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很雅致,很文化,很神秘,很诱人。
古墨,因古磨坊群、古茶树群、古香樟树群、古核桃树群、古民居建筑群的互为呼应相互涵养而名声渐远。
古墨,因文墨之人众多而得名,据说,清朝年间这个大山深处的古墨先后考取进士就有7人。如今村民无论长幼都能挥毫泼墨,吟诗作对。古墨已然成为一种风尙,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文明社会的标杆。
我就是心怀梦想,从凤庆县城出发,穿云破雾,一路的S爬行,徘徊且颠簸于崇山峻岭之中,区区110公里,却要历经整整四个小时。走进古墨村,期待古墨的浸染。
古墨水磨坊房群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坊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榨油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cm以上的古核桃树90多棵。
水磨坊依山傍水,以水为动力,至今依然保持着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米面加工,为古墨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建筑格局由水渠、磨房、畜圈、厕所等组成。
古墨“石”性浓重,以条石为基、垒石为墙、青石片为瓦,石板为桥,使坚强的“石”与柔情的“水”相互依存。
水磨房四周分布着高大的核桃树林,树干粗壮,树冠张扬,与水磨房勾画出一幅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美丽画卷。
行走在饱经岁月的石头路上,穿行在饱经世事的石屋之间,听溪水潺潺,看古磨转转,读古墨巨卷,享受阳光温暖,很是惬意。
感谢古墨人对历史的敬畏,感谢古墨人对文化的尊重。
眺望古墨 新建牌楼 岁月留痕 片石为瓦 垒石为墙 徽派印记 风雨同舟 水磨动力 加工米面 岁月蹉跎 相得益彰 路在脚下 古木连空 古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