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园之春 —— 过寿炎摄影作品集锦之(3)

蓉蓉

<h3>蠡园位于距无锡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祁村,因蠡湖而得名。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灭吳之后,携佳人西施隐居于此,晨看“烟收远树山徐出”,暮见“月落寒涛水正平”,后人为纪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早在民国初年,蠡湖就建有简朴的“梅埠香雪”、“柳浪闻莺”、“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等景点,号称“青祁八景”。</h3><h3>公元1927年,无锡人王禹卿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兴建了蠡园。蠡园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2.2公顷。蠡园可分三部分: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h3><h3>蠡园的春天,景色格外秀丽,暖暖的阳光下,争相怒放的桃花、梨花到处可见,嫩绿的柳丝随风飘扬,桃红柳绿,把绿树掩映的假山、长堤、古亭、小桥点缀得春意盎然,婀娜多姿。漫步其中,如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 <h3>从湖滨饭店高处俯瞰蠡园全景</h3> <h3>四季亭是蠡园的主体景区,建于1954年,取春夏秋冬四季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春亭种植春梅,夏亭夹竹桃,秋亭桂花,冬亭腊梅,一年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h3> <h3>四季亭的东北面是著名的“千步长廊”,逶迤曲折,廊长约300多米。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个花窗之上,图案各不相同,极富江南园林的神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米南官,明代的书法家—王阳明等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h3> <h3>湖心亭边层波叠影</h3> <h3>穿过四季亭,便是园子西侧的柳提,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唤“望湖亭”,游人于亭边可一览蠡湖以及石塘诸峰。</h3><h3>望湖亭内有12根楞木,上面精雕细刻了60只色彩斑斓的风凰,每只凤凰均由一条龙率领,真是龙凤呈祥,栩栩如生。</h3> <h3>西施的传说</h3><h3>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扶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h3><h3>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以至沉入水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h3><h3>越王勾践三年,夫差击败越国,勾践被迫向吳国求和,入吳为质。释归后,他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经过三年的训练将西施由浣纱女改变成为容貌娇艳,体态婀娜,舞姿蹁跹,修养有素的宫女,遂进献给吳王,令吴王夫差如痴如醉,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生的道路。</h3> <h3>当初浣纱令鱼沉 今日驻足叹景美</h3> <h3>桃红柳绿时 轩亭更绚丽</h3> <h3>湖堤环水 碧波涟漪</h3> <h3>身处花海中 人醉心亦醉</h3> <h3>倒影正看 别有韵味</h3> <h3>刚看到这批照片时,顿觉眼前一亮。</h3><h3>亮点有二:其一是开头的几张俯瞰图。当天,蠡园正处在桃红柳绿的最佳观赏期,又逢春日少有的晴朗且无风的好天气,更幸运的是,拍摄者机缘巧合地登上了湖滨饭店26层总统套房的阳台,抓住这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拍摄了这一组不多见的高角度风光照;其二是最后的一组倒影照,拍摄者独具匠心,反倒影为正,让蠡园秀丽的春景呈现出另一种韵味。</h3><h3>俯瞰图的大气恢弘,倒影照的婉约秀美,透射出的是这位年已古稀的拍摄者几十年来对摄影艺术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多次获奖仍不断进取的可敬可佩的精神。</h3><h3>补记</h3><h3>以上照片是长兄寿炎于 2012年4月10日拍摄的,当时还没有《美篇》,我曾将它们编制成PPT幻灯片,由电脑邮箱发送,传至国内外,广受朋友们的赞赏。几年来,看到拍摄蠡园春色的照片不少,但能感觉眼前一亮的罕见,遂起意用美篇再现这批令我心动的旧照,尤其是眼下又到蠡园桃红柳绿最美春光时节,期许看了此片,你能有所借鉴,把握最佳时机,拍出佳片精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