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游历神州(24)

寇建设

<h3>  冀中冉庄---一个传奇的地方,它是闻名遐迩的冀中地道战发源地。</h3> <h3>  2017年11月25日,来到河北清苑冉庄看到整个村子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旧貌。走进冉庄,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h3>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户户村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形成了一个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div>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div><div> 领导抗日斗争的中共冀中区党委,很快发现并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于一九四二年一月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紧接着又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开,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地道战从此诞生。</div><div> 抗战期间冉庄民兵通过地道战,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1945年春,冉庄民兵利用村落地道交叉火力网,三战三捷,击退进犯的日伪军。其中毙伤敌46人,开创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地道战范例。</div> <h3>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位于冉庄村外。1959年设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h3> <h3>   传奇的冉庄,传奇的古槐。从村外的地道战纪念馆内的地道口下去,再走上来时已经来到了村子中心的古槐附近。抗战时期,古槐悬挂铁钟用以报警,且将此真实的历史史实再现于《地道战》电影之中。</h3><div> </div><div> 古槐历经千年沧桑,在其生命的晚期,依然高擎铁钟,报警于冉庄民众。为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卓著贡献,保持了它深沉、凝重的晚年气节。</div><div> </div><div> 古槐因当年挖地道伤其主根,到上世纪70年代逐渐衰竭枯死。颇具传奇色彩的是,1965年拍摄地道战电影时,它尚存暮年的枝叶。电影拍完后,它似知已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便枝脱叶落,与世长辞。而今留下不朽的身躯,供人们景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