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雨秋风浪漫西欧(一)

王晓宏

<h3>  直到这次整理照片准备做美篇的时候才发现,此次我们去西欧的14天大部分是阴天,接连好几天都在下雨,自己没有雨中拍照的经验,骨子里缺乏一些浪漫基因,很难拍出有情调的照片,基本上所有的风景照片拍的都不太理想,但是为了将就写好的游记,就还是做一篇吧。</h3> <h3>2015.10.10 本来今年不打算出国了,可是8月份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一个文件,规定以后去欧洲旅游还要到北京面签,那样的话我们再去西欧旅游签证还得先去一趟北京,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会被拒签,那就太麻烦了。鲍玉峰大哥他们也是怕这个麻烦,决定今年去西欧,并联系了一个德法意瑞十荷比奥芃的八国l4日游,我们在犹豫了一下后决定了一同参加,鲍大哥帮我们报了名并预交了每个人2000元的订金。 谁想到在9月23日老董的大弟突然发生脑出血住进了医院,此时我们犹豫了,如果治疗效果不好,病情逐渐恶化或是真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们也只好放弃出行计划,损失就损失些金钱吧,亲情还是更重要的。好在弟弟他还挺幸运的,经插管引流后病情很快稳定,在我们出行之前已经准备出院回当地康复治疗了。 本是10月10号出发的行程,在10月8日下午突然通知第二天就出发了,提前了一天,所有的人都没有准备好,我们的外币也没有换好,当天跑了三四家银行储蓄所,也跑了中行最大的营业厅还是没有换好,最后是在9号上午距出发前仅剩两小时的时候才拿到欧元,紧紧张张的让人心慌。 此次旅游换了家旅行社,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负责新乡到郑州的接送,也就是说除了在出发前会派车送我们去新郑机场,14天后我们从新郑机场下飞机后他们还会派车来把我们接回新乡并送回各自的家。这次不用麻烦小刚了。 我们下午五点多就到北京机场了,飞机是夜里零点55分从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方面的,因为时间还很早,这期间旅行社不负责餐食,我们在机场吃了点方便面,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一个叫黄靖的中年成都男人是我们的全程导游和领队,还好这次飞机基本上正点出发了,我们再一次见识了北京机场的大和飞机的多,起落的频繁。 因为阿姆斯特丹和北京有7个小时的时差,虽然我们的飞机飞了10个小时,我们到达阿姆斯特丹的时间却是当地时间的凌晨4点多。这10个小时的航程我也不知怎么一点也不瞌睡,一直在玩飞机上的数独游戏,老董每一次醒来就问我:“你怎么这么大的玩性,不瞌睡吗?”我在想,说不定我这样就把时差倒过来了呢! 到达阿姆斯特丹后我们在机场卫生间简单洗了一把脸就乘上大巴车出发了,目的地是德国队法兰克福,可是汽车开了20多分钟的时候,导游接到电话说是有两个老年人还在机场没有上车,我们只好回到机场去接那两位老人,来回耽误了1个小时,这时天还是没有亮,可能是纬度的问题,这里的天亮的很晚,快8点了天才大亮。</h3> <h3>  在前往法兰克福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个叫做吕德斯海姆的小镇,这个小镇建于十二世纪,具有“酒城”的美名,在大巴车上我们已经饱览了莱茵河畔两侧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葡萄园,(遗憾的是大巴行进中拍的照片模模糊糊还有车窗玻璃的反光都不能用)我们知道了这是荷兰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坐落在莱茵河岸缓缓的山坡上,满山都是重重叠叠的红色屋顶,街道两旁的树叶已经大部分变成了黄色,有的还是红色,加上原来的部分绿色,煞是好看。导游跟我们说,来欧洲旅行这个季节是最好的季节了,不冷不热的,人也没有夏天时候那么多。确实我们也感觉到不像以往旅游时看到的中国人那么多。<br></h3> <h3>  窄窄的街道浸漫着花香,建筑显得古老庄重,不似北欧国家的房屋是那么地色彩鲜艳亮丽。当大巴车沿着莱茵河行驶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两岸山上随处可见的古堡,各式各样,不外乎都有着尖尖的高耸的屋顶,有大有小,有很多是建在山顶上的,据说当时能住古堡的人也都是些王公贵族,现在有很多古堡被人买了下来,修成了旅店,舒适幽静,设施现代化,可惜我们没有机会去里面参观了。同时我们也见到公路旁边除了大片的葡萄树就是大片的太阳能板,而在别的地方我只见到架在屋顶的太阳能板,看来这里的土地不紧张。</h3> <h3>  吕德斯海姆是一个小城,一切都是小巧而精致,小酒巷、小博物馆、小火车站、小的日耳曼尼亚女神像,街道两旁只要看着门口装修和摆设的很温馨浪漫的,那一定是家庭旅馆,据说里面很舒适很温馨,年轻人自由行的话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感受,而我们这种跟团旅游的方式是无法享受了。那个略显喧哗的小巷叫画眉巷,长144米,据说到了晚上会是一条不夜巷,有欢歌,有劲舞,还有音乐和美酒。</h3> <h3> 我们到达吕德斯海姆镇的时候已经过午快1点了,头天晚上在飞机上吃了两餐,凌晨三点以后一直饿到现在差不多10个小时了,所以到达小镇后我们先去吃饭,和以前差不多的旅游团餐,六菜一汤,六个菜差不多一个味道,米饭太硬,还凉了,大家都是用菜汤泡饭吃的。</h3> <h3> 午饭后又驱车一个多小时,快3点了才到达法兰克福。