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旁边的公园一一一观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洪园

吉力大叔

<h3> 许立文 文/摄</h3><div><br></div><div>最近,有幸与同事们一起参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洪园,园区距西湖5公里,紧靠我们小区,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进入园区。</div> <h3>西溪湿地洪园是以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为内涵,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具有湿地水乡特征的重要功能区块,有着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h3> <h3>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景点包括洪氏宗祠、钱塘望族、戏曲长廊、昆曲视听室、洪昇纪念馆、蕉园琴韵、藏书楼、清平山堂、龙舟胜会、慈航送子、观音庵等。</h3> <h3>唐时洪家移居盱眙(今属江苏)、徽州、江西鄱阳等地。洪士良的先祖“世世业耕桑”,靠农耕为业。到了洪士良时,他则“志操不群”,立志于发家致富,要由农耕渐变为农商兼做。</h3> <h3>洪园的最大“亮点”是洪氏文化,其中被后人所熟识的是洪昇所著的《长生殿》。</h3> <h3>到了南宋,洪皓立功,封为魏国忠宣公,赐第杭州葛岭,赐田西溪,称为钱塘洪氏之始。洪皓三子,都官至宰执大臣,始成钱塘望族,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自宋太祖忠宣公皓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h3> <h3>到了元代,杭州洪氏迁居浙江上虞。</h3> <h3>元末明初,洪氏家族回迁钱塘西溪,迁居人原名武昌,由明太祖赐名"有恒",被后人称为西溪始祖。今西溪洪氏后裔仍有五百多人,聚居五常。</h3> <h3>洪氏家族历经宋、明、清三代,800年书香绵延,人才辈出,或为朝庭重臣,或为文化巨子,且大多为政学兼治、文武兼备,在政治、军事、外交、新史学、金石学、钱币学、志怪小说和戏曲等领域都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尤其在宋、明两代最为鼎盛。</h3> <h3>洪氏家族,相传始于远古时代的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裔,生活在河南辉县一带,后人奉为水神。约至东汉,后裔避仇居敦煌,改姓洪。后支系繁衍,多籍东南。</h3> <h3>明代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五常,建洪园,洪钟在西溪筑书楼、课子弟、倡文风,闲与老农村翁究晴雨、话桑麻,怡然自乐,成为了西溪隐逸文化的突出代表。今洪园以遗留诗文为蓝本在故地重建,有洪府、藏书楼、萝荫书屋、槿篱茅舍等景点,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是江南园林与湿地结合的典范。</h3> <h3>洪氏宗祠所在地--洪家埭,曾是洪氏家族特别是明代刑部尚书洪钟等聚族世居之地。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尤其是宋明两代,据载曾出过三宰相、五尚书。洪氏宗祠有联语云:“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洪氏先祖自宋忠宣公洪皓以来至明清,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久盛不衰。</h3> <h3>《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以儒家理念立身行道,孝顺父母,周济族人,“于人须泛爱,周穷恤匮,尤亲其贤”。</h3><div><br></div> <h3>《洪氏家规》: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六条。</h3><div><br></div> <h3>洪钟《命子作》:“汝父慕清白,遗无金满籝。望汝成大贤,唯教以一经。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才以博而坚,业由勤而精”。</h3> <h3>吉祥文化馆</h3><h3>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吉祥文化馆,以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和吉祥物,展示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中重点介绍了江南地区和五常一带的吉祥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同时丰富的纪念品又可以让您在感受吉祥文化的同时将吉祥带回家。</h3> <h3>荆源访古</h3><div>“荆源”为乡土地名,“访古”即追寻原生态之西溪。荆源访古景观由移植的近50幢江南古建筑和五常原有的历史建筑组成,目前有部分建筑已建成,这些古建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人们探寻的脚步,它所拥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风貌,充满着原生文化的魅力,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体现。<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