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离故土远了,我们会得一种病,说不清道不明病因缘由,只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始终缠绵不息,迁延不去。我们无法描述病情,也说不出哪里疼痛,何处不适。照样工作,照样奔波,各种应酬,自娱自乐,自苦自知。日月交替,否极泰来,沮丧和窃喜总是交织,在艰难和努力中我们发现,城里的房子越长越高,我们住的地方离地却越来越远,那些树木,那些花草,已经成了我们需要俯瞰的模糊风景。</h3><h3> 一定有一缕乡愁,萦绕于心,久拂不去。</h3><h3> 那是故乡的山水,故土的老房,故园的草木,故人的笑容,在岁月沉淀中,老照片一样一帧一帧地在脑海里回放。</h3><h3> 我突然找到了病因,并且有一帖明亮的方子指引着我。</h3><h3> 回故乡!故乡的山水是治愈我们的良药,一幅幅陈旧而亲切的风景,就是药引。</h3> <h3> 2017年11月26日,多云转晴。应我的家乡应店街镇政府的邀请,在诸暨市作家协会楼海霞主席的组织下,一行12人赴应店街镇安鸡坪原生态游步道考察采风。</h3><h3> 能踩在故乡的泥土上,感觉故土的亲切和温暖,我的内心是欢欣和雀跃的。我相信这次亲近桑梓对于我是一次快乐的治疗。已经患上了城市病的我,太想要这样的“治疗”!</h3><h3> 诸暨著名摄影师金铁虎老师装备齐全,一马当先,带领队伍开始上山。我跟虎哥相交十年有余,这次能请到这样的资深摄影师一起游历、记录我的家乡,内心温暖而感动。曾经在钟家岭上香榧林,我满山满垄跑上跑下给他当烟火师而拍出一张张令人惊叹的美照的经历,每每聊起,意犹未尽。</h3> <h3> 在作协主席楼海霞(小踏)美女的带领下,诸暨文艺界的一些朋友一起踏进深山,亲身走进大山的怀抱,去感受紫云深处秋色的雄厚、瑰丽和壮美。</h3> <h3> 走在前面这家伙是安鸡坪庄园的庄主孟亦飞,这一次庄主亲自给我们当向导,在我们到达之前,他早早地在通往安鸡坪的入山口等候。无数次上下这条坎坷难行的漫长山道,山上游客吃的喝的用的都要靠他们用肩膀抗上去,每天的辛苦劳累已经锻炼了他矫健灵活的身手。安鸡坪,这座位于高山之巅的曾经的集体茶园,在他的经营之下风生水起,名声日盛,不知道这陡峭的山道上留下了他多少的汗水。</h3> <h3> 大山深处总是有许多的精灵,深深浅浅,红红绿绿,安安静静。</h3> <h3> 采一朵路边的野花、秋果,插在头发上,楼海霞(笔名小踏)俏皮地自嘲自己变成了一个乡野村姑,内心也是挺美的。金铁虎(笔名老踏)一边行走,一边采撷视野中的美景入框,口中却不得歇,给我们讲述他在祖国南北、大河上下的各种游历见闻,滔滔不绝,幽默风趣。</h3><h3> 这一老一小两个踏路人,踏夜人,也算是踏过中华大地无数的山水,但对这里的风景还是禁不住赞叹连连。</h3> <h3> 满坡满树的山茶花不与群芳去争春,却在十月深秋里傲然开放。白玉花瓣金黄蕊,自有清香袭路人。</h3> <h3> 行半时许,最艰难的竹林步道已然在我们的身后,一条逶迤平缓的山腰横路渐渐上山,松软的泥土和落叶交杂,踩上去脚感舒适,不觉吃力。而视野中的风景也渐渐地明朗起来,开阔起来。</h3><h3> 远望群山,连绵不绝,层次分明,色彩斑斓,一大幅一大幅的美景似乎在转过一个山头的瞬间奔袭而至。远眺、俯视、仰望,处处成景,摄影师们忍不住内心惊叹,快门连连。</h3> <h3> 秋风无意摧芳华,落叶有情迎远人。</h3><h3> 真想俯下身去,在这充满泥土气息的深秋小径上躺卧下来,静坐片刻,沉浸在大山的怀抱里让神思远飘,乡愁归来。</h3> <h3>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h3><h3> 这幽幽古道,意境深远,诗意无穷。让人想起了一首首隽永而美妙的乡野古诗。我想,古代诗人所描绘的山水风光,在这里也是能够一一映照的吧。</h3> <h3> 你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行在此处,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从喉间油然而出,我们忍不住要吟诵出这首千古名诗来。</h3> <h3> 山愈高,路愈险。古道石阶,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行走其间,野趣顿生,惊险又惊喜。我们已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天色也由原来的阴沉转为明朗起来,一束阳光照引着我们继续攀登。</h3><h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过山崖,眼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蓝天白云织成了最美的天幕,十万大山,远远近近,组合成最美的国画山水。近处的山瑰丽雄伟,远处的山飘渺静谧,目光所及,山体之上,总有红红火火跃然而出,墨绿金黄相得益彰。这是秋的颜色,秋的风格。</h3><h3> 迎风而立,那种豁然与豪迈质感扑面而来。想起来毛主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咿呀,美哉,壮哉!