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成华巧、徐君翠 图:陈卓娅、倪祎露</h3> <h3> 为深入开展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落实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推广地方课程实施本土化经验,11月24日,金华市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本土化研训活动在永康市高镇小学举行,各县市地方课程教研员、骨干教师及我市教师二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h3> <h3> 初冬的早晨天气微寒,高镇小学体艺楼三楼报告厅却暖意融融。8:20分与会人员签到后,纷纷进入会场。在前排就坐的嘉宾有金华市教育局小幼教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兼地方课程教研员毛玉文老师;金华市教育局小学品德教研员邵彩仙老师;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方雄伟主任;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林爱娟老师和各县市小学地方课程教研员。活动由高镇小学成华巧和徐君翠担任主持。</h3> <h3> 8:40分,第一节开始,高镇小学莫焕然老师和二(3)班孩子们共同演绎了《毛毛虫的蝴蝶梦》。莫老师从起源于高镇村的民间舞蹈"十八蝴蝶"切入,带领孩子们发现隐藏在高镇小学校园的蝴蝶元素。</h3> <h3> 再借助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感受毛毛虫不断汲取营养,努力进取破茧成蝶的励志故事。然后运用蝴蝶的意象领悟绘本故事的寓意,巧妙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美丽的梦想,并懂得如何为梦想而努力。</h3> <h3> 紧接着是大司巷小学胡佳忆老师带领高镇小学六(4)班学生《走近胡公》。这是大司巷小学开发的融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走进家乡名人"系列主题阅读课,意在通过阅读透过字里行间了解家乡历史名人,学习传承家乡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h3> <h3> 整堂课,胡老师熟练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文言文的策略,自主、合作学习一篇篇介绍胡公的文史资料,其间穿插影视剧的观看,通过"胡公通"的视频阅读指导。由于文图并茂,情境再创,学生兴致浓厚,生动形象地了解了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伟大而真实的一生,深刻真切地感受胡公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真可谓"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文化味"!</h3> <h3>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永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联章同志亲临会场,他激情澎拜,用洪钟般的声音为胡佳忆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的点评,还作了"讲胡公,学胡公"的精彩讲座。胡会长的讲座声情并茂,震撼人心,让全场老师都深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贤人的力量,家乡的力量!<br /></h3> <h3> 高镇小学所在的高镇村是传统民间舞蹈、非遗项目之一"十八蝴蝶"的发源地,有着浓浓的地方文化特色。学校以"蝴蝶文化"为主线,设计开发了一系列课程。上午最后一项活动,高镇小学吕芳华副校长跟与会老师们分享了《"毛虫与蝴蝶"儿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她主要从"毛虫起步种下蝴蝶梦""艺术整合丰富蝴蝶梦","科学探究深研蝴蝶梦""主题活动畅想蝴蝶梦"这四大方面,让与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高镇小学丰富多彩的蝴蝶课程。有目标、有内容、有整合,又有序列,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课程中享受着成长的收获与快乐。 </h3> <h3> 近两年高镇小学的拓展性课程开展得扎实有效,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校园主道两侧的校园展板静静地述说着成长的历程。 多一份期待,给孩子一个舞台,还你十倍精彩。<br /></h3> <h3> 下午场的活动在高镇小学《多彩课程 多彩的我》展演中拉开,真可谓精彩纷呈。</h3> <h3> 主持人(从左至右):楼宸煜 徐可</h3> <h3> 开场的《葫芦丝真可爱》,整齐的队列、悠扬婉转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曼妙的情境。</h3> <h3> 英语配音秀《Boss baby》绘声绘色,地道的英语口语,语言模仿称得上惟妙惟肖。</h3> <h3> 民间舞蹈《十八蝴蝶》色彩艳丽,造型丰富,优美动人的舞姿似水流淌,江南韵味优雅翩然。</h3> <h3> 礼仪秀《good time》动作整齐划一,造型百样多变,尽显礼仪之光。</h3> <h3> 啦啦操《快乐少年》动感十足,活力无限,运动的魅力一览无遗。</h3> <h3> 婺剧表演《百花公主》《樊梨花》。</h3> <h3> 小学员们扎实的基本功,栩栩如生的公主、女将舞台形象,令人回味无穷,听说这两项成果还获得过大奖呢。</h3> <h3> 童话剧《老虎照镜子》,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演绎得淋漓尽致,意犹未尽。</h3> <h3> 情景剧《静静打开一本书》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琅琅的书声赋予学校的日常以意义,把校园装点得更加精致动人。</h3> <h3> 之后,毛玉文老师就"地方文化拓展性课程"方面高屋建瓴,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建议。她主要从三个层面带给了大家更深的思考:一、地方课程活动主题;二、实施的形态;三、目标的把握。<br /></h3> <h3> 毛老师特别强调,浙江省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提出家乡情怀,爱家乡是具体的概念,我们需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通过探索、体验,做有根的教育。地方课程的实施是活动的、综合的、整合的,非学科性质,最终归属的是德育课程。在目标的把握上,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明确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本土情怀、大气的人。毛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本土化指明了方向。<br /></h3> <h3> 活动最后,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地方课程教研员应向红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小结。她认为小学地方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课程结构模式,如何实施更有效,更能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一要研究课程学习的内容;二要探索学习的方法策略。相信有毛老师这样的专家指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地方课程实施本土化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应老师话语虽然不多,但字字有力,也更坚定了老师们走地方文化课程之路的决心和信心。相信只要多一份用心,少一份应付;多一份思考,少一份形式,相信每个学校都能在地方课程上走出一条本土化的特色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