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晚,和县上的一位老师微信私聊,那位老师对我说,“范老师,我很敬佩你!”那一刻,忽然间我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我的师傅,觉得自己很惭愧,根本配不上那位老师这样的赞赏。因为在我的心中,我最敬佩的老师就是我师傅!我比起师傅来,完全是云泥之别。师傅就是我心中的那座永远的大山!</h3><div> 我的师傅,名叫曹有凡,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咸阳市小学语文的领军者。在我眼里,师傅是一直用她瘦弱而又挺拔的身躯抗起了咸阳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的那杆大旗,并且奋力向前,永不停歇。</div><div> 记得在我还没有拜师之前,我每次参加培训时,师傅在大礼堂里那远远的讲台之上,我视力不好,只闻其声,看不清其相貌,总觉得和师傅的距离那样遥远。但是,师傅说过的许多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事例我敬若圣旨般,回去了就立刻实践。每次尝到了甜头就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培训赶紧到来。一次培训中,师傅说,她给学生布置写字作业,只要求孩子写四遍,因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四遍就够了,第一遍模仿,第二遍自己练习,三遍记忆,四遍加深印象,五遍以上都是多余。我回来一试,果然如此。因此直到现在我都还在这样给学生留生字作业。</div><div> 那时候,师傅就成为了我心中那座远方的大山,令我仰慕并且仰望。今天,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已经来到了大山的脚下,竟然可以伸手触摸到大山的温度,那么温暖,又那么柔软。我居然非常幸运地做了曹老师的徒弟。这在以前是我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div><div> 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2013年的深秋,拜师之前的那个中午,我们魏鹏校长临放学时通知我说,他请曹老师下午来听我和王旭两个人的课,让我好好准备一下。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仿佛中了头彩般惊喜而又不知所措。整整一个中午,我没有回家,就在办公室里准备课,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到底该上哪一课?”我反复斟酌,此刻回想起来,那天中午吃了什么饭,新买的手表什么时候丢了一点都没有印象了,只清楚地记得我最后大着胆子选择了一个自己独创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小稻秧历险记》,因为我迫切地想知道我这样的设计到底行不行。那天下午,我完全是抱着一种豁出去了的态度当着我心目中女神--曹老师和学校领导的面上完了这一课,然后怀着一种万分忐忑不安而又视死如归的心情准备在全校老师面前聆听曹老师对我的批评。当曹老师开始评课时,还未开口,我的心跳就已经如同擂鼓一般急促不已,整颗心似乎都要跳出嗓子眼来了,我拼命压制着自己内心越来越盛的恐慌,故作镇定地望着曹老师。谁知道,曹老师开口的第一句话便让我提到了嗓子眼的那颗心又放回了肚子里。她温和而又坚定的话语我这辈子都忘不掉。她说:“首先,我要表扬这位老师,因为她敢把自己不同的想法拿出来让我看,这就是一种追求上进的态度。”……啊,我的师傅,你可知道,正是自从那一刻起,我便爱上了你。你是我的知音!就是在那天晚上,在魏鹏校长的引荐下,我正式拜了曹有凡老师为师傅,开始跟着曹老师学习语文教学,学习做学问,学习做课题。</div><div> 师傅教徒弟几乎从来不直接批评或者指责,而是亲身示范,身教多于言传。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去兴平陕玻子校听评课。一位老师刚刚上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一课,下课铃声还没有响,师傅便站了起来,走上前去,温和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老师刚才听你们读课文读得特别好,老师也想和你们比赛读一读,可以吗?”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嚷嚷着“可以,可以。”于是,师傅拿起一个孩子的语文书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当师傅惟妙惟肖地模仿着那个小男孩倔强而又懂事的样子说话时,我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一股酸涩涌上心头,再看看身边的学生们,一个个也都静静地坐着,听着。师傅读完后,问孩子们,“你们觉得那个小男孩的话,是像我这样读好,还是像刚才你们那样读好呢?”