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它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艺术气息和时代特征,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延续城市文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3><h3>这次去广州培训,在学习之余参观了广州雕塑公园,见识了众多大师的作品,颇有收获。</h3><h3></h3> <h3>广州雕塑公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飞鹅岭下塘西路西侧,与越秀山南北相望,面积46万平方米。 园景以雕塑为主体,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尊尊塑像、丝丝神韵,令人疑神深思。公园内雕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集历史、文化和社会于一体,是全国最大的主题式公园。</h3><h3></h3> <h3>广州雕塑公园分为羊城史雕塑区、森林景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等四个大区。</h3><h3>以“华厦柱”为主题的雕塑喷泉广场。华夏柱位于雕塑公园正门旁,作品创作于1996年,设计者是唐大禧,五根花岗岩巨柱上镌刻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右边一块重五十吨的花岗岩巨石上刻着“广州雕塑公园”字样,连同五根巨柱在宽阔的广场背景和花草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恢宏壮观的图画,寓意华夏庄严雄伟,坚不可摧,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子子孙孙永保享用。</h3><h3></h3><h3><br></h3> <h3>雕塑广场是一个半月弯形广场,为现代名家群雕,这些作品反映广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构思大胆,雕刻细腻,内涵深蕴,不失为名家之大手笔之作。</h3> <h3> 《九天九夜》雕塑,将让四位战士成为广州光荣的代表,并成为这座城市永久的记忆。以“春运大兵”为原型的雕塑《九天九夜》的四个大兵“睡觉”的身姿将永久定格在广州雕塑公园。<br></h3><h3> 2008年1月26日~2月4日,那场“非常春运”中,大量旅客滞留在2.3平方公里的广州火车站地区,最高峰时每平方米挤了9个滞留旅客。4个奋战39小时刚刚从执勤一线轮换下来的战士,居然站着就睡着了。《广州日报》摄影记者抓起相机,将这一历史瞬间定格。这幅动人画面打动了亿万心灵。广州雕塑院副院长许鸿飞根据图片制作雕像。<font color="#ff8a00">“醒着时,他们是一堵墙,守卫生命;睡着时,他们是一座山,震撼心灵。”</font></h3> <h3>《挑战》铸铜雕塑,作者:俞畅,创作于1988年,1996年重塑。作品塑造了一位身残志坚的勇士,坚韧不拔,向命运宣战,捍卫了人的尊严的感人形象。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刘开渠雕塑艺术基金奖及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h3> <h3>《香蕉女》花岗岩石雕,作者:关伟显,创作于1979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现珠江三角洲的少女肩负硕果累累的香蕉,含情脉脉,窃窃而喜的心情。</h3><h3></h3> <h3>《烛光》汉白玉雕塑,作者:李仕儒,创作于1991年,作品反映一位年轻教师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就像一根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做出奉献,象征人类具有的崇高品格。</h3><h3></h3> <h3>《艰苦岁月》铸铜雕塑,作者:潘鹤。作品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艰苦奋斗,展望未来,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h3><h3></h3> <h3>《吹风》铸铜雕塑,作者:曾新泉,创作于1956年。作品表现工人阶级意气风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钢铁工业忘我劳动、挥汗拼搏的自豪感,赞颂我们的民族精神。</h3><h3></h3> <h3>《崛起》不锈钢雕塑,作者:黎明,创作于1990年。作品通过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登山运动员团结一心登上珠穆朗玛峰一瞬,反映了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气概。</h3><h3></h3> <h3>《自我完善》汉白玉雕塑,作者:潘鹤。作品反映的是宇宙万物,凡是有生命可以生存的东西,都是在自我完善中求得完美,永远不完善却永远追求完善,这就是生存与发展的真谛。</h3><h3></h3> <h3>《海天》铸铜雕塑,作者:梁明诚,创作于1990年。作品表现在茫茫大海与蓝天之间,人显得多么的渺小,但又多么的伟大。让我们敞开心胸,包容整个世界!</h3> <h3>《欧阳海》铸铜雕塑,作者:唐大禧,创作于1964年,1996年重塑。作品反映六十年代,解放军战士欧阳海在一次行军途中,为保护列车和旅客安全奋不顾身地把在铁轨上受惊的战马推开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h3><h3></h3> <h3>《珠江岸边》花岗岩石雕,作者:李汉仪,于1964年创作。作品以两位少女形象,象征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刻画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珠江三角洲人民的恋乡之情。