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聚首、相逢在蚌埠、共叙部队情(二)

锡林

<h3>  <b>三、11月11日上午: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b><h3></h3><h3> 11月11日上午,我们参加6537部队大团聚的100多人参观游览了蚌埠“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h3><h3>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它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h3><h3> 我们来到了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大门两侧的宣传标语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追寻革命足迹、重温革命岁月”,“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h3><h3> 是的,重温父辈的丰功伟绩,弘扬传承革命传统,这应该是我们此次聚会的主题内容。</h3></h3> <h3></h3> <h3>  今年4月20日至4月21日,在渡江战役发起68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三姐妹曾专程来到了安徽省无为县,来到了68年前父亲与他所在的27军横渡长江的地方,我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寻找着那方红色印记,我们乘坐汽轮横渡长江,我们到达了长江南岸。4月22日,我们还参观了合肥市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h3><h3> 在此之前,我在查看渡江战役资料时得知,1948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提出了渡江作战的战略方针。为完成渡江作战方略的谋划,“渡江战役总前委”(沿用了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于1949年3月22日从徐州来到了已获得新生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冲地的蚌埠孙家圩子。4月初,“渡江战役总前委”又由孙家圩子移驻安徽省肥东县窑岗村,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h3><h3> 今年4月,我们姐妹重走父辈渡江路,我们没有到达“渡江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今天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也算是弥补了我们心中的遗憾,感觉不枉此行。</h3><h3> 在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大门前有一块巨石,上面写有“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几个红色大字,它是由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题写的。迟浩田将军在渡江战役中,是父亲所在的27军79师235团三营七连指导员。</h3> <h3>  我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影纪念。</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走进大门,视野开阔,院内有一个大花坛。据介绍,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占地20.4亩,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1100平方米。</h3> <h3>  我们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h3> <h3></h3> <h3>  走进纪念馆,迎面看见的是渡江战役总前委五位领导人的巨幅画像。这五位领导人分别是: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h3> <h3></h3> <h3>  我们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依次进行了参观。</h3> <h3></h3> <h3></h3> <h3>  纪念馆内有大量的图文展板,展板上的历史老照片把我们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中,让我们直观的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h3> <h3>  大家都看得很专注。</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纪念馆内不仅有大量的历史老照片,还展出了革命文物原件,解放军战士使用的枪支等物品。</h3><h3>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孙叔叔情不自禁的端起了枪。</h3> <h3></h3> <h3>  在纪念馆里,有一幅硅胶雕塑作品: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人正围在桌前议事,墙上挂着大幅的作战地图“渡江战役前敌我态势及我军基本决心图”,这个雕塑作品中的人物表情栩栩如生。</h3><h3> 通过参观纪念馆,听取讲解员的介绍,我对渡江战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3><h3> 渡江战役,又称京(南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开始,至6月2日结束,由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它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淮海、平津、辽沈三大战役胜利后,乘胜追击国民党军队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场重要战役。</h3><h3> 在渡江战役中,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即渡江战役)实施纲要》就是在蚌埠市孙家圩子村诞生的。</h3><h3><br></h3> <h3>  渡江战役总前委重要决策地为何选在蚌埠的一个小村庄呢?</h3><h3> 这要从孙家圩子村的位置说起。据史料记载,当年的孙家圩子村由东、西两个自然村组成,约有50户人家,时属凤阳县徐桥乡(现蚌山区燕山乡),在蚌埠市区南约11公里处,东距津浦铁路约10公里,西距淮南铁路约4.5公里,北抵淮河约13公里,南达长江前线170公里。