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11月27日我们一行5人在省教育学院卢健主任带领下来到了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始名师送培送教活动。</h3> <h3>我与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曾老师同课异构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并结合自己的课和曾老师的课做了《给孩子一个生态的课堂》的讲座。</h3> <h3>开门见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意识,通过呈现百分数知识思维导图的雏形,让学习目标更明确,培养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h3><h3><br /></h3><h3><br /></h3> <h3>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素材和汇报素材时,就经历了百分数的读写,读写法的学习顺应自然,基于学生的起点,自主建构,互相学习。</h3> <h3>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在分析、比较、思辨中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理解百分数的内涵和本质,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本质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提供三年级科学书上有关水资源的分布统计图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深切体会到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实现了学科整合,体现了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3> <h3>通过果蔬饮料成分的百分率与分率表示的比较中,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百分数使用的优势。</h3> <h3>借助教师精心选择的两个分数是否能改成百分数,学生发现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发展了推理能力,拓展了知识视野。</h3> <h3><br /></h3><h3>课堂中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沟通、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营造和谐的互动环境。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 提高课堂 教学的效率,给学生思想以积极影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 ; 提高学生要学习兴趣 。当这些限制因子的束缚 被一一摆脱后 ,课堂教学呈现别样的活力 。课堂上学生自我评价不仅表现在"双基"掌握上,还注重情感评价。课的最后,让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愉快、紧张、和遗憾的情绪,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会审视自己的的学习情绪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情绪,<span style="line-height: 1.5;">孩子说自己有90%的愉快,10%的遗憾,10%遗憾是我只为他们上了这一节课,孩子喜欢我的课,这是我最开心的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也让学生猜我的情绪的百分几,让孩子评价教师,这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应该是终身受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取得双赢效果。</span></h3> <h3>课后我结合曾老师的课和自己课为老师做《给孩子一个生态的课堂》的讲座。</h3> <h3>构建一个具有生本性、生命性丶共生性丶生长性的生态课堂,是我的追求!</h3> <h3>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我在井大小学乡村教师培训,也展示这节课。两次的课堂孩子自我评价愉快都占90%。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自己!</h3> <h3>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 ,我们看到的课堂教学也是个"课堂生态系"。这样,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中单调的"教—学"关系 ,而是包含了各类个体、群体 (教师、学生)与多维生态因子(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的动态组合和互动,能量(教与学的情绪和兴趣等)和物质(知识和技能等)的传递与循环等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教学可以说跟一些生态学基本原理丝丝相扣 ,遵循生态学规律 ,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 , 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从数学生态课堂理论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的三大主要限制因子,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别样的活力,就要控制这些限制因子的束缚。因此,课的导入设计中,上课伊始,我以数学生态课堂理论指导教学,让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形成百分数知识思维导图的雏形,一是让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好地落实围绕目标施教;二是问题源于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是通过百分数知识思维导图的呈现,教会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设计教学,就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 ,认真分析研究各种限制因子, 在众多限制因子中找出主导性限制因子,并设法排除主导限制因子的束缚,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有序发展。</h3><h3>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耐受度和承受力是有限的, 超过他或达不到他应有的"度 ", 就会产生不良或相反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学系统中各因子变量的最小量、最大量和最适量究竟是多少?比如说每节课的知识和思维强度应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学生接受最好? 各学科每天的作业量到底多少最能巩固知识? 如此等等,这些简单而重大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教师常常用主观臆断和一般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决策。</h3><h3>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从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素材,了解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度",确保在学习时间、探究活动和知识强度,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耐受度和承受力,尽可能控制在大多数学生的共同耐度、适度范围中,同时应当针对耐度范围和最适度明显偏离平均值的"特殊学生"单独给予特殊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学生思维而教,巧妙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分享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很好的体现了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h3><h3><br /></h3><h3> 数学"生态课堂"的应该具有这样的教学特质,一是生本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生态课堂主张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学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他们发表的见解、心中的困惑乃至错误的回答中有价值的成分等等。把更多的思考、提问、表达和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二是生命性,生命性强调教师"一方面,给知识注入灵魂的过程,使知识活起来,成为具有生命状态的知识,具有活力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具有个性化、情感化、智慧化的知识养育、心灵滋润,让师生生命变得丰富、厚重。"三是生长性,我们说,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收获,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数学生态教学要求学生带着一份渴求、灵动的心情去探索求知,并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反思、验证、升华、补充、完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构建知识,形成学习品格、提升智慧水平,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让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能够自然增长,让学生的能力像"树"一样自然向上生长。四是共生性,正如叶澜教授所倡导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换发生命活力的场所。我们的课堂,师生应该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教学相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