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后的三毛

Sadie

<h3>年前买了辛唐米娜的《二三毛》,严格说来是两本,其中一本是非买品的附赠本,本想买本小说来看,可不知道怎么就买了这本书,可能只是看了下书名而已。</h3><div><br></div><div>高中到大学有很长一段时间很迷恋三毛这个女人,小时候还以为她跟李乐平笔下的三毛是同一个人,后来才知道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一个是漫画人物。两个相去甚远的人被我在自己的无知年代给硬生生的扯在了一起,就因为名字相同,他们在我的想当然里合二为一的存在了很久。</div> <h3>后来才知道,三毛是个很有名的女作家,四十来岁在自己的卫生间里用自己的丝袜结束了自己。特意去找三毛的资料和她的作品来看可能也是因为她自己杀死了自己,而我很想知道一个等不到老死就死去的女人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描述怎么样的生活?</h3> <h3>最喜欢看的是她写有關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那段她和荷西结婚前前后后的岁月,一段很令人向往的日子,甚至荷西死后她处在极端痛苦里的日子都是我经常喜欢想象的,想象她一个人在海边房子里怎样的打發每一个白天与黑夜。这样的想象以致让我对非洲那片神奇地域很是向往,很想去看那个有着难以想象的阳光和沙漠,有着壮丽日出日落的地方,看三毛的那段时间我也找了很多有关非洲的书来看,尤其喜欢看介绍非洲自然风光和人文的书,虽然我们听到看到更多的是非洲土地上大部分地区的干涸和贫瘠,但是更吸引我的是非洲草原奔跑的动物和热带雨林。有一次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我想去非洲,还被她们取笑说小心被拉去做了酋长夫人。她们能这样想这样说也许就是在他们的印象中非洲就是贫穷,落后,野蛮的代名词,可我就是被她美丽的风光和近乎原始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很想走进她,去探知一个比三毛眼中更不同的非洲,但这种好奇心在我这里也只能是想象。</h3><div><br></div><div>我没有三毛那么幸运,有机会去到西班牙,她更幸运的是在那里碰到了荷西,一个比他小五岁却给了她人生中最宽容和包容的爱,我一直在想,如果荷西活着他们能不能走到最后,他们也吵架,也会冷战,他们的家庭生活似乎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每日也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烦扰,也会因为文化地域差异而有很多分歧,但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却又是那么的不一样。</div> <h3>以前对三毛的了解只是从她的作品里得到,现在看另一个人笔下的三毛,她却又让人有另外一种感受,以前我眼中的三毛是一个很自我,很自由,很有才气也很漂亮的女人,而现实生活中,少年时期的三毛任性又自闭,是一个内心极端孤独与痛苦的女孩,她不是我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漂亮,但却有着吸引人的个性,她很享受被人爱,但又很怕被人爱,除了她的油画老师顾福生。所以她的结局也似乎是注定的,也许她的性格决定了她即使被很多人爱着,她也会在绝望中杀死自己。不过,不同的感受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她还是那么自我和有才气。</h3> <h3>我有时有点恼三毛,恼她对父母一味的依赖,她一直很少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她一直在学习,一直是父母供养着她,她也试图努力去养自己,但都不得,所以她就很节俭,舍不得买衣服鞋子,她的鞋子穿到烂了,下雨天鞋子漏水,用塑料袋套脚也不舍得丢掉,看到这里还是让我有点心酸,一个远离父母的人那样的艰难生活。即使如此窘迫,她还是那个三毛,不会零度忍让,到一定时间就得爆发,就像她对待她的舍友和她的邻居一样,这样的三毛才是有血有肉的三毛。</h3> <h3>三毛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对三毛的爱让我有时候觉得那是一种溺爱,他们有时让我感到可悲和可怜,他们一直很努力,但他们最终还是没留得住她。三毛是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所以他们对她一直是如此宽容,也许较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束来说是近于放纵的,也许他们是我们现在孩子眼中想要的父母。</h3> <h3>三毛父亲总想在女儿的身上发现一些可以让她谋生的技能或特长,所以她所想做的他都会支持,文章中有一句三毛父亲说的话被在很多地方重复着:爸爸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但是还是愿意花时间来陪你。陪伴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父亲对三毛很用心,可对当事人三毛,一个自闭,孤独,感觉没人理解的孩子来说感受的却是另一種意思和味道,父母的慈爱和对三毛的所有作为都加重了三毛的罪恶感,他不能理解她,所以一味的给予,她也不能感受他,所以无奈的接受!也许,不被理解的爱本身就很可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