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茅盾德才人生,树立学子鸿鹄之志

城北小学 王卓诚

<h3>  11月24日星期四的下午,乌镇中学团支部组织开展了七八年级的部分优秀学子参观茅盾纪念馆的活动,学校做好了充分的活动组织预案,规划了详细步行线路,以确保师生往返安全。吹着微凉清爽的秋风,伴着和煦暖人的秋阳,听着脚踩片片金黄的落叶发出的"咯吱"声,欢歌笑语播散了一路。</h3> <h3>  到达纪念馆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排队有序地进入馆内参观,心情轻松而又不失庄重,言行举止中体现着乌中学子的良好修养。</h3> <h3>  茅盾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馆内植有棕榈、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处处流露着沈氏家族书香世家的儒雅之气,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的地方。茅盾曾数度住在这里写作、读书,并作为起居会客之所。纪念馆设立后曾设7间陈列室,陈列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业绩的实物。故居共有珍藏品276件,茅盾照片400余件等。展室内茅盾握笔沉思的半身铜像,茅盾与乌镇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在文章中所倾吐的那样,"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荣衰变迁,都时时刻刻萦绕在茅盾的心头。</h3> <h3>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茅盾先生的生平事迹,瞻仰了伟人的丰功伟绩,回味了伟人的风雨人生,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多的敬意在书圣故里,同学们从大量的珍贵的照片与文稿中,遥想先生当年的勤苦,激励鞭策之情油然而生。</h3> <h3>  步出纪念馆,踩着石板小径,在乌镇幽深狭长的小巷里漫步,白墙黛瓦,楼阁水居,当铺、酒窖、百床馆、钱币馆印花染坊散布其间,酥松脆糯的百年特色小吃以及花鼓皮影戏表演,浸染着千年小镇的深厚文化底蕴,简直就是徜徉在江南民俗的博物馆里,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参观游览,意犹未尽。</h3> <h3>  这个古镇 ,港河纵横,漫步在墨意流淌的青石板路上,仿佛一下 子穿越了时光隧道,进入历史的大门,心境也豁然开朗了。随意地从石桥拾阶而上,放眼望去, 眼中、心中便满是水的影子,柔软悠远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梦想在顷刻间便成了 伸手可及的现实,这便是我们的家乡名叫乌镇。</h3> <h3>  有意义的活动又岂能少了合照来留念呢?小路上、石桥边,杨柳旁,处处都留下了我们大乌中学子自信灿烂的笑容!</h3> <h3><br /></h3><h3> 乌镇的小桥流水滋养了一代文学巨匠,乌镇的生活为他提供了产生一部部巨著的肥沃土壤。这样的活动也能引导同学们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以更好地继承先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真正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