导游告诉我们,法兰克福是德国的第五大城市,其实也是一个工业城市,我们在贝格广场看到很多人在集会,好像是在反对风力发电,我还没弄懂他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节约能源的举措,老董已从他们的宣传展板上看到原来是噪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立马让我们见识了西方人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理念,如果是国内我觉得是不可能会有人为这个提反对意见的。广场上太吵了,可是我们只能在这里找个凳子坐下来休息,因为老伴儿身体不适无法行走,只能在这里等待而没有和大家一起跟着导游去参观教堂和市政厅,大家参观以后导游又带他们去买东西,还是在这个贝格广场附近,不外乎就是一些厨房小工具和炊具,我们没有什么兴趣就继续歇着直到大家回来一起上车。</h3> <h3>  回到酒店立马处理老董的问题,看到他行走困难的痛苦样子我很心疼,也真怕没有办法继续旅游,就试着问了导游如果我们要退出的话怎么办,问他能不能把我们弄回去,结果他说不可能,因为导游带队都是他一个人,他不可能不管大家去跟我们跑着办理许多繁复的手续,而且飞机票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如果找医院要预约,高昂的医药费我们也不一定承担的了……。老董也说这样一来我们缴的好几万元也就打了水漂,还有算上买机票、住旅馆、甚至找翻译及其他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花费,不知道还得几万呢,算了吧,好好休息休息,洗洗弄弄,吃些消炎的药,还是坚持跟下去吧。可是今天才是第一天呀,谁知以后还会怎样,真让人忐忑不安。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真是坚持不了了该浪费的钱也就不用心疼了,毕竟人才是最重要的呀。 还有就是此次出行最失策的就是没带烧水壶,(因为以往导游通知带了的时候基本上没用着过,以为这边也会一样)这里的酒店都不供应热水,喝开水成了大问题,只能借别人的烧水壶了。l</h3> <h3>2015.10.11 早餐后我们又乘上大巴开始了此次行程的第二站——德国南部城市富森。法兰克福到富森的车程为6个小时,因为错过了午餐时间,导游给我们每人退了5元钱的餐费,在这里5欧元是吃不了一顿饭的,即使到快餐店买一个汉堡也要七八欧元呢,大家都自己带了些点心饼干面包之类的,只能这样凑乎了。因为没有开水方便面是吃不成了。我们带了几盒热干面,是湿面条,只需要一点水润一下就可以拌面吃了,比干面方便一点。还有一个不方便的地方就是这里休息区的卫生间都是要收费的,每人每次7角欧元,投币式的,打票时会找你一张5角欧元的小票,可以在服务区的超市买东西时抵用。 中国人习惯了干什么都要用人民币衡量一下感觉一下,算起来上一次厕所竟然需要花5元多,真是心疼,可是还是没有办法,不去还不行,导游也还是尽量帮我们找有免费卫生间的地方,可这这事还是有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特点,一趟下来在这方面也花了好几十元人民币了。</h3> <h3>  欧洲有规定大巴司机在行驶2小时后必须休息15分钟,有行车记录为证,不休息就会被罚款。我们发现这里的司机都非常守规矩,而且开车技术一流,道路并不宽广,而且欧洲丘陵山地较多,道路拐弯也很多,角度还很小,开着巨大的(我感觉比在国内乘坐的车要大)大巴司机们不费力地转弯、超车、会车。有时候看着两车的倒车镜几乎挨在了一起,仍然顺利通过,很多弯道让你觉得大车很难一下转得过来,可是司机们几乎没有需要倒几把的,都是一下就过了,技术让大家称道,羡慕。导游告诉我们欧洲的高速路是不限速的,只是在某些路段会有些建议速度的牌子,也仅是建议而已。但是这里车祸很少,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很守规矩,比如超车道应用于超车,不会有人一直在上面行驶,应急车道上只有救护车,救火车才可见到,如果我们国内的人也能这么遵守交通规则车祸也会大大减少。</h3> <h3>在休息区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大货车,停在路边,导游告诉我们,在欧洲国家规定星期天大货车是不能上路的,所以长途货运的大车走到哪里赶上星期天就得停在路边休息、过夜,为了省钱,也为了货物安全司机们都吃住在车上,怎样住的我们没有看到,可是我们看到他们有的带着桌子、椅子、案板、烤炉,像野炊一样在做饭、吃饭,还有的在下棋、玩扑克,真遗憾没有给他们拍照。一上车没多久导游就开始和我们谈自费项目的问题。很多著名的景点都不包括在我们的行程中,比如巴黎圣母院、比萨斜塔、凡尔赛宫、巴黎深度游等等都需要另外掏钱,名曰自费项目。导游从20多个项目中选好了8个项目,算好了价钱加上我们的导游小费每人每天8元,总共是每人550欧元,实际上大家都觉得有些贵。我们这35个人按来源分成了四拨,开始有两拨人说是只想去两三个景点,有的说四五个,导游说如果是去8个景点的人数达不到一半的话,就全部取消自费项目了,我一听就急了,大老远的花这么多钱跑来了,可是这么多名胜不能去,那不太遗憾了。大家都一直不太愿意交钱,最后导游给降到了每人500欧,加送一个城市并减免意大利的酒店税(意大利住酒店每人每天还得加2欧元的酒店税),那两拨人还在坚持只去3、4个地方,我跟老董说他们真傻,这样不是不能享受优惠了吗?老董说,你赶快悄悄的吧,人家觉得你才真傻呢,人家这只是策略,让导游再进一步优惠的,你以为人家真不想去呀,我一听真傻了,我真的以为他们不想去呢。最后还是所有的人都参加了8项内容,有人看见最后那8个人导游每人只收他们480元,但是导游矢口否认。