</h3> <h3> 如果说一座大山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让我们豪气冲天,那么潺潺的泉水则给我们艰辛的行程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每每看到有泉水从山涧流出,我们的心总是欣喜的,那种清澈肺腑的水声就像甘露一样荡涤我们的心灵,让人忘记一切尘世的喧嚣而归于宁静。</h3><h3> 这甘泉,出自山体,清纯无染,让人想起音乐、乡情、诗歌和家园。更有那默默无闻开放在路边的山花,使人联想爱情、梦想、温暖和守望。</h3><h3> 我有心要记录这美好而宁静的一切,心中有无限的遐思,无法说出,却满腹满胸。</h3> <h3> 我们的目的地——安鸡坪山庄就在眼前,那幢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产队仓房让人感觉亲切,而庄主又在大兴土木,开山建房,整治环境,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更加具有吸引力的野游好去处。</h3><h3><br></h3> <h3> 从山脚到山庄,全程用时近两个小时,我们都已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主人早就准备了丰盛的午餐,高山家鸡肉、自烹土狗肉、土猪红烧肉,还有野笋干、黄泥萝卜、绿色青菜、土灶锅巴一盘一盘端上桌来,我们都忘记了拍照,纷纷抢食,大快朵颐,全然不顾斯文。加上土制烧酒,频频干杯,欢声笑语,怎一个爽字了得。</h3><h3> 这一路的艰辛攀登,换来满眼的美景,满桌的佳肴,满杯的美酒,那也是人生乐事,值了,值了!</h3> <h3> 酒足饭饱,我带大家沿着山庄旁边的一条杉木筑城的小道拾级而上,到山顶去。这就是传说中的“安鸡坪”,偌大的一个山顶之坪,有千亩茶园和农场,人民公社时是五云山大队主要的经济基地,出产真正的高山云雾茶,由于安鸡坪水土优良,气候适宜,绝无污染,使得茶叶质量上乘,茶香浓厚,泡上一壶饮用,口舌生津,回味无穷。</h3><h3> 更令人欣喜的是,山顶又是另外一番美好风光。成排的金钱松树干挺直,傲然屹立,直指天幕;成片的野生芦花在风中摇曳生姿,让人恍惚来到了草原深处;古老的机耕路让人回想起那个年代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光荣岁月。这安鸡坪,有过多少乡亲的辛劳和汗水,记录了一代一代人的贫苦和欢乐。<br></h3><h3> </h3> <h3> 站在诸暨和富阳交界的高山之巅,极目远望,山水如画,心情豪迈。想起习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由得感慨万千。</h3><h3> 这一片热情而沉静的故土家园,永远不会吝啬她的馈赠。只要我们把她当做亲人父老一样用心保护,科学规划,立足长远,致力发展,何愁不能打造一抹沁人心脾的山水乡愁,吸引更多缺失乡愁的远方朋友来此感受领悟?</h3> <h3>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故土。在这个深秋,在这古道林间,在这大山之中,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最好的洗礼——我仿佛瞬间被治愈了。那种在城市中郁积的纠结、不快、纷扰、烦恼一下子一扫而光,我感觉像一个满怀疲惫的孩子,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一种叫做乡愁的东西绵软地在我的体内游走,那样偎贴,那样关怀,那样让我沉醉其中,不愿离去。</h3> <h3> 五云山、安鸡坪、龙门坎、石冲岭、雨山湾、呼狗石、石柱爷爷……这一些古朴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的地名,让我们这些游子感觉遥远又亲切。这一次,我们要走回来,大山的孩子需要回到大山怀抱,怀着崇敬而又感恩的心,对着生我养我的山水顶礼膜拜。</h3> <h3> 我愿意化身为山中的一棵树,一叶草,一朵花,站在高山之巅迎风高歌,跪于清泉之侧与之倾谈,身心融于自然,神思放于长远。</h3><h3> 我的家乡应店街,有着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有利的地理区域位置,更有大量的旅游休闲资源有待开发。杭二绕已经踏入我镇境内,临杭工业园区尽在咫尺,著名风景区五泄的源头就在我镇的天塘岗,高山小盆地紫阆早已名声在外,《富春大岭图》都可以在家乡的山脉中一一对应,洞岩古寺曾发七寺三族历史早于五泄禅寺,玉京洞是我市唯一的溶洞景观却深藏不露,呼狗石被攀岩岩降的驴友称为"诸暨小雁荡",东坞古银杏村落已经满山尽带黄金甲,石柱爷爷、青瓷小道、八月初三市的神奇传说皆可应情应景用心打造深入人心……我想,"重建洞岩寺,开发玉京洞",一定能够成为五泄风景区北线的一个发展重头戏,从而成为引发家乡旅游、休闲、民宿、山水经济的强大引擎。</h3><h3> 大好山水,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h3><h3> 百姓守着绿水青山,乡情乡愁,这是一种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开发和发展的绿色资源。我们有责任,为了乡亲的福祉,走到一起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