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然界是大课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鸟鱼兽,昼夜更替、四季循环,美丽自然、气象万千……大自然对孩子的陶冶、浸润、洗礼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以替代的。</h3><h3> 教育不能囿于一园之内,要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生活,参加实践活动。</h3><h3> 金秋浪漫,景色怡人。为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朴素情感,我校组织开展了"了解母系文化,体验史前工厂"的研学旅行。</h3> <h3>迎着朝阳,启航</h3><h3><br /></h3><h3>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到达。当学习从校园走向户外,当形式从课堂转向研学,当视角从书本投射到社会文化,一切的感受和收获都是那么不同。</h3> <h3>旅行要开始啦!</h3> <h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我们在观赏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领略半坡遗址中看到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h3> <h3>瞧,我们笔记做得多认真呀!</h3> <h3>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的看!</h3> <h3>漫步在人类童年的半坡遗址上,沐浴着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文明的曙光,带着敬仰,带着敬慕,带着敬佩,带着无垠的想象,走向诗一样的远方……</h3> <h3>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半坡人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h3> <h3>哈哈,看我积极回答问题!</h3> <h3>自己动手搭建房屋。</h3> <h3>超有成就感!</h3> <h3>这里保存着一座60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h3> <h3>午餐开始啦,多丰盛啊,我们都是懂得分享的小小少年!</h3> <h3>想知道原始钻孔是什么吗?快跟我去看看吧!</h3> <h3>看,我们都打出孔了,厉害吧!</h3> <h3>火是人类起源的开始,跟我们一起去探寻史前光明吧!</h3> <h3>成功啦!</h3> <h3>植物捶染,这种古老的印染技艺相传起源于明清时期,因原料取之天然,且工艺简便易行,充满了 "天人合一"的自然韵味。瞧!我们多认真!</h3> <h3>快来欣赏我的作品吧!</h3> <h3>这次半坡之行中孩子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我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不只是旅行在路上,研学在路上,更是时时思考,事事用心,成长在路上。返程不是终点,一颗出发的心永远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