六个小时的车程我去了两次卫生间,花了1.4欧元,找了1元的代金卷,导游说我们马上就出德国了,出了德国这个代金卷就没用了,他把他的0.5欧元的代金卷也给了我,我加了0.7欧元买了一包2.19欧的饼干。</h3> <h3>  我们到富森是去参观新天鹅堡外观的,导游告诉我们新天鹅堡是巴伐利亚国王鲁道夫二世为实现其一生理想表现出中古世纪骑士精神所建的梦幻城堡。城堡的最初草稿为剧院画家和舞台设计者所创造,故使其保有如梦如幻的不真实感。让人怦然心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尖塔高耸,风格独特迪士尼乐园即仿此建造。导游还告诉我们,这个鲁道夫二世是一个悲情色彩十分浓厚的人物,他的一生只在很年轻的时候爱过他的表姐,后来表姐出嫁之后,他再也没有爱过别的女人,没有结婚,没有情人,没有子女,孤独一生,倒是有一个男友关系密切,也不知真假。</h3> <h3>  这里之所以叫天鹅堡是因为山下有一个天鹅湖,我们下车的地方就在天鹅湖旁边,清清静静的湖面上有几只大白天鹅和一群野鸭子在嬉戏,我们为避免上上下下的动作就没有下去到湖边和天鹅合影,也是有点遗憾。</h3> <h3> 湖的两岸都是山,新老天鹅城堡在两侧山上遥相呼应,老天鹅堡是一群黄色的建筑,古老的样式和色彩显得有些古朴陈旧,(为了去一趟免费的卫生间我们沿着缓坡慢慢地上到了老天鹅堡)。山上的植物郁郁葱葱和红黄相映,古老的城堡不时看到有很多藤蔓植物高高的垂下来,也很有意境。堡上还有一个围满了鲜花的观景台,向下可以看到小镇、街道、天鹅湖,向远处可以遥望新天鹅堡,据说如果是晴天还是能看得比较清楚呢,可惜今天是阴天,远远望去新天鹅堡如童话故事中的建筑,在云雾中隐约可见,要是拍照可能就什么也拍不到了。从高度看我们这拨人是上不去了,时间有限,我们只在这里停留40分钟,只能远观了,拍了几张别人拍的新天鹅堡照片,那可真的是美轮美奂,如诗如画。山上五颜六色的树木也是很美的风景,如果再能衬上蓝天白云,那该美的成什么样子了。</h3> <h3>  从城堡出来我们的大巴车开往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这里是欧盟国家,我们看不到国境线,也没有海关,只在国界的路边可以看到一个写着国家名称的欧盟标志的蓝色的圆形的牌子,在这几个国家可以随意出入,真是太省事了。</h3> <h3>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建立于1239年,正好位于从德国去瑞士的半途,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因河。 奥地利的高山,就跟她的音乐一样,是世界知名的。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歌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 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载入了体育史册。如今,因斯布鲁克是一座大学城,也是主教所在地,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h3> <h3>  到达因斯布鲁克以后,导游带我们去看一个叫黄金屋顶的景观,一条很小的街上胡同的尽头有一个不是太大的屋顶上面铺满了金黄色的瓦,这就是因斯布鲁克鼎鼎大名的“黄金屋顶”,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也是各地游客来此的必游之处。也许没有想象中壮观宏伟,所谓的“黄金屋顶”也不是用真正的黄金建造,但黄金屋顶和上边的壁画都极具历史价值。这是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6世纪初迎娶米兰女公爵的地方。</h3> <h3>  我们参观了施华洛世奇水晶馆后就在街上漫步,这里商店5点关门,只剩下咖啡屋门还开着。当我们漫步在因斯布鲁克老城的主街时,四处隐约可见雪迹的群山包围,我们面对的是色彩斑斓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古老建筑的古老街道,这座老城散发着阿尔卑斯山城独一无二的古典气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属于骑士和中世纪商人的时代。<br>  我们两人跑到因河桥上去拍照,看着因河两岸五颜六色的房子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是那么的美妙,感觉真是惬意极了。</h3> <h3> 我们晚上入住的酒店是位于因斯布鲁克的一个曾于64年和76年两次接待冬奥会的奥林匹亚酒店。酒店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项,大巴车转转悠悠不知多久才到地方,天色己晚就没有出去,准备明天天亮出去好好看看。</h3> <h3>2015.10.12  我们天还不太亮就出来了,走到山边立刻就被面前的云海迷住了,徜徉大美阿尔卑斯山,宛如置身仙境。脚下其实是盘山路的顶端,远望连绵不绝的云海望不到边际,本己为早起可以看到目出,只可惜阴天,可能一天都会是阴雨霏霏,我们还有今天的行程,所以匆匆吃了早饭就上路了,一路上大巴盘山而下,仍不断可看到涛涛云海不断变幻,美不胜收。</h3> <h3>  今天又是一上午的大巴行程,一直沿着莱茵河畔行进着,公路下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葡萄树和一大片一大片的太阳能集热板,远处山上大多是葡萄树。天一会晴一会儿阴的,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下车来活动活动腿脚,也拍拍照。直到两点半我们才到达意大利的威尼斯。 