“老师读的好!”孩子们抢着急切地说。“那你们说说老师读的好在哪儿?”……就这样,几分钟的时间里,这群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读得像模像样的了,几乎再没有那么明显的唱读了。而我也默默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亲身示范”四个字。</div><div> 那天中午,在学校附近一个非常简朴的小宾馆的房间里,整整忙了一个上午的师傅,顾不上休息,让我把自己今天上午听完课之后的想法说一说,然后她给我了几个补充的建议,告诉我下午我先谈,她再总结。师傅说:“他们校长特别重视教学,已经和我说过多次了,今天这个事一定要做好。”接下来的那个中午,我们师徒二人都没有休息。师傅亲自把上午听课之后发现的问题又仔细地梳理了一遍,并在本子上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建议与意见。那个中午,我就陪着师傅一起,也学着她的样子,在本子上认真地写下了我的听课点评。</div><div> 师傅工作起来就仿佛一匹永不知疲倦的骏马,那瘦弱而又永远挺拔的身体里似乎蕴含着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动力。记得2015年的那个寒假,我们刚刚开始尝试制作读书指导方法的微课,有一天清晨,我还没有起床,师傅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开心地对我说:“范凡,你的微课我看了,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当时我就想,这还就是亲徒弟哩!”听着师傅略带激动的声音,我就像吃了蜜一般,心里甜丝丝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真的有点能配得上做师傅的徒弟了。师傅工作室里真的是云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们,她们都比我出色得多,所以在这之前,我还真不好意思说我能担得起“曹老师的徒弟”这个名号哩。那个本该好好休息放松的清晨,我们师徒俩又聊了许久关于读书方法的话题。那个寒假,几乎每一天,在工作室的微信群、QQ群里都会看到师傅在工作的痕迹。</div><div> 跟随着师傅,与其说是学习业务,不如说是我更多地学到了如何做人做事。2017年,师傅常常腰疼、脚腕疼,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她早已患有严重的腰椎变形,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的活动,医生嘱咐她不能久坐,也不能劳累。可是年底时,我们在杭州参加名师工作室的集中培训,师傅的座位在第一排,几天来,每天上午、下午还有晚上,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除了中间各十分钟的课间休息以外,师傅没有一次因为腰不舒服而中途离开座位过,就坐得那么笔直,认真听讲,认真地记着笔记。而坐在后面的我,每当看到她一边用手抚摸自己的腰,一边还在专注地看着授课老师的时候,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有心疼,有难过,更多的则是敬佩。</div><div> 虽然师傅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徒弟们,总是关怀备至,细心而又周到。2015年冬天,我刚刚开始自己做课题和自己区上工作室团队的带领,跟着师傅一边学一边做,生怕做不好,就非常努力,总想着勤能补拙。那时候,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常常是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以外,早晨七点半进了校门,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去,就连生了病也根本不顾惜自己,把医生的病假条往口袋里一揣,一边吃着药,一边继续该怎样还怎样。自己的课题结题前后半个月的时间,我瘦了整整六斤。不知怎得,师傅知道了这件事,有一次在道北铁小开会时,刚刚散会,正准备往回走,忽然我看到拥挤的人群中,师傅正努力从人流中挤着向我走来。我赶忙迎了上去。看到我走近了,师傅一把拉住了我的手,抓得紧紧的,特别用力,“你个瓜女子,咋能那样干活呢!有病了就要好好休息,要不然落下病根,是一辈子的事啊!我后面不给你安排任务了,你从现在开始好好休息!”忽然,那一瞬间,平常很善于表达的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才好……就这样,我挽住了师傅的胳膊,她拉着我的手,我们师徒二人一路往前走着说着,我觉得师傅的手那么温暖,那么有力。</div><div> 这就是我的师傅,曹有凡,一位平而不凡的老师,一座我心中永远的大山!</div><div> 【作者:范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