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盐铁塘桥的变迁

风景

<h1>  鹿苑古镇,除了相传由僧弘济募资建造而得名的东街“弘济桥”外,“盐铁塘桥”便是我家乡鹿苑的主要桥梁。它沟通盐铁塘南北两岸,往北至通沙渡口过长江与南通相连,往南连通常熟、苏州、浙江、上海等地。盐铁塘在古代极大地便利了盐和铁的运输,还具有灌溉和排涝的功能,成为古代我市境内农业和商贸业发展的水上航运要道。</h1><h1> 如今,每当我站在桥上,它就勾起我无尽的童年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这座桥完全是木结构的,河上支撑着木柱与横梁,直的、斜的交叉着,桥面铺着木板。公路也是石子路,桥和路都狭窄而简陋。我上学读书必经这座桥,中午与放学后,男同学们常常到桥下玩耍。夏天,桥面遮住了炽热的阳光,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桥下水面上沉浮;小孩子则显得顽皮,光着身子,四处奔走打闹,或在水中嬉戏,游累了,桥柱木桩便是他们攀附歇息的好地方。孩子们有时玩得过了头,家里的长辈便要过来责备几句,把孩子带回家;学校老师也会赶来管教,或将他们领回学校。</h1> <h1>  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这座木桥经过了几次修建与扩建。后来在原址旁新建了水泥桥,桥面比以前宽阔、平坦,比木桥牢固多了。再后来,水泥桥又加宽了一倍。桥是水的眼睛,是水的灵魂,盐铁塘桥宛如江南塘河上的一朵山茶花,端庄而美丽。汽车桥上行,船儿桥下过,交通顺畅而便利。</h1> <h1>  改革开放的春风像春雨润物,让鹿苑地区的交通飞跃发展。老204国道、六车道的张杨公路、东西向的“鹿苑立交桥”先后建成。2011年,在立交桥下还加建了盐铁塘桥的西侧副桥,实行三桥并列拓宽。所有桥栏全由大理石精细加工而成,“盐铁塘桥”四字雕凿于桥栏之上,鲜艳夺目。这样,南北交通更是宽敞多了。如今的这座桥,宽阔壮美,是盐铁塘北岸居民上街与上下班的必经之道,东侧立交桥下便是我市公交运输鹿苑中转站。<br>  早上,我来到桥上观望盐铁塘,眼前碧波荡漾,两岸草木芬芳,老沙洲和新港城交织着的时光便会迎面扑来。晚上,倘或是月圆之夜,若携妻执子漫步于桥边,盐铁塘河面上的天空围绕着月亮,初而金黄,继而微橙,一圈圈的扩大开来。这时候的盐铁塘桥,在静水与月辉的环抱中,犹如一位饱受风霜的老者,在回想着自己历史的创痛,又像是沉醉于现实的生活,月光下兀自头枕碧波,气定神闲。</h1> <h1>  鹿苑盐铁塘桥有着朴素含蓄的美,它饱经沧桑,功德无量,闪耀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的变迁,印载着历史前进的足迹,反映着社会的优质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度的提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