早就知道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以城市建筑于水上而闻名于世,但是到了这里经导游介绍才知道威尼斯原来是很多小岛被人工地连接在了一起,那些联通于建筑之间的水道中流淌的是海水,而不是淡水,也就是说其实威尼斯是泡在海水里的。房子能建筑在海上的基础是我们现在仍能看到的海面上到处都是的三五个一组的定在海底的木桩,之所以能千年不腐的原因是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h3> <h3>  我们到达威尼斯后还得先乘船才能到达水城,也就是说水城是在大海里,而不是海边。在海里可以看到很多的一组一组的木桩,据说那就是将来盖房子用的基础,很有规划的样子。我们乘坐的轮渡船(我就暂且这么叫它吧)大概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水城。 <br>  威尼斯水城面积不到7.8公里,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177条长短宽窄各异的水道构成了城市的2300多条水巷。有40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把这些水道连接在一起。整个城市仅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半岛连接。威尼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它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h3> <h3>  威尼斯大运河被誉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丽舍”大道。在河道的两边,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既有洛可可式的宫殿,也有摩尔式的住宅,当然也少不了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文艺复兴时代,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在这些教堂里面留下了不朽的壁画和油画作品,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和艺术家。<br></h3> <h3> 我们先是六人一组乘坐一种叫做贡多拉的两头尖尖翘起的小船。月牙儿样的小船看上去格外讲究,船体是漂亮的黑色,船帮上雕刻有细致的花纹,处处体现了威尼斯人的精致与情调。只是船夫站的地方很有限。摇橹的中年汉子孔武有力,确实像人们所说,意大利的男人很喜欢修饰自己,而且大部分都长得很帅,在我们看来样子也差不多。 <br>  我们乘坐的是6人一船,相对较大一些,我们还可看到有不少体积小一些的贡多啦上会有两个很舒适的椅子,只能乘坐两人的豪华型情侣船,椅子上垫着有荷叶边的垫子,显得很华丽。技术娴熟的船夫带着我们进入水城的水道游览。轻舟小船很随意地穿行在小胡同一样的水道中,和设计美妙的桥梁下,荡舟威尼斯就仿佛融进了欧洲风情的油画中。五颜六色斑驳墙面透露出古老历史的沉淀。一扇扇小小的窗户被色彩各异的鲜花点缀,美到让人陶醉,迷离。<br></h3> <h3> 贡多拉船很小人坐上去以后总往一边斜,让人觉得不安全,不真实。也可能是节奏太快了,感觉几天前还在中原小城家里发呆呢,怎么眨眼间就来到了这么一个原本以为这辈子绝不可能来到的如此美轮美奂的地方了,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适应不了。可是一切都真真实实地显现在你的面前了,落差太大,所以觉得不真实,云里雾里犹如梦境。水道中阴凉阴凉的,见不到阳光。蜿蜒的小巷,流动的清波,就好象一个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h3> <h3>  水道并不宽,也就仅能供两船相会,旁边的街道上有些开着大门的房子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里面,布置得很温馨、雅致,我在想人们住在水道旁边的房子里的一定很潮湿,不知道长期住在这种地方会不会对健康有影响。 <br>  水道旁边也有一些小商店,二人豪华船的游客可以下来去里面买东西,我们这种估计是不行了,只能让船夫带着按照既定路线转一圈了,从那座有名的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下经过时看到桥上也聚集了很多的人在看我们,大家互相摆手致意,都是很开心的样子,不禁疑惑,这是“叹息桥”么?</h3> <h3>  我们大概绕了半个小时就回到了出发的地方。我们的印象中这就是一个小城的街道,既有水路巷道,也有旱路巷道,有些曲径通幽的感觉,狭窄幽深的小巷不知东拐西弯的绕到哪里。</h3> <h3> 下船的地方是一个码头,我们沿着码头一直走到一个很热闹的地方,这里的人真的很多,是我出国看到的人最多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圣马可广场。并给我们指出明确的标志建筑和方向,还有集合地点和时间,集合处的标志。然后反复强调千万不要往水城的街道中去转悠,因为一定会迷路,而且你甚至无法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也无法去找你,因为这里是意大利,英语也不一定好使,更何况大部分你见到的人都是外地人,甚至是外国人,他们也无法给你任何帮助。