高尚的道德修养与精湛的艺术修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p><p class="ql-block"> 艺术品应该是永恒的。但是贴着政治标签的艺术品就是很短命的。杜荣尧先生,青壮年时期的社会正是政治压倒一切的时期。大部分画家的作品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贴上政治标签。这样的作品现在大部分都羞于见人了,而他努力在弱化政治标准与强调艺术水准中求得平衡点,他的作品至今充满着艺术的张力和艺术的美感,体现出艺术生命的永恒特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  怎么样的画才是大作品好作品?我在《大画论》里曾分析过,“画若能精其语言一一技法;正其心智一一道德;修其品格一一素质;买其内涵一一主题;扩其外延一一诗意。则其画可大而高矣!”按现在的说法,符合上述条件的画,就是“高大上”的作品,杜先生的作品就是条条都是符合的。</p><p class="ql-block"> 画品和人品是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在杜先生的画里,可以看出他的端正的人品与高尚的道德艺术情操。</p><p class="ql-block"> 画家要成就大画,先须做一个大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具备独立的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大人格”才能产生“大画格”。杜荣尧先生,为人正直正派,善良仁慈,大公无私,勤于奉献。他担任东阳市美协主席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东阳的美协的事业,不论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当时美协活动经费相当困难,都要靠他到处奔忙,东筹西凑才得以生存。美协搞集体展览的时候,连挂画都他自已爬上爬下地操劳。他对同事,对部下,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绘画的技术与技巧都毫不保留,谆谆教诲。杜先生的确是一个有大胸怀,大气量,讲道义,能奉献,有使命感,有正义感的具有大人格的画家。因而他的木刻版画,虽然篇幅都不大,但都称得上是大画,表现的都是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二、文化美学修养</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来看看杜先生的文化美学修养</p><p class="ql-block"> 这几幅是杜荣尧先生早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他曾经是一名海军战士。他早期以表现海军生活为主题。</p><p class="ql-block">这时期的作品以简单的套色,完美地表达了他对蓝天与大海的深情与诗意。杜荣尧先生,年轻时代,就具备这种敏锐的,对美的感受,在普普通通的风景中表达出强烈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杜荣尧先生,善于从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去发现美,挖掘美,提炼美,然后用臻熟的手法表现出来。常常把一处普通的场景,表现得非常完美动人。体现出一位大艺术家的才情与专业与修养。</p> <p class="ql-block">这副《深秋》(木版油印 1979年)表现的是杂树丛边,荷塘一角,仅仅用了黑白两色,生动地表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农村场景。这里有许多黑白木刻的艺术手法,用得非常臻熟。黑白灰三者的完美关系,大块面与小散点的对比,线条与刀法的结合,刀味和木味的体现,很少有人能把黑白两色表现得如此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张描绘庭院小景的小品画,表现的正是他长期居住过的西街太平池居所小庭圆的景象。在这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身边,挖掘出不平常的美,表达出一种宁静的诗意。</p><p class="ql-block">这与当时文化大革命等各种政治运动造成的社会动乱景象形成极大的反差。也表现了他身处动荡社会环境中内心的平静,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这幅《晴空雪霁》(1986年)雪景的构图,章法处理,做到了尽善尽美,甚至成了经典的雪景构图样式。在极度宁静的气氛中,虽然画面呈现的是一片冷色调,但大雪没有使人感到那么寒冷,在那小屋的小窗里透出了人生温暖,透出了社会的希望,也表达了杜先生的美好愿望。</p> <h3>至于这一幅题为《春宵》(1989年)的雪景,更是表达出了热烈的气氛。这对于一个在政治上受到迫害,生活上得到不公待遇的画家来说,其内心是多么阳光,其心理是多么健康。这正是“无论我身陷怎么样的黑暗,我传达给你们的却是阳光。“</h3> <h3><font color="#010101">三丶章法构成修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杜先生每幅作品的构图,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有特色。