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中国人的千年修行

峄山旅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一位智者说:当我打开的时候,就是我锋芒毕露的时候,需要我去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无需谦虚;当我闭合的时候,也是我掩其锋芒的时候,慎独慎行。</font></h3> <h1><b><font color="#ed2308">慎独,中国人的千年修行</font></b>。</h1><div>《礼记 · 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div><div>两千多年后的曾国藩,在临终时告诫其子:慎独则心安。慎独,不仅是某个人的修行,更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一场大修行。君子慎独,是几千年来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则。</div><div>“君子慎其独”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历史上有很多“慎独”的生动例证。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块醒目的横额,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守身之先务也。</div><div>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这天,曾国藩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曾纪泽双手把纸展开,第一条写的就是:</div><div>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div><div>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心里自然会平静、安定、富足。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慎独。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div> <h1><b><font color="#ed2308">慎独,智者的人生大境界</font></b>。</h1><div>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div><div>因此,在孤独中保持自我,在孤独中修养自我,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div><div>南宋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的时候,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div><div>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头上璀璨的星空与心中崇高的道德律。”</div><div>慎独,本质上就是《大学》中所说的“诚其心,正其意”,是对自我内心崇高道德律的敬畏。一个诚心正意的人,一个敬畏自己心中神圣道德律的人,一定善良的、富足的;群处能守住嘴,独处守住心。</div><div>慎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孤独中获得升华,得到大自在,大逍遥。内心就获得了安定和富足,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苟且的去迎合别人,更不会在独处的时候放纵自我。</div><div>慎独,是一场自我与全世界的对话,更是自我与灵魂的对话。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能在绚烂中归于平淡,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div><div>慎独的最高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慎独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div><div><br></div> <h3><b><font color="#ed2308">慎独,是中国人的千年修行。是一种静美,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