</h3> <h3> 导游带我们去参观玻璃制作,这些在国内早就见过,我们看看玲琅满目的漂亮的玻璃工艺品后,我们就先出来了,结果我们走着走着就发现迷路了,转了好多街都转不出来,阴森森的小巷有时候一个人也看不见,因为见不到阳光还让人觉得冷兮兮的,转着转着就又回到刚才的地方了,想起导游的话真的挺让人害怕的,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看到的每一个地方都似曾相识,可是四个出口走出去还跟刚才走过的一样,真有些绝望了,四周都是房子,看不到阳光,感觉距离刚才热闹的广场很远,因为一点也听不到什么声音。 <br> 终于我们两个都镇静下来了,决定先不乱转了,我们要观察一会儿,仔细看着屋顶有什么特点,尽量朝着一个方向走,慢慢地我们看到有一个屋顶上露出了一点阳光,我们就朝着有阳光的地方走,每走出一个巷子就先辨别一下方向,走到一个有亮光的地方进去一看是一个四方天井,周围都是楼房,四个角都能通往各个方向,我们从一个屋顶看到了后面一个尖尖的塔顶,那是钟楼的塔尖,它是这里最高的地标性建筑,它就在圣马可广场,我们找到方向了,就往那个方向努力着,终于走到了圣马可广场,总算踏实了,我们俩像取得了什么决定性的胜利一样高兴,但是还是不能告诉导游,他一定会借题发挥数落我们的。 <br>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广场东面的圣马可教堂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总督宫是以前威尼斯总督的官邸,各厅都以油画、壁画和大理石雕刻来装饰,十分奢华。广场很漂亮,难怪会被称为是“欧洲的大客厅”。在这个大广场周围的是一些摆着各种美丽的灿烂夺目的工艺品的店铺,我们基本上没有进去看,广场中央有很多的鸽子,我们去看了一会儿鸽子和逗鸽子的孩子就离开那里了。</h3> <h3>  从广场出来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就开始顺着大运河的岸边往集合地返了,这里人真多呀,不小心真的会挤丢了。走到集合地点的一个大钟下时我们发现才四点,还有一个小时才集合呢,跑了半天累得腿都抬不动了,我们决定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我们就近拐入一个小巷,这次决定一个弯也不拐,肯定不会错。进去一看是一个院子四四方方的,那里有不少条椅,有一些人在坐着休息我们赶忙也坐下来歇歇腿。 我们发现这里好像有个幼儿园,还有不少孩子在玩耍,但没有什么器械玩具,孩子们跑跑跳跳的玩着也挺开心。</h3> <h3>2015.10.13 <br> 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文艺复兴之都弗洛伦萨,游览文艺复兴传统和艺术的宝库,弗洛伦萨被诗人徐志摩译为“翡冷翠”这个颇具诗意的名字,而意大利语直译却为“鲜花之城”。同时也是一个颇具绅士格调,充满和谐、优美、庄严与秩序的现代化都市。 <br>  早起我们就发现下雨了,而且还不小,我们上车以后雨越下越大,简直达到暴雨的程度了,大巴车上玻璃窗外面几乎什么也看不清,司机也明显地减慢了速度。我们真发愁这可怎么游玩呢,谁知两小时以后我们休息的时候大雨竟然停了,老天爷真是善解人意,我们休息了十五分钟一上车,立马又是倾盆大雨,直到两小时以后我们到达比萨的时候大雨又停了,直到我们参观完比萨斜塔,吃完中午饭回到车上才又开始下雨。</h3> <h3>  比萨斜塔我们小时候就知道了,今日得以近身一睹为快。导游告诉我们,一般的教堂应该由三部分组成,除了教堂本身外还应该有一个塔楼,一个洗礼堂。(有些奇怪在别的地方参观教堂怎么没有注意到?)比萨斜塔就是这样的,三部分都很明确。</h3> <h3> 斜塔要说还是斜得很明显的,但是拍照总觉得拍不出那种斜的感觉。人们纷纷做出种种姿势来进行拍摄,有要推的,也有要撑住不让倒的,还有用两手把斜塔上下端着的,等等全凭各人创意。斜塔建筑被圈在一个大院子里,建筑中间的空地上是绿茵茵的草地,下过雨以后青翠欲滴的草地好像一大块绿色的丝毯。如果忽略掉周围这么多的人声,我一定会以为我来到梦中。</h3> <h3>  午饭后我们一上车就又开始下大雨,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弗洛伦萨的时候还在淅淅沥沥。我们跟着导游穿行于曲里拐弯的城市街道,雨很快就停了。导游先是领我们到达最佳拍摄位置,简单讲解了圣玛利亚百合花大教堂的建筑特点。</h3> <h3> 花之圣母大教堂(又译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难怪会被命名为“花之圣母”。1296年乔凡尼·美第奇出资在圣·雷帕拉塔教堂的基础上建造新的教堂,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仿造罗马万神殿设计的教堂圆顶,是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最不可思议的是,布鲁涅内斯基没有画一张草图,也没有写下一组计算数据,仿佛整座圆顶已经在心里建好了。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布鲁内莱斯基像作曲一样设计了大穹顶的空间节奏,在光线的尽头荡漾着起伏的音符,每一个起承转合,都有变奏的美感。以至于它落成时,从荷兰来的一位音乐家大受感动,专门写了一首管弦乐曲,并在典礼上演奏。 </h3> <h3> 乔托钟塔是位于百花大教堂旁边的82公尺高塔,由建筑家乔托于1334年开始建造,外观是一个四角形的柱状塔楼,把粉红、浓绿和奶油三种颜色,以几何学的配色方式调合,和旁边的百花教堂十分和谐,底部还有精致的浮雕,内部有楼梯可达顶部,共有290阶。 </h3> <h3> 圣乔凡尼洗礼堂位于大教堂西边数米,7世纪即已建成,11世纪改建成现在的模样。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国之门”。