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11月23日上午,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数学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师徒结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h3><h3> 这次活动由师傅罗灿老师和徒弟袁敏老师进行授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因为我校五年级只有一个班,所以两位老师用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相对不足,这给两位老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h3><h3> 课前,在许华庚副校长的指导下,袁敏老师和罗灿老师一起研讨了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和授课注意事项,然后各自认真备课,展示出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h3> <h3> 因为我校采用"十新十异"的评课模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听课之前,张丽老师根据评课要点和任务驱动,进行了分工与安排,以便老师们各自关注其听课评课的侧重点。</h3><h3> 具体安排是刘香玉老师评"课堂生成",袁敏老师评"课堂优点",苏艳梅老师评"核心素养",王宏老师评"课堂激励",张丽老师评"三维目标",杨娜老师评"创新亮点",罗灿老师评"课堂不足",许副校长评"个体优化"。</h3><h3> 课上,数学组老师们根据各自的关注点,全神贯注认真听课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h3> 袁敏老师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她勤思好学,整节课条理清晰、适时引导、讲练结合、张弛有度、有条不紊,体现了袁老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div> 袁老师以感知——探究——应用为主线,先在猜想验证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整堂课节奏紧凑,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在不断的内化中逐渐升华。</div> <h3> 罗灿老师的课"立意高,设计新",紧紧抓住"数学广角"的本质,不在难度上做文章,而在深度上下功夫。让学生深刻感悟数学情境背后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方法。</h3><h3> 罗老师紧扣"一一对应"这一数学思想,让孩子们清晰地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间的对应关系。</h3><h3> 罗老师课堂上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让孩子们在学习中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情况,老师根本无需归纳出那些死板的关系式!</h3><h3> </h3> <h3> 这两位同课异构的老师都力求做到放飞学生的思维,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营造"天高任鸟飞"的佳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h3> <h3> 课后,经过一天的消化、回顾与品味,大家在24日上午一起用"十新十异"的模式、理念与方法认真评析这两节课。</h3><h3> 老师们根据各自任务和观察点,分别从"核心素养"、"教学亮点"、"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三维目标"、"课堂生成"、"课堂激励"、"个体优化"等当中的一个点进行评析。</h3><h3> 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及时得到了云岭名师许华庚副校长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大家边听边评,受益匪浅!</h3> <h3> 当然,这已经不是大家第一次用"十新十异"的方法进行评课了,在许副校长的指点下,老师们的评课更加驾轻就熟,简明扼要,越来越有针对性!</h3> "十新十异"评课模式,不评出好与不好,而是探讨教学技艺,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十新十异"的评课模式,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div>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前行,不断磨砺,我们的教学终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div> <h3>图文:张 丽</h3><h3>审核:许华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