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梯里遇见大BOSS该怎么办

樊涛仔

<h3>在今天的话题开始前,我先带大家观看一幕职场情景剧,此剧名叫 &quot;电梯偶遇全球CEO&quot;,而这个剧的主角就是我本人。</h3><h3> <br /></h3><h3> <br /></h3><h3>25岁那年,在一家著名的美国制药公司总部,初入职场的我就毫无防备地在电梯里撞见了全球CEO。他到8楼,我到6楼,电梯里就我们俩。CEO和善地向我问好,我当时看着他脸熟,但想不起是谁。我匆匆地回了一句&quot;你好&quot;之后,就面无表情地低下头装作思考人生。</h3><h3> <br /></h3><h3>两人一路沉默着,直到电梯过了四楼,猛然间我意识到他居然是全-球-C-E-O,瞬间心中有如压过一万辆坦克。待我抬起头张开嘴,正想表达什么时,电梯门开了,我只能浑身僵硬地走了出来,一脸尴尬。</h3><h3> <br /></h3><h3> <br /></h3> <h3>  悔青了肠子的我不断地想,我本来可以介绍我自己,或许还可以提一下我来自韩国,基于当时高速增长的韩国市场对这家公司的重要性,或许他还会有兴趣跟我聊几句……然而这次偶遇带给我的唯一收获,就只剩下在接下来的几天不停地跟人炫耀我跟CEO坐了同一部电梯。</h3><h3> <br /></h3><h3>幸好几个月后机会又来了。全球CEO要访问韩国,打算从美国总部找一位能说英语和韩语的翻译同行,结果找到了我。想着第一次的错失良机,这回我暗暗下了决心,虽然我只是被叫去做翻译,但是我绝对不能让自己只是个翻译。</h3><h3> <br /></h3><h3>于是提前几个星期我就开始做准备,我白天继续干销售,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市场分析和研究工作。与CEO同行的每一天,我都尽我所能考虑他的需求,除了做翻译,还主动帮助他回顾当天的会议要点,分析谈判对象的特点,为第二天的会议做准备。访问结束后,我还主动递交了一份对当地市场的详细总结报告。</h3> <h3>不久,全球CEO交待亚太区VP说,&quot;Chris Lee是个优秀的年青人,如果以后亚洲市场有空缺的职位,可以考虑Chris。&quot;九个月后,我回到亚洲担任地区的销售和市场总监,那年我26岁。 </h3><h3> <br /></h3><h3>就这样,我靠着和最大的Boss直接打交道&quot;赚&quot;来了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重大的转折点。可是有很多年轻人碰到老板,可能就如同第一次碰到CEO的我一样,脑袋一片空白,更别提把握机会了。所以今天我要跟那些怕和老板打交道的人好好说一下跟老板的相处之道。</h3> <h3>很多亚洲员工在怕老板这件事上一脉相承,也许是受文化的影响,领导、父母和老师先天具有权威感和震慑感;我们的教育也是重服从、重教化、轻辩论。这种理念伴随着人们从小到大,在一头撞见大老板时自然容易紧张,一脸懵圈,或者假装没看见,或者手足无措。</h3><h3> <br /></h3><h3>直到有一天,我成为CEO,场景的主角换成了我。中午我有时会去员工食堂吃饭,大部分时间人们都远远地绕着我走,即使不小心凑到了近处也赶紧溜走,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刻我像来自孤独星球的人。</h3><h3> <br /></h3><h3> <br /></h3> <h3>可是偶尔总还会有一些胆大的员工端着饭菜凑上来,与我讨论一些问题。越是高层的老板越是孤独,但同时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同样渴望人和人之间的真诚相处。所以看到有人主动愿意和自己交流分享,事实上是非常开心的。</h3><h3><br /></h3><h3>在这些非正式的交流场合中,我获知了这些员工们对职业的想法,对业务的建议,同时看到了他们的勇气和解决问题时展示出的智慧,我对他们的印象自然变得立体而丰满。事实上,每年年底在和我的直接下属做团队人才评估时,这些跟我吃过饭聊过天的人,在同等表现的情况下,大都会得到更高的评价。</h3><h3><br /></h3><h3>老板好不容易出现在你面前,这时候你如果选择躲避,那么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如果你的心态是:这不是很正常吗?人人都怕和老板相处,我也不例外。那么同样,职场中,机会往往就会给到那些更愿意克服这种心态,付出额外努力的有心人。</h3> <h3>切莫脸盲!平常稍微花点时间,记住公司主要领导的脸。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能成为你职场上的贵人。</h3><h3> <br /></h3><h3>除了记住脸,你还要好好地准备一份电梯演讲稿(Elevator Speech),仔细策划怎么在30秒内引起老板对你的兴趣。不要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开口了,却把时间浪费在谈论天气上。</h3><h3> <br /></h3><h3>想想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想想老板们的关注所在,找到共同点,在家反复练习。外企很多高管是西方人,所以平时还要找机会多跟老外接触,不仅仅是练口语,也是要让自己习惯这种对话的节奏和氛围。了解一点他们的文化背景也会很有帮助。