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2016年8月知道微课开始,陆陆续续到今天也听了很多微课,免费的,付费的全部都有。身边已经发生悄然的变化,因为听课。</h3><h3>其实转身总结,听课是听了,吸收进去多少?</h3><h3>目前自己没有衡量的一把尺。</h3><h3>上一周连续听了9节关于视觉的课,秉着只是听到自己想听的部分内容来做个总结分享:</h3><h3>画面一:横式上的数字,在列竖式时抄错了,结果自然就不对,分自然会扣掉。</h3><h3>家长:时常我们看到时会怨恨,这么简单都能算错,眼睛怎么看的?你抄的时候再想什么?气急败坏之余还会拳脚相加。</h3><h3>孩子:孩子自己很懊悔,怎么就抄错了呢?我明明看到是那个数字的啊,写出来怎么会不同呢?内心伤心的要命,还要被打骂。</h3><h3>画面二:蚂蚁,写成了蚁蚂,菠菜读成了菜菠。。。。。。</h3><h3>诸如此类,举不胜举。</h3><h3>很多人都会用一句话带过,怎么这么粗心马虎啊?</h3><h3>这句话的伤害有多重?真实的现象被批上了轻描淡写的外衣。一晃过了好几年。</h3><h3>这些是以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面的一个画面,众多的家长骂完孩子,自己内心难过的要命,过后还要去抚平孩子内心的磨虐。这是怎样的一个痛苦的纠结。</h3><h3>逐步开始放大优点,仔细深入地看问题。修炼自己的身心,谁痛苦谁改变。妈妈自身的改变在这里不多说。相信人生就是过结的,一结不解,生活中还是时常会碰到,兜兜转转,一生就这么结束了。尝试和体验总是没有错的,在你可以读懂的年级,在我还可以学习的年纪,我们一起。</h3> <h3>总体是视觉能力不足。究竟是视觉理念的哪项能力不足呢?总结出的六项能力需要通过现象去逐一分辨:</h3><h3>视觉空间能力不足:物体大小形状距离知觉,大小部分,左右部分,数字颠倒,三年级图形分不清。黄鹂的鹂字,鸟与丽位置颠倒,树梢写成梢树。</h3><h3>这些知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要进行拓展:孕期九个月入盆生产,一些难入盆,剖腹产的孩子就少了一次空间转换的体验。出生100天后的抬头,翻身,8个月的爬行,这些看似正常而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是锻炼视觉空间能力的初期,听课的时候,明白有些已经活生生地错过。</h3><h3>脑子里的对位对错了,字的结构位置占用没有掌握。</h3><h3>空间原因:1、生理原因,脑区障碍,眼球震动不平衡。</h3><h3>2、家庭原因,0-3岁黑白,3-6岁看画。</h3><h3>3、遗传,发现是遗传时,能力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善的。</h3><h3> </h3><h3>后续训练:小推车(两人),倒着滑滑梯,走迷宫(淘宝实现),拼图(淘宝实现),乐高(淘宝)</h3> <h3>视觉分辨能力不足:形近字错,辨别有困难,数字混淆,6和0,6和9等等</h3><h3>这些其实就是个体与另一个物体不能做出明显的区分,在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时不能快速做出判断。求同能力和求异能力不足。</h3><h3>早期户外活动少,隔代老人家带孩子,总是吃饱穿暖,看电视不闹腾就是很圆满的,想想小贝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对孩子的亏欠,不说了。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视觉发展最快,在这个时候进行训练事半功倍。而不是出错了,去责怪孩子。责怪说明父母的无力。</h3><h3> </h3><h3>后续训练:找不同,说出不同的地方有几处,成倍数增长;找相同,说出相同的地方有几处,成倍数增长;①利用图画,找图画中的不同与相同(可以是动物、植物、水果、蔬菜等等)。②字的笔画多少,长短找不同。③形近字。④田子格占位置。田子格里的占位,四小格的布局均衡。⑤背景说出图上的动物有多少种?⑥数各种图形的个数</h3><h3>在大自然中扩张眼肌,训练就是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观察顺序整体由上到下,由外到里,从左到右,从局部到整体。每次训练3-5张,不指责,不提示。</h3> <h3>视觉填充能力不足:对事件的辨别,视知觉模式,整体间转化的能力弱,看到具体的一个物体,要有宏观地扫描,逐点逐行,局部认知,平实的话概括就是看不到画面中的细节。一件常见的衣服,不会去关注是否缺了扣子。视觉填充能力弱往大了讲,认知风格决定学习策略,从而会影响学业。例如:题目要求对的画√,错的画×,实际上很多孩子就是对的画√。偏重局部。其实无论是偏重局部还是偏重整体,都是阅读水平低。阅读整体,精读字词句段,概括中心思想。</h3><h3>后续训练:①拼图游戏,观察整体画面,局部观察,出示不完整的,去填充缺失的部分。可以先从整体中扣出10片,打乱顺序,让他填进去,以此10片,20片,观察时间,提高速度。②,虽然已经四年级,但是依然可以看图说话,说出中心思想要鼓励,图片也是由易到难。③观察毛毛虫变成蝴蝶,就像我养的铜钱草里面有蚊子的幼虫,我一天天看着他们长大,虽然还没有完全长大已经被我消灭了。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只是在绘本上知道池塘里的秘密,蜻蜓的一生。蚊子也是一样的成长历程,只不过体积小很多。