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隔行如隔山。虽都是教师的行当,但语文和科学之间又岂止一座山。这边,常遇于永正,薛法根,阅读,书写,习作; 来到山的那边,邂逅了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庆,马铃薯,酒精灯。清华附小偌大的会场,三四百人参会虽稍显冷清,但会前争相和路老合影的场面却也火爆,他们似乎完全忽视了发言席上独座的老者章鼎儿,也让我这教语文的顿有"事"外"高"人之感。当再次把目光投向发言席的时候,对这位被冷落的老者忽有几分同情。<br></h3><div><br></div> <h3>章老、路老、李老被誉为小学科学三剑客,虽已是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下午,当谈及人工智能的时候,三位老人得意地说,将来如果教师被取代,也是语文数学老师先离开讲台,最后留下的是科学老师,竟毫不掩饰内心的痛快。好在他们不知道台下还有一位纯语文老师,否则,那畅快淋漓或许会有所遏制。尽管自己并不反对这样的猜想,但总觉得自己是混在这支队伍里的卧底。切!</h3> <h3><font color="#010101">章老的ppt并不精炼,许是上了年纪,讲话的所有环节都出现在了屏幕上,琐碎,似是连接,分明又断断续续,读着磕磕绊绊。只能由他讲了,关键处瞟一眼大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他讲了四个小学科学课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一是《空气有重量吗》。老师们的实验是把没有充气的气球和充气气球放置天平托盘上,倾斜,实验成功。这老爷子竟然说这实验没含金量,同时痛批教材编者白痴,把实验完整地呈现在教材上,孩子读一遍书全明白了,等于让孩子只记住了垃圾知识。他给出的设计是,把打气筒,气球,天平给孩子,并提醒,如果打气的话,每次只能打三下,然后填写实验记录。有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样的实验是不是给了孩子更多思考的机会?空气有没有重量的问题会不断撞击孩子的脑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才是实验,不仅有"重量",更有质量!</font></h3> <h3>二是生食和熟食的区别。生的马铃薯和熟马铃薯软硬不同,颜色、味道不同,还能有什么?我暗想。这老头儿竟说一年级的学生也能说出这样的答案,让人一下子没了成就感。他给的课例,直接越过这个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当头一棒: 能列举5条的举手!除了观察研究,你还能有什么辙? 蒙?路已经堵死了。 于是,研究,记录。竟有人写出了9条一一请问你是那路神仙?不得不佩服这样设计,他把孩子推到实验的前沿。孩子观察到了熟马铃薯结构松散,生的剖面有水析出,进而可启发学生质疑:没被水煮过的有水渗出,被水煮过的反而没有水?</h3><h3>生熟鸡肉的实验更是独具匠心。八片鸡肉,留一片做对比实验; 煮七片,每隔一分钟夹出一片,做过程研究。真是煞费苦心。</h3><h3>我有些佩服这老人了,在这不易响起掌声的会场,我使劲为他鼓掌。我预测,他将成为这个会场的新宠。</h3> <h3>果然,中场休息,还没等章老起身站稳,就已被簇拥着合影,再合影。刚刚收起笑容,又再次被提醒: 笑一笑,再笑一笑,咔嚓!</h3> <h3>三是认识土壤的成分。农村长大,教了二十几年的语文,自然也知道此土壤的基本含义。章老展示了孩子们的观察记录,里面记录了草根,小虫的尸体…是啊,土里就是这些玩艺儿,脑子里顿时掠过儿时挖坑玩土的画面: 草根毛茸茸的,轻轻一抖,软绵绵的泥土哗儿哗儿地落下。章老说,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记录,是老师根本没弄清土壤的概念,学生观察记录的根本不是土壤的成分。惊到了没有? 脊背似乎有些汗浸浸的。土壤的成份是什么?章老说,首先是湿润的,含水,可以多种方式验证。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颗粒间的空隙,它有空气; 放到水里溶解可以观察到沙粒,腐殖质…此时方才记起,种子在土壤里发芽必须的三个条件,水分,空气,温庹。前两者不正是讲的土壤吗?两种实验,留给学生的相差多少? 科学,需有态度,有学识。什么是垃圾的实验,垃圾的教学过程,垃圾的实验结论?我们似乎没有考虑过那些绞尽脑汁想出的设计竟被说成垃圾!更有甚者,下午他竟对省一等奖第一名的科学课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而且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有理有据。章老说,垃圾尚可回收,而垃圾的教学渗T孩子童年的血液里,将贻害终生。</h3><div>这老头!章鼎儿!</div> <h3>四是认识矿物。章老说这是小学教材里最难上的一课,难在对矿物的陌生,矿物的许多相似性。他认为上的最好的是一位语文老师。这不禁让自已有些小惬意,尽管不是在表扬自已,但在科学课的培训会上褒奖了一小下语文,就如同告诉大家那发达了的某人是自己哥们似的,微自豪,嘴角可以略微向上撇一撇: 舍我其谁? 扯哪儿去啦?章老说,老师讲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可以让学生查阅经过筛选的资料。孩子们最擅长研究,先让学生模仿介绍某种矿物,意在让学生知道研究矿物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然后根据材料判定矿物的名称。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孩子在不断肯定和否定中经历了一个属于自已的成长过程。</h3> <h3>过滤章老两个半小时的报告,剩下跃动着无数画面的两个字一一学生。这和其他学科是相通的,教师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学生年龄阶段,兴趣爱好,考虑让孩子度过快乐而充实的每一秒。</h3><div>这是那个瘦削的老人告诉我的,他叫一一章鼎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