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一剑</h1><h3><br></h3><h1> 税单和明信片是两个不同的收藏类别,把它们放在一起,也是机缘巧合,才有了一段小故事。</h1><h1> 见图一,民国12年发货票,贴长城图印花税票1分X2,均加盖京兆。发货票左下角有商号地名章“京都正阳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北瑞蚨祥鸿记绸缎皮货发货票”,另有“电话南局六百零九号”戳。</h1><h1> 发货票左上角贴印花税票1分(见图二),销“绸缎皮货店”花戳。发货票上写明“合大洋六佰0柒元,按印花税法规定“发货票价值银元十元以上贴印花一分”来说,就符合税率了,为什么还要再贴一分呢?</h1><h1> 在发货票的下面又贴了一枚一分(见图三),销“绸缎皮货鸿记号”四方戳。在上枚票下面写有“收洋五佰元正”。印花税法规定“银钱收据价值银元十元以上贴印花二分”,正因为写了“收洋五佰元正”,具有了银钱收据的性质,才再贴一分来符合银钱收据的税率。</h1><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一</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二</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三</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四</h1><h3><br></h3><h1> 见图四,这是一张民国23年(1934年)的发货票,在左下角有商号地名戳“北平前门外大栅栏西首路北瑞蚨祥鸿记茶店发货票”。清晰可见所买之物为“香片”、“龙井”。</h1><h1> 发货票上贴有财政版版图旗印花税票1分(见图五),加盖“河北、北平”,并销长方形戳记“鸿记茶店”;另有方形戳记“鸿记茶店”;还有广告戳记“準觔十六两俱卖大洋、电话南局一仟零零九”。为何说“准斤十六两”呢?因为以前的计量单位是1斤有十六两,在1959年6月25日才由国务院发布法令,改为1斤十两。</h1><h3><br></h3><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五</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六</h1><h3><br></h3><h1> 见图六,清代明信片“瑞蚨祥鸿记”,已有百余年桑,时代变迁,依然保存完好。</h1><h3></h3><h3><br></h3><h1> 上文2件税单和一枚明信片,都和百年老店“瑞蚨祥鸿记”有关。</h1><h1> 南方有一种昆虫叫青蚨,捉来之后,用其母血涂在钱币上,再取其子血涂在另外的钱币上,涂完之后,用涂了母血的钱币去买东西,把涂了子血的钱币留在家里。过了不久,你会惊奇的发现,你花掉的钱,会很神秘地一个一个的飞回来了!反之,结果也是相同的。</h1><h3></h3><h3></h3><h1> 青蚨这种虫子有着母子相依的天性,不管你把一对母子怎样分开,它们总会想尽办法相聚,生前如此,死后亦如此。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名字叫做“青蚨还钱”,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h1><h1> 此蚨字来源,聚财之意。</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七</h1><h3><br></h3><h1> 山东有一种土布叫“大捻布”,这种布比较耐穿,很受当地人的喜欢。山东章邱县人孟鸿升就是做这种布料生意的人,他还是孟子的后裔。</h1><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同治元年(1862年),孟鸿升开设了瑞蚨号布店。</h1><div> </div><h1> 孟鸿升去世后,其子孟洛川作为第二代传人,改商号名为“瑞蚨祥”。于光绪19年(1893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北开办瑞蚨祥绸布店。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他宣布18家分店只卖国布,不卖洋货,在全国都引起轰动。</h1><h1> 1903年开办了东鸿记茶庄;1906年开办了西鸿记茶庄;1911年开办了鸿记皮货店;1918年开办了鸿记绸布店。几乎占了大栅栏半条街。</h1><h1> 他一生中多次举办慈善和公益事业,修文庙,设义学,积谷备荒等等,被誉为“一孟皆善”!</h1><h1> 孟洛川第五代玄孙孟钢先生现居住在天津,继承祖辈遗志,创办中式服装品牌,并注册“天津孟洛川服饰有限公司”。</h1><div><br></div><h1> 1900年“庚子事变”,导致了瑞蚨祥遭到了官兵的放火焚烧,损失殆尽。作为孟洛川的得力助手,孟觐侯积极活动,致力于恢复发展,使得瑞蚨祥起死回生。</h1><h1> 1916年,孟觐侯任瑞蚨祥全局总理,此时,在北京、天津、上海、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瑞蚨祥已有24家商号了。</h1><div><br></div><h1> 国民党统治时期,连年战火,兵荒马乱,瑞蚨祥的生意也越来越差,几乎就要破产。</h1><h1> 解放以后,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瑞蚨祥获得了新生。</h1><h1> 新中国成立时期,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h1><h1> 1954年,瑞蚨祥率先实现公私合营。</h1><h1> 百余年来,瑞蚨祥始终保持全、新、优的经营特色。1985年被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见图七“瑞蚨祥”商标)</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八</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的瑞蚨祥,继续着昨日的辉煌!(见图八)<br></h1><h1> 三件小藏品,只是中国众多百年老店里面的一个小插曲,拙文记之。</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