</h3><h3><br></h3> <h3>  孙家圩子村位于海拔约160米的西芦山南麓,村子东北方向有连绵起伏的老山、耐山、龙旦山、大曹山、小曹山,庙山、窑山为屏障,名为山涧湾的小溪穿村而过,村子还有一条连接南北的小公路,北达蚌埠城区,南通淮南铁路线上的武店。而在村庄北侧,有块可停放几十辆汽车的空场地。</h3><h3> 位于丘陵地带的孙家圩子,坡度起伏平缓,既能隐蔽部队,又行动方便,既可避免战时军事机关遭受敌机空袭,又便于集中指挥,可谓集机动、隐蔽于一身,从而成为战时军事机关驻扎的理想地点。</h3><h3></h3><h3><br></h3> <h3>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了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区。</h3> <h3><font color="#010101">  孙家圩子旧址原有建筑均为泥土建造,由于长期受风雨浸蚀,且年代久远,旧址建筑损毁较严重。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是于2004年立项建设的,在尊重历史、保持原先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建造完成,并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font></h3> <h3>  据资料介绍,1949年3月20日,总前委先期设营人员就已到达这里,为机关和首长的进驻进行前期准备。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架电线、借用具、支灶台、购柴草,并准备好了房子。</h3><h3> 3月22日,从清晨起,就有几十辆吉普车驶进这个村子。当天下午,邓小平、陈毅、谭震林到达,分别住在孙敦荣、孙敦兰、荣克先家。张震、唐亮和稍后到达的粟裕分别住在孙敦其、孙乃和、荣夕传家。电台、电话总机设在孙敦海家。机要、秘书、总务部分分别设在孙敦俊、荣夕刚家。三野司令部作战室设在孙本汉家,四周墙上挂满了地图。</h3><h3> 在这里常住的有华东局的办事机构和三野的司令部、政治部等工作部门。一时间,附近村庄几乎住满了部队,人数达千人之多。更令大家高兴的是,淮海战场上缴获的发电机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令机关驻地第一次用上了电灯。</h3> <h3></h3> <h3>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区主要由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大食堂及会议室组成。</h3> <h3>  这是邓小平住处。</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这是陈毅住处。</h3> <h3></h3> <h3>  这是张震住处。</h3> <h3></h3> <h3>  我注意看了一下,邓小平、陈毅、张震住处的房屋结构,屋内的布局、设施大致相同。</h3><h3> 同行的蚌埠发小刘海鸣告诉我们,蚌埠农村的房屋结构大体是这样的。</h3> <h3>  这是会议室。</h3> <h3>  《京沪杭战役(渡江战役)实施纲要》应该就是在这间会议室里研究制定的。</h3><h3> 从1949年3月22日到4月4日,短短13天的时间里,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以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同志为领导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孙家圩子村研究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方案,全面部署渡江战役。并由邓小平同志在此亲自拟定了渡江战役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即渡江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由粟裕、谭震林、刘伯承分别指挥的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分路突破国民党军江防,从而把中央军委提出的渡江作战的战略设想变成渡江战役的实施蓝图。</h3><h3> 1949年4月初,粟裕、张震等率三野机关离开孙家圩子,到达泰州以南的白马庙。邓小平和陈毅则率总前委指挥机构,由孙家圩子移驻安徽省肥东县窑岗村,在那里指挥了4月20日开始的渡江战役。</h3><h3></h3> <h3>  在孙家圩子,第三野战军签发了《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2号),对各部战斗序列、渡江区域、作战任务和追击目标作出了明确界定。并确定由第7、第9兵团和第8、第10兵团分别组成东、中、两个集团,与由第二野战军组成的西集团并肩进行渡江作战。</h3><h3></h3><h3> 在孙家圩子这里,陈毅司令员向张爱萍传达了中央军委命令,任命张爱萍为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祖国的海上钢铁长城由此奠基。</h3> <h3>  想着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即渡江战役)实施纲要》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我也情不自禁的坐在了会议桌前。</h3><h3></h3> <h3>  这是大食堂。</h3> <h3></h3> <h3>  如果我们生活在当年,如果我们是当年孙家圩子村的村民,也一定会做这样的支前工作吧。</h3><h3></h3> <h3></h3> <h3>  这应该是当年喂战马的马槽了,我仿佛是看见了战马疾驰、昂首长啸的场景。</h3> <h3>  望着这里的热土、望着孙家圩子的村舍、望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当年这个弹丸小村异常热闹的场景。</h3><h3></h3> <h3>  徐八达叔叔,您在镜头里又看见了什么场景呢?</h3> <h3>  那里有一门大炮,引起了小果果极大的兴趣,一定要奶奶抱着他看个仔细。</h3> <h3>  我们的老兵叔叔、老兵大哥更是好汉不减当年勇,他们也仿佛是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战争岁月,回到了战斗岗位上。</h3> <h3>  黄瑞财:“报告连长,我保证完成任务!”</h3> <h3>  战友们:让我们在这里合影纪念吧。</h3> <h3></h3> <h3></h3> <h3>  参观蚌埠“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让我们对父辈们当年的英雄壮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感染和净化,这是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h3> <h3></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