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如月

<h3>我不想参加了(吟诵教学故事)</h3><h3>教育叙事背景:我在学校已经坚持组织国学社团两年了,开始时利用每个周一、周四下午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因为三年前我接触了陈琴老师的吟诵以后,就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在邯郸听了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讲座,我就慢慢地进行练习,并且尝试把吟诵带入到国学社团的教学中。孩子们带着新奇的感觉来进行学习,他们脸上不时现出嬉笑的表情,因为他们有点儿不好意思,又觉得吟诵像唱戏一样,很可笑。我想每节课,都给他们讲一首诗,带着他们吟诵。可是,有一个男孩子,他不愿意参加国学社团了,她的妈妈告诉我原因是,老师每节课都让&quot;唱&quot;,他不喜欢,更不愿意到讲台上去。怎么办?我也就默许了他不参加国学社团的行为,因为社团活动嘛,毕竟是爱好就可以参加,不爱好也不能强求的事情。但我的心里怎么也觉得不舒服,为了怕孩子们知难而退,我就先不教孩子们吟诵了。</h3><h3>教育叙事过程:</h3><h3>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吟诵呢?这时我正好接手了一个一年级,从开学的第二周开始,我就在这个班里实现我的教育梦想,我把吟诵带入了我的课堂。每次课前,打铃以后,我就用录音播放课文朗读,古诗吟诵,古诗朗诵,给孩子们一些听觉轰炸,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意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一个系列播放出来。接下来,还给他们播放古诗接龙,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能听到。我也不教他们,就是每天都放录音,每天都放录音。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慢慢地印入了脑海。</h3><h3>讲课当中,遇到古诗的时候,我就先自己吟诵一遍,再教孩子们吟诵几遍,让他们跟着我,一起读,一起吟诵,孩子们一点儿都不觉得难了。</h3><h3>从朋友那里,我又得到了薛瑞萍老师的吟诵教学视频,像她那样,用双手来指挥,像打拍子一样。比如说,&quot;只在此山中&quot;,好大好大的山呀,就把双手平着向两边拉长一些。&quot;云深不知处&quot;,有好多云哪,云雾缭绕,读&quot;深&quot;字时用双手把它拉长,孩子们在感性的认识当中,也就慢慢地学会了,平长仄短。</h3><h3>因为有了一年级上课的经验,我在国学社团的教学中也就开始每节课都带着孩子们吟诵了。目前只局限在,古诗的教学上,因为自己,学的也不够精深,自然只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先教给孩子们练起来。</h3><h3>在我们学校的校本培训当中,我也利用周二的教师大讲堂的时间,给部分语文老师进行了吟诵教学的讲座,把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教给了他们,让他们初识吟诵,希望在全校能够带动起来。当然也有了一定的效果,在上周我们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123年级的比赛中,好多班级的诵读表演都加入了吟诵的部分。尤其是三年级二班的陈老师,她自己也站到了台上,先吟诵了一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下子把全场的气氛给带动起来了,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听着。说实话,这个班里孩子的吟诵水平很不错,规则把握好,感情比较到位,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h3><h3>反思:</h3><h3>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欠缺。这次我参加了紧缺领域的培训,让自己的吟诵水平又高了一个台阶。在程老师的带领下,我对吟诵的规则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更多的吟诵调,并且尝试着吟诵古文、长诗、词等。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应该多练习,多带着孩子们练习,让孩子把吟诵这种方式传承下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地理解。</h3>

吟诵

孩子

国学

教学

古诗

社团

老师

每节课

他们

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