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谨以此篇,献给相识58年、分别52年的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b></h1> <h1> <b> 在祖国钢都鞍山的城市中心,屹立着一座郁郁葱葱、满目青翠的小山——为纪念解放这座城市而牺牲的先烈们命名的“烈士山”。<br></b><b> 在烈士山的南面,有一个宽敞美丽的校园,这就是我们的母校——鞍山市铁东区山南小学。</b></h1> <h3>2014年,拆迁前的山南小学</h3> <h3>201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山南小学</h3> <h1> <b>公元1959年9月,在年轻的共和国十周年华诞即将到来的日子里,山南小学的校园里,走进了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阳光少年,他们被编进一年级二班。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不满二十岁的青年教师王秀清接任一年二班班主任,成了这班少年的启蒙老师。<br></b><b> 从一年二班、二年八班,到三年七班,王老师一路陪伴,言传身教,与这班少年朝夕相处了整整三个年头。少年们长高了,长大了,1962年9月,她把这班带着红领巾的少年送进了四年级一班。<br></b></h1><h3><b> 下图为1961年青春美丽的王秀清老师。</b></h3> <h3><b> 58年后,已是78岁高龄的王秀清老师。</b></h3> <h1> <b> 亲爱的老同学,你还记得这些天真稚嫩的笑脸吗?</b></h1> <h1><b>还记得儿时两小无猜的友谊吗?</b></h1> <h1><b>还记得我们二年级的实习老师吗?</b></h1> <h1><b> 从四年一班到六年一班,又是一个三年,敬爱的的宋佩琴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她那工整流利的板书、严肃而亲切的话语、近于苛刻的严格要求,令我们受益匪浅,至今难忘。只可惜老师走的太早了。亲爱的宋老师,我们想您!</b></h1> <h1><b> 此照是宋老師年青时的倩影,彌足珍貴!幾十年前洪景瑞同学欲畫恩師,由老师女兒提供旧照。歲月匆匆流逝,照片一直在洪景瑞处珍藏。景瑞多次欲提筆作畫,唯恐不逮恩師光輝形象之萬一,實屬憾事。今老友相聚,童心未泯,往事歷歷,恩师难忘。景瑞得佳句缅怀恩师:<br></b><b>“寬猛相濟灑雨露,恩威並重沐春風”</b></h1> <h1> <b>老同学洪景瑞一首律诗,将儿时的情景又重现眼前:<br>“憶昔五十二年前,童趣依稀潤心田。蒙眼圍坐丟手帕,拉圈起舞笑語喧。攻城守邑騎老虎,踢踺搧牌弄琉丸。熱搶水龍似牛飲,冷擠香油聊御寒。人生易老思年少,能嬰兒乎返自然?”</b></h1> <h1><b>幼时的同窗情谊,真挚朴实,纯洁无暇。</b></h1> <h1><b> 没有利益纷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猜疑妒忌,没有权术角逐,纯洁的如冰似水。一声老同学,无比亲切情。</b></h1> <h1><b>我们心中的少先队辅导员是那么神圣。</b></h1> <h1><b>亲爱的老同学,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佩戴过的山南小学校徽?</b></h1> <h1><b>是否记得成绩册上老师的评语?</b></h1> <h1><b>是否记得“家长通知书”上老师流利的笔迹和殷切希望?</b></h1> <h1><b>是否记得火热夏日的夏令营和白色世界里的冬令营?</b></h1> <h1><b>还有登载在《儿童作文选》上的幼稚小文?</b></h1> <h1><b>哪一位还记得这次寒假活动?(请放大了看,里面可能还有你的名字呢)</b></h1> <h1><b>忘不了这两款“三道杠”,是25委居委会主任何大姨一针一线“密密缝”的!</b></h1> <h1><b>这些半个世纪前的奖状,留下了多少童年的荣誉和记忆!</b></h1> <h1><b>那一年,我们毕业了!<br></b><b>让我们在1965年的山南小学毕业照上找到儿时的朋友吧!他们是:<br></b><b>前排左起:<br></b><b>徐虹艳、迟炳莲、杨泓、刘军红、李彩霞、阚淑英、张淑凤<br></b><b>二排左起:<br></b><b>徐经福、王书宏(老师)、陈福士(老师)、赵淑媛(老师)、宋佩琴(班主任)、沈景维(校长)、姜桂琴(老师)、赵克娟(老师)、李兰萍、车经一、<br></b><b>三排左起:<br></b><b>鲁玲、于秀文、于立都、刘红月、朱丽娜、胡彬彬、曲靖、张桂珍、刘晶、汤珍<br></b><b>四排左起:<br></b><b>杨莎莎、王建都、梁凤英、杨秀英、钱桂芬、纪欣、孙淑悦、王旭华、韩兰英、贾循梅、盛桂玲、杜桂贤(杜君丽)<br></b><b>五排左起:<br></b><b>王振凯、李东伟、何喜伟、徐卫国、胡沙沙、佟明学、谭玉祥、罗荣昌、孙志钢、胡德新、洪景瑞、李景元、张生荣<br></b><b>后排左起:<br></b><b>熊飞飞、高晓峰、王美业、林占新、张成、张云庭、陶旭辉、燕明来、王庆平、王明学、胡允生、刘治科、马芝明。<br></b><b> 在我们小学六年的老同学中,因各种原因没能参加毕业照的还有:高晓敏、陈红、吕枫、兰英、谢静波、田广丰(田士和)、刘波昌、金文晨、田小会等同学。</b><b><br></b></h1><h3><br></h3> <h1><b>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升入了初中,经历了“文革”。