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十五)

知秋

<h1> 诗词鉴赏(之十五)</h1><h1></h1><h1> 田园的礼赞</h1><h1> ——《渔夫水寨》鉴赏</h1><h1> 文 知秋<br> 编纂 知秋<br> 制作 知秋</h1> <h1> 渔夫水寨<br> 文/尹淑莲<br> 乡间小景路边花,<br> 藤吊葫芦蔓坠瓜。<br> 百客垂钩捞锦月,<br> 群山照影恋芳华。<br> 浮桥微晃蛮腰软,<br> 画舫轻分细浪斜。<br> 疑是八仙从此过,<br> 逗留水寨弄闲槎。</h1> <h1>  田园的礼赞 </h1><h1> —— 尹淑莲《渔夫水寨》鉴赏</h1><h1> 文/知秋</h1><h1></h1><h1> 这些日子,我一直沉醉在一首诗的意境之中,这就是第二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诗歌一等奖获奖作品,唐山女诗人尹淑莲所写的七律《 渔夫水寨》,这是一首田园的礼赞。</h1><h1> 现实是个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人都不肯坐下来认真读一本书。读诗、品诗几乎是一种奢侈和另类。好诗真的寥若晨星,不是无病呻吟就是不知所云。然读尹女士这首诗,犹如一缕春风掠过面颊,那种只能意会、无法用语言确切表达的感觉涌上脑际,类似读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摩诘居士“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之后的那种感觉。</h1><h1> 我不认识尹淑莲女士,但她的诗倒是看了多首,因了我初中同学张学军先生,他与尹女士是大学同窗,常常把尹女士发表的诗作转发给我,这才使我有机会欣赏女诗人的佳作。</h1><h1> 我曾读过尹女士《山自巍峨情自浓》三辑诗作,感觉每首都是字字珠玑,曾略动鉴赏之念,终觉唐突未能成字。昨日,张学军先生转发这首《渔夫水寨》,按捺不住忻悦,便情不自禁想写些什么。</h1><h1> “乡间小景路边花,藤吊葫芦蔓坠瓜”,诗人首联直接点出是“乡间小景”,清幽的乡间小路上,芳草萋萋,间或几株未名野花在微风中摇曳,农家在菜畦搭建的瓜棚上垂坠着累累硕果,连那藤蔓都是幽幽的绿……这是多美的田园风光呵!</h1><h1> 接着,诗人把引人入胜的美景在第二联娓娓道来,“百客垂钩捞锦月,群山照影恋芳华”,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休闲的去处。夕阳西下,一轮锦月从橘红色的苍穹显现出羞涩的笑容,如黛的群山和满天的晚霞还有那轮锦月,倒映在一泓溪水之中,构成一幅如花似锦画面,吸引了那么多垂钓人。人们静静的、全神贯注的在垂钓,这些垂钓客哪里是钓鱼,分明是希冀钓起那一轮锦月吆。</h1><h1> 如果说该诗第二联是“静”的描写,那末,第三联就是“动”的展现了,“浮桥微晃蛮腰软,画舫轻分细浪斜”,哦,一位身材曼妙的女子要踏上浮桥到对岸。之所以谓“浮桥”,它是微微晃动的。“微晃蛮腰软”写的如此传神,我们好像看到那曼妙女子轻移莲步,婀娜身姿在微晃的浮桥上扭动,小蛮腰是那么美,她又是那么小心翼翼……这时,一艘古色古香的画舫,刚好从浮桥下划过,所经之处,泛起一道白色的涟漪,犹如一条银色的长链。这种“动”的描绘也是轻轻的、柔柔的,充满了美感。</h1><h1> 显然,诗人也被眼前的美景感动了,这是仙境吧?“疑是八仙从此过,逗留水寨弄闲槎”,眼前的美景绝非人力所为,一定是“八仙”从此处路过,一时性起,修筑了这个水寨。那画舫、那飘动的竹排不就是明证么?余以为,诗的第四联几乎就是画龙点睛之结文。</h1><h1> 此外,从这首诗总体看,完全符合七律之格律。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不要妄谈“七律”,有些初学写诗者,写了八句顺口溜就冠名“七律”,实乃贻笑大方也。</h1><h1> 我们看此诗,第二联第一句“百客”对“群山”,“锦月”对“芳华”。第三联“浮桥”对“画舫”,“蛮腰软”对“细浪斜”,其对仗很是工整。尤其是“斜”字用的妙。斜在中国古代时期的读音为xiá,古体诗词以斜作韵脚时都念xiá,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人一个“斜”字,可窥文学造诣之深。</h1><h1> 余自诩好诗,实则附庸风雅。写了上面那些文字,未能表述尹女士这首七律所蕴含精妙的十之一二,权当弄斧之言吧。</h1><h1> 2017年8月20日</h1><h1> 于石家庄知秋斋</h1> <h1> 本文引典</h1> <h1> 饮酒(其五)<br> 魏晋 ·&nbsp;陶渊明<br>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r>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br>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r>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r>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h1> <h1> 山居秋暝</h1><h1></h1><h1> 唐·王维</h1><h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r>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r>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br>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h1><h1> </h1> <h1> 风<br> 唐 ·&nbsp;李峤<br>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br>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h1> <h1> 山行<br> 唐 ·&nbsp;杜牧<br>  远上寒山石径斜,<br>  白云生处有人家。<br>  停车坐爱枫林晚,<br>  霜叶红于二月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