</h3> <h3>  米开朗基罗广场位于亚诺河对岸,是眺望佛罗伦斯的最佳据点,米开朗基罗广场是由朱塞佩·波吉设计,始建于1868年,从广场向佛罗伦萨城内望去,红色砖瓦、古式建筑、阿尔诺河、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屋顶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全景的佛罗伦萨更显古老和典雅。米开朗基罗广场建成时,广场的中心,摆放了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理石雕像——《大卫》。上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府从保护雕塑的角度出发,将雕塑移进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而广场上则立了一座青铜制的大卫复制品。 </h3> <h3>  这座青铜制的大卫复制品,虽是复制品,但也可以从他身上领略大卫的那种坚毅的神采、完美的身材、力与美的结合。据说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时,所使用的石头并非一座完好的大理石。就是这块略有瑕疵的石头上,米开朗基罗一改大卫传统的血腥形象,历时3年,创造了一个准备参加战斗的大卫,紧张的肌肉、专注的神情是那么自然,大卫也成为米开朗基罗的不朽之作。根据解剖学专家最新研究表明,这座高5.5米的雕像,人体的肌肉比例极尽完美。</h3> <h3>  与其说是一座“站满雕像”古老的广场,不如说它是一个壮丽的露天博物馆。这里不但有大卫像的复制品,还有青铜骑马像的真品。无论复制品还是真品,一座又一座雕像在这里耸入云霄。经过几个世纪来的日晒雨淋,这些雕像都仿佛吸收了天地灵气而活灵活现。</h3> <h3>  这一天这雨时而下,时而停,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大雨滂沱,苍茫之中我们匆匆忙忙地参观了本应仔细观赏的艺术之城佛罗伦萨。结束了一天的节目,我们一上大巴就又下起了大雨,哗啦啦的,一直到3小时后我们抵达罗马住了下来。</h3> <h3>2015.10.14 今天仍是阵雨天气,早上我们先去的是国中之国梵蒂冈,参观圣母大教堂。刚上大巴车导游就告诉我们今天是星期三,是教皇接见日,大教堂不开门,我们将无法进去参观了,所有人顿觉扫兴,和导游理论,说日程都是先前订好的,应该知道这个规定吧,明知不可能还要安排,真是不负责任什么的。导游也很郁闷,他说这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我也没有办法了。虽然大家情绪不好,导游还是给大家播放了电影“罗马假日”,除了转移注意力,消磨时间,导游还想让大家温习一下电影的一些些场景,说是我们有机会去看看这些经典的地方,让大家提前有个感受。 梵蒂冈的正式名字为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仅是它的简称。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h3> <h3>梵蒂冈的正式名字为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仅是它的简称。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梵蒂冈为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h3> <h3> 2011年,梵蒂冈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现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冈人中有306名外交官,还有86人是瑞士卫队成员(Swiss guards),此外还有73名枢机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在所有572名持有 <br> 梵蒂冈护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冈。除了本国公民外,梵蒂冈还有221名居民,他们大多数都是传教士、神职或者修女。按照新的规定,梵蒂冈已经解除了对非公民和非居民限制,而此前,只有特别通行证的人才被允许入境。 梵蒂冈这个国家境内没有田野、农业、工业、矿产资源。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譬如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通通由意大利供给。梵蒂冈建有火车站,通过862米长的铁路联结罗马城内。梵蒂冈有自己的货币。梵蒂冈的货币与意大利的里拉通用。 <br>  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殿、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梵蒂冈也拥有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具有历史、科学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h3> <h3>  当我们刚进到教堂广场的时候就得知了今天教皇会来这里接见教徒,大家的不快立马被冲销了:能亲眼看看教皇接见也不错啊。广场上朝圣的人和参观的人非常多,教徒们都把能见教皇一面视为至高无上的光荣。