</h3><h3></h3> <h3>《解放广州纪念像》花岗岩石雕,作者:尹积昌。创作于1958年—1959年。作品表现一位解放军战士手抱着人民献给的鲜花,右手紧握钢枪,捍卫着祖国南疆。</h3><h3></h3> <h3>民族魂》铸铜雕塑,作者:林扬,创作于1984年,作品反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h3><h3></h3> <h3>《牛顶熊》牛顶熊坠,把人们对股市的期待栩栩如生地通过雕塑形象表现出来,耐人寻味。</h3><h3></h3> <h3>《古城辉煌》这组雕塑给人印象十分深刻,主体是四武士背负着“文帝行玺”,这枚玉玺便是现在安放在“南越王博物馆”里面的刘皇帝印章。周围还有操蛇人、甬钟、戈、龙纹璜、虎节、龙凤重环佩、弩、双龙佩、西舞人、东舞人、双面兽首、戟、角杯、兽面当、兽首衔壁饰、镂空佩、剑、涡纹璜等雕塑,均以出土文物造型为基础进行创作。整组群雕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折射出两千多年前古城之辉煌。<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抗非典纪念标志》是由浮雕墙和红色标志雕塑组成,浮雕墙的两侧是叶欣和邓练贤等烈士的人头雕像,墙体的浮雕是张积慧《护士长日记》的缩写,每一个画面都很生动,反映着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令我们想到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博大的力量。<h3></h3></h3> <h3></h3> <h3></h3> <h3> 唐大禧雕塑园的入口处设计别致,凸显了雕塑家唐大禧先生别具匠心的构思:那是一组花岗石雕塑,右边的大切面花岗石凿入著名大学者饶宗颐教授撰写的“唐大禧雕塑园”;左边的大切面花岗石镌刻着唐大禧先生的拇指印(源于唐大禧先生孩提时祖母的箴言:奴呀,你十指皆脶,天生聪明,但要勤勉,才能成器。)中间是澳门著名篆刻家林近先生所篆“唐大禧”三字,以朱砂红,“钤”于两块大花岗岩之间,彰显了雕塑家唐大禧对传统文化的敬畏。<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雕塑馆外的云液湖旁,几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雕塑作品。《昭君出塞》</h3> <h3>《满江红》<h3></h3></h3> <h3>《母女》<h3></h3></h3> <h3>《新娘》<h3></h3></h3> <h3>《盎特莱蓬号》铸铜雕塑,作者王卫宁。作品是青年时期的邓小平站在“盎特莱蓬号”船杆边,目视远方,反映了当时邓小平为救国救民、寻求革命真理,远度重洋,赴法勤工俭学的情景。</h3><h3></h3> <h3>《大地》,董永浩创作<h3></h3></h3> <h3>《廖冰兄》<h3></h3></h3> <h3>《爱因斯坦》,作者:黄建勋,<h3></h3></h3> <h3>花岗石《山祖》,盛扬创作<h3></h3></h3> <h3>大理石《等我长大的时候》,潘鹤1951年作品。雕塑内容是:小男孩对小女孩说,长大以后要做科学家,要建大水坝要改造农村,小女孩听得很入迷。老师心想,虽然误会我是阶级敌人,但在我的教育下,理想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h3><br></h3></h3> <h3>《鲁迅塑像》铸铜雕塑,作者段起来、侯瑾辉。形象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当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风采,</h3> <h3>《向左转、向右转》铸铜雕塑,作者:许鸿飞。 作品以方向、大小、高低反映出不同角度的思维方法。向不同方向行走的两个女子,一胖一瘦。胖女子牵一只胖狗,瘦女子牵一只瘦狗。胖和瘦形成对比,人与狗也相互照应,自然形成一种张力,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美。</h3> <h3>《解放》铸铜雕塑,作者黎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而创作。整座铜雕由18匹疾驰的骏马组成,象征着中国人民在1949年翻身作主和在1978年摆脱了思想上的束缚,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未来的两次大解放。</h3><h3></h3> <h3>“广州风情”这组雕塑作品是广东民间艺术家万兆泉先生的力作。作品把民间艺术和雕塑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十九世纪初期南粤羊城荔湾人家衣、食、住、行的生活写照。雕塑“一家之主”、“写挥春”、“公仔书”、“鸡公榄”、“晒腊肉”、“后生可畏”、“今年水仙开得好”、“知音”、“能医不自医”、“箍盆”、“扇中情”、“将军”、“心中有数”、“荔枝”、“吮田螺”、“书在肚里”、“甩背带”、“勤有功”、“量衣”等等,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关人昔日的风情习俗。欣赏这组乡味十足的作品,可以让您感受到昔日西关大屋木屐声声,挑担叫卖的情景。这种通俗的民间艺术,走近了百姓的生活,缩少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撒野》,陈亦均2003年创作。儿童的纯真总是让人惊喜,儿童的顽劣也总能博得人的理解。因为年少,一切的粗野似乎总可以被原谅。作品中撒野的动作让人会心一笑,也让想起自己纯真的童年。</h3> <h3>广州雕塑公园不仅宣扬了广州文化艺术,它还告诉人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岭南文化这条支流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广州雕塑公园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浓缩了广州市2000多年的文化与辉煌,是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