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参加像&quot;会议主持人&quot;(Toastmaster)这样的演讲俱乐部,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才。</h3><h3> <br /></h3><h3>好了,一切就绪,只等电梯偶遇。真要遇上这样的机会,到时老板想不记住你都难!</h3> <h3><br /></h3><h3>&quot;怕老板&quot;是一种病,得治。但是单纯破除畏惧心理还不够,你还要做一些令老板印象深刻的事,而不是随大流。不过也有很多同事担心,太刻意在大老板面前表现自己,会不会弄巧成拙呢? CEO们个个都阅人无数,我们很清楚试图与我们接近的人中不乏圆滑的&quot;Yes Man&quot;,但那些态度真诚,又具备与众不同观点的年轻人也会很容易被记住。</h3><h3> <br /></h3><h3>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只要遵循常识即可。</h3><h3> <br /></h3><h3>如果被通知去参加有某位大老板参加的会议,请一定在走进会场前做一些研究,了解这位老板的经历和风格,准备好一到两个他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找机会提出来。老板往往会对有特点的问题留下深刻印象,也许他们一时记不住提问者的名字,但很多老板事后会想办法找到这样的员工,提供更多职业发展的机会。</h3><h3> <br /></h3><h3>另外一个比较讨巧的做法是增加个性色彩,体现出你的差异化。比如当你想向你的老板表示感谢时,你可以写一封邮件,也可以手写一张贺卡,但手写贺卡肯定比邮件效果好。直到现在,我还是保持每年圣诞给我的所有直接下属以及我的老板手写贺卡的习惯。</h3><h3> <br /></h3><h3> <br /></h3> <h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元大跌,当时我所在的公司面临的难题是要不要继续拿出两千万美元投资韩国,最难的一关是要经过美国总部董事会成员的表决同意。</h3><h3> <br /></h3><h3>当时的我只能算是一名中层的地区业务拓展负责人,在现场提供了一些分析数据后正准备退场。可能是因为我的亚洲面孔,一位董事会成员突然叫住我问道,&quot;现在媒体都在报道韩国经济状况一天比一天糟糕,如果那两千万美元是你自己的钱,你还会投资到韩国么?&quot;</h3><h3> <br /></h3><h3>所有人的都没料到,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会落到我的头上。我想了想,回答道,&quot;如果我有两千万美金,根本不会站在这里,早退休满世界玩去了。&quot;这个回复一下子打破了会议室紧张的气氛,引来哈哈大笑。之后我才讲出自己的提议:如果从一个公司长期开拓市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追加投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金融危机而消失,韩国会恢复元气。任何公司此刻撤资实属正常,而如果有一家公司在艰难时刻追加投资,一定会给韩国民众和政府留下好印象。</h3><h3> <br /></h3><h3>最后那位董事说,他本来的期望是我就事论事地分析这笔投资的好处,但我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令他印象深刻,也启发了在场所有的人,最终董事会们做出了继续投资的决定。</h3><h3> <br /></h3><h3>从这件事上我得出的经验是,你可以对业务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跟老板开玩笑,但是要有积极的态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要对风险有所担当。关键时刻,有勇有谋,自然会给老板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h3><h3> <br /></h3><h3> <br /></h3><h3>看,跟老板打交道其实并不难,至少这些方法能帮助你在&quot;偶遇&quot;时好好地装一回。</h3><h3> <br /></h3><h3>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插曲,由于常年通过想像来&quot;练习&quot;电梯演讲,有时候我也会顺着这个思路&quot;练习&quot;遇到大名人该怎么快速反应。美国电影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我&quot;练习&quot;的对象。</h3><h3> <br /></h3><h3>没想到8年前,我真的在一家酒店的电梯里遇到了她。和我20多岁那年在电梯里&quot;完美&quot;错过全球CEO不同的是,这次我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尽管有两个人高马大的保镖在一旁对我虎视眈眈,在电梯到站前我还是成功要到了&quot;女神&quot;的签名。所以,只要有足够的准备,你总能从大人物这里得到些什么。</h3><h3> <br /></h3><h3>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