一场浩劫之后,一位伟人一挥手,当年这些怀着青春梦想的少年,又一次经受了人生的痛苦和磨难,奔向农村广阔的天地,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闻名于世的“老三届知青”。</b></h1> <h1><b>看这些老照片的边饰,是否能引发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b></h1> <h1><b>1970年国庆节,老同学相聚鞍山</b></h1> <h1><b>1974年元旦,老同学再次在鞍山相聚</b></h1> <h1><b>从小学到中学,直到下乡插队,持续半个世纪的同学之谊</b></h1> <h1><b> 1969年国庆节,同学们从各自的“青年点”回鞍看望敬爱的宋佩琴老师。</b></h1> <h1><b> 1975年3月30日,同学们与宋老师欢聚在鞍山“二一九”公园。</b></h1> <h1><b> 若干年以后,这班热血少年各奔前程,有的当了兵,有的升了官,有的做了老板、经理,有的成了人民警察、人民教师、白衣天使、工程师、会计师、统计师、技师,还有的成了书法家、画家、音乐家、摄影家……,在各行各业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民族振兴贡献着青春和热血,挥洒着汗水和泪水。</b></h1> <h1><b>相隔半个世纪,当年的小姐妹又一次相聚。</b></h1> <h1><b>2016年1月与老同学夫妇在三亚相聚。</b></h1> <h1><b>2016年4月与老同学夫妇在北京相聚。</b></h1> <h1><b> 五十年前的“老三届”,如今已是迟暮之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是属于他们的世界,唱歌、跳舞、健身、旅游、保健、吃药是属于他们的世界,同学聚会、战友相逢、朋友相约、抱团养老是属于他们的世界。然而,在他们心中,最难以释怀的还是祖国昌盛、民族复兴,最惦记的还是老伴子女、幸福家庭,最令他们快乐的除了尽享天伦之乐,恐怕就是老友相聚、对如烟往事的回忆了。</b></h1> <h1><b>洪景瑞的油画作品</b></h1> <h1><b>国画作品</b></h1> <h1> <b>2017年1月24日,在分别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当年天真烂漫的少年终于与他们的启蒙老师在鞍重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衷心祝福敬爱的老师平安幸福,健康长寿!</b></h1> <h1><b> 2017年12月3日,又一个老友相聚的日子,老同学洪景瑞难掩激动之情,挥毫泼墨,赋诗志庆。<br></b><b>"天朗气清日,紫荆聚群贤。</b></h1><h1><b> 岁月增中减,人生苦后甜。</b></h1><h1><b>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b></h1><h1><b> 欣逢道珍重,莫道百岁远。"</b></h1> <h1><b>52年后,二十名老同学与我们的启蒙老师再相聚,百感交集,激动不已!</b></h1><h1><b>合影中:<br></b><b>前排左起:孙志钢、杜君丽、鲁玲、王老师、谢静波、杨莎莎、于秀文:<br></b><b>二排左起:徐卫国、张成、高晓敏、孙淑悦、王建都、刘红月、阚淑英;<br></b><b>后排左起:高晓峰、王庆平、王振凯、李东伟、洪景瑞、刘志科、何喜伟</b></h1> <h1><b>79岁高龄的王老师看到当年稚嫩孩童经过半个世纪风雨磨练,如今已功成名就,退隐江湖,激动不已,感慨万分。</b></h1> <h1><b>悬挂在壁上的是洪景瑞同学特为本次聚会作书的楹联:</b></h1><h1><b>“五十二載蹉跎歲月韶華倏忽過,</b></h1><h1><b> 斗转星移似水流年盛况喜无前”</b></h1> <h1><b> 此次小学师生世纪性的聚会受到了</b><b>山南小学老同学及弟妹、校友的广泛关注。身在外地未能前来参加聚会的老同学有重庆的姚兰萍(李兰萍)、北京的朱丽娜、上海的刘军红、以及在海南度假的熊飞飞,在云南旅游的曹新丽,在舞蹈演出现场的车经一,他们或与聚会现场进行视频通话,或发来微信祝贺,都表示了对老师和老同学的感激和思念之情。</b></h1> <h1><b> 熊飞飞同学身在海南,心属鞍山,赋诗抒怀:<br></b><b>五十年前座一室,啊坡摸拂加减除,童心无忌伴成长,少年天性最纯真;藏猫跳绳嗄啦咔,踢键攻城扇啪叽,运动场上爭先后,考试成绩论高低。 长身体遇三年灾,求知恰逢十年乱,下乡回城又下岗,曲折人生多磨难;志钢同学感召力,召集发小聚一起,转瞬已过数十载,鹤发皓首难相认;论及少年荒唐事,唏嘘不已乐无尽,惟愿体健保平安,舒心快乐道珍重;正是:五十年风雨人生路,半世纪同学情愈浓。</b></h1> <h1><b>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生命轮回。</b></h1><h1><b> 下午三点,又去学校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望着从学校里鱼贯而出的天真孩童,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b></h1><h1><b> 又一个世纪同窗的故事开始了,</b></h1><h1><b> 一场生命接力的新的轮回开始了……</b></h1> <h3><b>撰稿、编辑:孙志钢</b><h3><b>资料提供:孙志钢、鲁玲、李东伟、洪景瑞、徐卫国、王建都、刘红月、刘军红、王振凯、熊飞飞、车经一、阚淑英、于秀文、朱丽娜、曹新丽、姜舒放、孙志强</b></h3><h3><b> 2017年12月03日修改于北京</b></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