是中国画的传统章法与西方现代构成意识完美的结晶。新奇而不怪异,抢眼而又耐看,无可挑剔,无可挑剔。</font></h3> <p class="ql-block">杜先生不愧为木刻版画的大家。从发现、到提炼、到处理、到最终表现,无不精益求精,尽善尽美。</p> <p class="ql-block">《家乡》(1984年),这种恬静的安宁的田园诗意生活是他心中的理想,也是他对社会国家的良好愿望。这种返璞归真的诗意生活其实应该是我们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但这样的景象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了,只有艺术家的画才能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好记忆。</p> <h3>巜丛树》(1993年)这幅画的章法构成别具一格。整幅画大部分由古树杆占据的着,在横向三七开的地方,留出一处空间,那一条小路延伸到树林的后面,也让画的意境得到延伸。</h3> <h3>四,刻划表现修养</h3><h3> 杜先生在色彩处理上也是顶尖高手。套色木刻要求以最简单的色彩表达最丰富的画面,一副套色木刻,简直就是提炼色彩的超高温熔炉,提炼色彩的难度非常非常大的。杜先生的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是很完美的。</h3><h3> 看杜先生的创作过程,套色版画对色彩的处理是非常痛苦和纠结的。他创作一张画,在确定整个构图之后,画了很多色彩小图,通过反复地比较比较再比较,通过非常纠结的过程,才能做出坚难的选择。色彩稿子定了之后还要进行分色设计,分色的单色稿子又要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对比,才能做出艰难的决定,又经过非常纠结的煎熬,才能提炼出完美的色彩。</h3><h3><br></h3> <h3>如这幅《涧》( 1979年)是山水小景,表现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山涧小溪。他只用简单的黄绿黑三色,就能够把画面表现得尽善尽美,百看不厌。展现了他对纷繁事物的高度的概括,与对细节的完美的处理。</h3> <h3>木刻还要追求画面中的木味与刀味。这幅题为《秋色》(1998年)的木版水印,是他后期最成熟最完美的作品之一。色彩上丰富热烈的对比与浑然一体的协调,到了非常完美的高度。刀法的运用上也是达到精准臻熟的高度,每一刀都保留着刀味,即刀刻的力量;每一条线条都表现出浓浓的木味,即木头的纯朴感。</h3><h3>人们应该为这样的画喝彩鼓掌。</h3> <h3>比如幅《青山日暮》(1987年),这色彩就表现的非常高级。把相冲相克的冷暖两种色调,完美地组合在一张画上。既产生强烈的对比又产生自然融合,使画面色彩微妙丰富,表现力极强。给人感觉要有很多很多色彩才能描绘出如此壮丽的风景,其实只用了三套色。充分体现了杜先生处理色彩的极高修养和技巧。这与杜先生对绘画的痴迷认真严谨细心分不开的。我曾亲眼见杜先生在处理色彩过程中的严谨与认真。他这真是定稿之前画过很多各式各样的彩色小稿。进行反复对比,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初定之后,又进行反复试印,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精神上也要经历非常纠结与痛苦的过程。</h3> <h3>《憩》(1998年)这是杜先生晚年的作品,也是他自己编的画册里面的最后一幅版画。解读这幅作品,我不禁潸然泪下。一只暗赭色的老牛,卧在暗红色的农家砖墙前,暖暖的夕阳,安静地斜映过来,该憩息了!我毫不怀疑这只老牛就是杜先生自己的写照。</h3><h3>杜先生的晚年身体非常不好,也许他内心也是想休息的,但是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追求与使命感,是没有休息的命的。所以他表现出来的还是一种壮怀激烈,永无止境的冲动和热情。他的最后几年的生活状态,与画中这只老牛的安然小憩是恰恰相反的。他在临走前的两三年,还对我说要建造一个理想的大画室,要创作更多的画。他一边创作,一边筹备到中国美术馆搞展览,乃至在中国美术馆的成功展出,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与精力。同时他还画了很多中国画(他的中国水墨画,既具版画的高度概括,又具传统水墨画的坚挺线条,有特色,有高度,而且篇幅也画得很大,其水准使许多专业的国画家也无法达到。本文暂不展开讨论)</h3><h3> 杜先生的一生是为绘画而生的,作为艺术家的使命感他特别强烈,到了晚年,尤其鲜明地表现出了他德艺双馨的人性品格。他至死也没有享受过画面中那只老牛一样的安静地休息一会儿……行笔至此,我感到不必再写下去了。谢谢大家!三鞠躬!</h3><h3><br></h3><h3>蒋天耕</h3><h3>于2017年冬天</h3>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杜荣尧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谨以此文以志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