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h3><div> 正值七月盛夏,这里却是白雪皑皑,寒意袭人。远处群山连绵,雾气茫茫;几头逼真的牦牛雕像披着雪花立在山坡上,牛角上挂满了哈达;山口的五彩经幡在烈烈寒风中哗哗作响,为这灰白世界增添了艳丽的色彩。</div> <h3> 第一次到达这么高的海拔,呼吸有些困难,每一个动作都要小心,否则就会头晕眼花。可是,就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居然还有通讯基站和电力线塔屹立在山顶,手机还有满格的信号!</h3> <h3> 从西宁到拉萨,荒凉的戈壁高原上,电力线塔和通讯基站时时进入视野。从拉萨到林芝,崇山峻岭之间,常常看到高高的电力线塔矗立在陡峻的山顶。相机取景框里,画面也常被这些突入的异物破坏,但这并不让人恼,在高原看到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就像看到月球车踏上月球一样让人赞叹。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与自然总要以一定的形式交流融合。</h3> <h3> 在高原,无论晴天雨天,无论海拔多高,经常会见到一些风尘仆仆的骑行者,这些自找苦吃的骑行者,总让我想起那些磕长头的人,但又觉得这两者并不等同。一个是把自己交给神灵,汲取超自然的力量;一个是把自己交给自然,锻炼自己满意的自己。</h3><div> 内地人初到高原,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困难: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但难受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去不去高原,为什么去高原,如何去高原,这是动身前必须考虑的。</div> <h3> 去高原的诸多方式中,骑行应该是艰难程度和危险系数较高的一种,那种艰苦,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就能克服。<br></h3><div> 一直在想,当初搭建这些基础设施的时候,该是怎样的艰难。这些基础设施连同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把西藏由原始向文明推进了一大步。想想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时的辛苦,让人不得不敬佩,自然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div><div><br></div><div> 后记:《去高原》至此更新完毕。第一次去高原,触动还是很深的,有些东西有如酿酒,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更醇厚。都说经历也是一种财富,但是,经历化为财富必须经过深度反思方可。我一直觉得,没有记录的日子是不完整的,所以,就力所能及地记录下自己觉得可记的一些东西。只愿不辜负每一次远行,愿每一天都成为财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