由此可见,观察真的很重要。④数学题积木摆放各个角度的图形,从左到右,记忆完成后,打乱重新恢复原来的摆放。这个可以采用一个人体游戏的玩法,相互站立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在固定时间观察好对面的人后,闭上眼睛,被观察的人随意改变自己的造型三处,让闭眼睛的同伴猜改变的地方,从三处到四处或者五处,或者更多。这个互猜的游戏已经开始玩,小贝的参与度很高。</h3> <h3>视觉记忆能力,其实对于记忆就只有两个原因:①没记住;②记得不牢。生活中的家长时常吼叫:刚刚讲过,订正过,又错。怎么没有记住,还不会背。这是我最近听到频率比较高额词汇,来自于小贝背单词。</h3><h3>视觉的记忆力是视觉再认,是记和忆两个过程,记是看到记住,忆是将忆的东西再说出来。就好比存储和提取,你若不往银行里存钱,你怎么才能从取款机里面取钱呢?存储和提取两方面同时提高。孩子基本上是记不住两岁前的东西的,但是画面和感觉还是存在的。记忆有速度快慢、内容长短、内容正确与否,记忆的提取速度。如果我们自己的素材库没有投入原料,那么记忆的内容是无法提取的。视觉的再认还是完成不了的。</h3><h3>记忆分类:有长期和短期,短期一般复诵,将内容送入短期记忆槽,长期通过反复加强,送入长期记忆槽。</h3><h3>小学记忆特点:1、有意识,主动去记忆,全部理解记忆,三-六至高年级,意义记忆,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分米是多长?比划一下,或者举出实际的例子,抽象记忆迅速发展,将形象的实物通过抽象剪短概括,放入长期记忆槽存放。2、无意识,单纯地记忆,无意识记忆从大班到一二年级都算。机械式的,单纯地诵读就可以。</h3><h3>影响记忆的因素:1、情绪状态:积极开心,记忆就好,记忆内容就多;情绪消极,负面情绪多,不开心,伤身体,记忆能力就弱。2、感知程度:遇到感兴趣的,会容易记住。3、理解深刻的,会被记得更牢。4、生动形象鲜明的也会被深刻记住。5、无意识的生活游戏活动也会被记住。出门一天,回来后或者睡前可以回顾这一天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如何?小时候,父母也教过睡觉前放场电影,把一天在学校里学的全部在自己的脑子过一遍。训练规定时间,明确实际任务。单元总结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没有坚持任何的获得都不会出现。男生的运动量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在一些书籍中也有相关的文字,男孩的睾丸素得不到释放,运动不满足,力气能量无处发泄,就会导致烦躁做不定。①、增加男生的运动量,运动量不足会注意力不集中;②、注意力训练,从孩子感兴趣的开始,舒尔特法,可以从4横4列开始训练。③、训练规定作息,每天半小时④明确实际的任务,记忆总结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⑤、阅读不是单纯地在哪读书,粗读到精读转换⑥、欣赏一些古典音乐、吃饭、玩玩具的时候都可以放音乐⑦、创作记忆游戏(这个印象中我只自创了一个吹山羊的游戏,陪着小贝玩了一个晚上的肺活量,这样的耐心还是要找回来的)适当地重复⑧、多感官参与的游戏。视觉听觉嗅觉体感全部一起玩。⑨、有意识地培养记忆方法:分类、联想、整理。</h3><h3> </h3><h3> </h3><h3>后续训练:1、猜谜;2、拼出七桥板,纯色拼,七色拼,一开始可以照图拼,训练一段时间后,拿开原图,拼出来为止,才能达标。3、图形的临摹,记不住可以看两次,尽量看一次。图自行车尽量看一次。(临摹法真的不错,可以从简单的画面开始),刚开始时用同一色,训练之后可以逐渐变换颜色。4、玩扑克牌,6-8张,记牌,以前总是认为这牌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个数字莫,实际上牌上可以看的内容太多了,梅花、方块、红桃、黑桃等等。5、练习物品的摆放,首次摆放后拍照,打乱后重新依次摆好,顺序,方向,物品的数量从3开始逐步递增。(树叶也可以,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参与)</h3> <h3>视觉记忆速度能力:视觉速度慢,会导致看书慢,阅读慢,读不懂,平时如果以书为载体的训练90%会放弃,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我曾经逼自己看书,很厚的一本书,实际看得都要吐了,我放弃了,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对待孩子也是一样的。回归到生活中,到生活中去取材,编成道具,一起做游戏。阅读过程中的各种现象:①、读一段文字,过分注意局部,信息整合困难。②、材料注视点持续时间长,总注视时间长,某点梳理的比较细。③、眼跳的距离比较小,阅读是一种能力,读完后不知道读的什么,不能说出中心思想。④、回视的次数多,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字,做题抄题速度慢,无法注视整句话,作业慢,手眼协调不好,眼跳距离小。⑤、注视时间次数不合理,眼动速度,全脑速度。</h3><h3>阅读的方式有两种:传统阅读,慢读,字词句,读书;快速阅读:组行快</h3><h3>一目十行的阅读是以图片的形式存储进大脑,真正的看书,科学运用眼脑直印进素材库。</h3><h3> </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