教皇身着白衣坐在一辆接见车上绕场一周,因场地太大人也很多,远远的,看不清楚,好在有两个大屏幕一直追随着教皇,我们也能看到他的模样,教皇在绕场接见的时候还给一个孩子洗礼了,不时和教徒们沟通,可惜我们什么也听不懂,最后教皇还做了长篇演讲,导游说他在做形势报告,我们想,好吧,听不懂就听不懂吧。<br></h3> <h3>  从梵蒂冈出来,我们就在罗马参观了几处有名的景观,罗马假日电影中拍摄的一些原址我们都走马观花地去看了看,在许愿池我们也都学着样子背着身子向许愿池投币许愿,我许的愿是全家健康,女儿早日找到意中人,结婚生子。</h3> <h3>  据说这里是全意大利冰激凌做的最好的,几乎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会尝一尝。</h3> <h3>  我们在街上拍了很多街景,还有“罗马假日”里那个长长的台阶,和那个“真理之口”,人家不让进去,我们也就在外面拍照留念罢了。其他几个地方因为人多,没怎么有感觉,竟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拍摄。</h3> <h3>  之后我们去看了凯旋门和角斗场,角斗场正在修缮,被围起来一大半,但是如果买票还是可以进入参观,我们的行程上没有这一内容,导游说时间也不够,导游给我们看了看图片,说也不过如此,知道大概样子就行了,结果大家都没进去,我们绕场半周时间就到了,反正外观上已经感觉到了它的宏大,也记得某些影视作品中国那些角斗士们争斗的惨烈场面,只能这样了。</h3> <h3> 斗兽场由韦帕芗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h3> <h3> 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一层一层60级看台。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斗兽场从始建至如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公元80年斗兽场工程竣工之时,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典礼。古罗马统治者组织、驱使5000头猛兽与3000名奴隶、战俘、罪犯上场“表演”、殴斗,这种人与兽、人与人的血腥大厮杀居然持续了100天,直到这5000头猛兽和3000条人命自相残杀、同归于尽。无怪乎有人说,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当年,古罗马著名的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就是一名角斗士,他最初率领78个角斗士起义,很快发展到 9多万人,在罗马各地坚持战斗达2年之久。<br></h3> <h3> 位于斗兽场西侧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就是以它为蓝本加以设计、构建的。这座凯旋门是在公元315年,为了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在城北米尔维奥桥击败暴君马克森提而建立。</h3> <h3>  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大巴车跑了将近九小时,长期乘车弄得人困马乏的,我们住在了皮亚琴察。<br></h3> <h3>2015.10.15. 早上起来发现天气又是阴沉沉的,真是有点郁闷,天气不好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太不理想了,真有点发愁。今天的行程是乘坐齿轮小火车上阿尔卑斯山,中午和晚上的两餐要自己负责,因为写在了行程上大家还是有准备的,可是早餐也没有吃好,这是没有料到的。酒店方按人头准备了早餐,一份份摆好了可是有的人不够吃,吃完自己的那份,看到还有几份没人吃就拿来吃了,有的人还带上了,把所有的准备好的早餐和喝的饮料吃的光光的,在这时来了两人没有吃上饭,酒店也不给补,大家心里都不高兴,,其实我说应该导游负责,他很不作为,这在一路上多次被大家吐槽。</h3> <h3>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宏伟的山脉。它位于欧洲中南部,是一条不甚连贯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长约1200公里,最宽处201公里以上,最高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势雄伟,风景优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茂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涧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欧洲有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最显要的景观。</h3> <h3> 阿尔卑斯山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这里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h3> <h3>  大巴车一直是在下下停停的雨中行进,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时候,天气变得很冷,大家纷纷把羽绒衣拿出来穿上,我只带了一件特别薄的小棉衣,这时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还没有上山就已经冻得不行了。</h3> <h3>  更糟糕的是,天空飘起了雪花,估计山上会更冷,可是既然来了那就无论如何也要上去了。毫不犹豫地乘上了开往山上的小火车。这还是现代很稀有的蒸汽机车呢。刚上车的时候,车窗外雪不影响照相,车窗外的阿尔卑斯山下的风景很美,山坡上的树绿的绿、黄的黄、红的红,还有一些色彩鲜艳的木头房子,真的很美。可是刚拍了几张照片,雪花越来越大了,渐渐地看不清窗外的景色,拍不成照片了。大家都挺兴奋,因为据说好多人上阿尔贝斯山就是为了看雪的。雪越下越大,当我们乘坐的齿轮小火车上到山顶的时候,天空飘着鹅毛大雪,车窗外面一片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h3> <h3>  下了火车,连一棵树也见不到,满眼都是飘飞的大雪,甚至山的轮廓也看不出来了。心里那个失落呀,别提了。更要命的是冻得我根本出不了门,趁着还能看出火车是红色的,赶忙和它合个影就只好躲在候车室了,他们年轻的、穿得暖的都冒着大雪去登山了,老董也出去了,能上多高上多高吧,也是个乐趣,毕竟这里是阿尔卑斯山呀。</h3> <h3>  下山的时候我们先乘坐火车,然后又坐了缆车才到山下。虽然还是冷,毕竟比山上好多了,可是还是下雨拍照也不方便,导游带领大家去买东西。我们也给孩子买了个小旅行箱,和一些巧克力。我们入住在因特拉肯的酒店很小巧,房间也是小巧精致,没有电梯,吃饭的餐厅也要绕来绕去。最郁闷的是两个人只给一碗开水,并且没有洗澡的热水,说是天亮后才有热水,可是天不亮我们就得起来了,早晨恐怕是没有时间洗澡了。</h3> <h3>2015.10.16 不得不吐槽一下昨晚住的这家酒店。昨晚我们去冲方便面的时候,两个人只给冲一碗,另一个人说什么也不给冲了。当时我们团有一位老人自己拿了一碗方便面,还有一个小暖瓶,那个服务员都给他冲了,我们俩还很郁闷呢,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公平对待。结果今天早晨那位老人又去冲水,人家给他充了,然后要钱,他给人家50欧,人家找他35欧,等于是小小一暖瓶花了15欧,相当于105人民币了,这一小壶热水可真贵啊!</h3> <h3> 今天早上早饭后我们乘大巴前往因特拉肯,天气不是特别好,但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沿途的风景仍然是非常美丽的。正如人们说的瑞士的风景是欧洲最美的。大巴车行进中,沿途风景在渐渐变化,到了瑞士境内,高山逐渐多起来,这时已经进入“阿尔卑斯山”的余脉。隨着汽车的前行,沿途的自然风光,越来越美,丘陵,草地,森林,湖泊,远处的雪山时隐时现。</h3> <h3>  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因特拉肯,9点半我们先是去看了一下那个雕刻在山上的最哀伤的狮子,它的表情真的是哀伤极了,看了让人心疼,从没有见过一个动物可以有这样传神的表情,把法国士兵那种极度哀怨的情感表露的淋漓尽致。 <br> 这件雕塑位于瑞士著名的卢塞恩湖附近,是世界上著名的纪念碑雕塑之一。建造这座雕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在1792年保卫法国的杜伊勒利王宫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瑞士雇佣兵。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称其为:“世界上最令人难过,最让人动情的石头。” <br>  垂死的狮子身上,插着被折断的矛枪,头枕标志法国王室的百合纹样的盾牌,痛苦、节制、骄傲而庄严,有着不亚于古希腊雕塑的内涵和震撼。瑞士人满怀深情地镌刻下他们的心意——“献给瑞士的忠诚和英勇”,提示过路的各地游客:到此请停下幸福的嬉笑和脚步,为天堂中安睡的狮子默哀一分钟罢,他们的奋战或许逆历史的大潮,但有限的人类能展现的品质,还有什么可过与此呢? 再会,哭泣的狮子!再会,最后的武士!</h3> <h3> 旅途中不能预测的变化就是这样的神奇。当我们的车刚刚开进的因特拉肯小镇时,就像有一只神奇的大手一下不知从哪儿扯来了一块淋着水的抹布搁在了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上,淅淅沥沥的小雨使得眼前的大树、盛开的鲜花,绿如丝毯的青草地是那么清新、亮丽、恬淡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细雨霏霏中,层层水气升腾成薄雾,缠绕于雪山间,蔓延于屋脊边,远远望去仿佛置身于仙境。</h3> <h3>  因特拉肯是一个很小的镇子,主街道何维克街上的荷黑马特绿地,是小镇的中心。绿色的草坪大的令人瞠目。站在草地这面,看对面的小桥车,小得像个甲虫。绿色草地是早期修道院的庭园,从这片草地可以远眺美丽的少女峰。现在禁止兴建任何建筑物,以防破坏这片美丽的景观。这里的绿色是主基调,街头小景点缀在上面,很漂亮。</h3> <h3>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导游让我们自己逛街,可以买东西,也可以随意游荡,拍照。可是街道很小,最长不超过1000米,百分之七、八十的店铺都是卖表的,导游说是很便宜,想想也是啊,这里是瑞士啊,世界有名的手表生产地,可是我们还是没有买,再好的东西也得需要啊,不能冲动购物。</h3> <h3>  下雨天漫步雨中自然是很浪漫,但是照相效果不好,伞打着不是,不打也不是,很别扭,也影响操作。只好随便照了一些街景,最后走到一个好像是赌场的花园,景色还不错,拍了几张照片。在一个小街道我们看到一幢楼房上面有一头牛穿墙而过,挺有意思,见识了瑞士人的浪漫,非常应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