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你来听我说。如果你到小城来,一定收获多。……<div> 没有华丽的诗篇,只有真实的讲述。还原古镇的历史,再现碧口的辉煌。 <div> 从明朝晚期说来,那时的碧口只有十几户张姓人家,他们靠种地为生,就住在冯家沟,就是现在的碧口幼儿园下来中街段。现在张家的后代还有人在此居住。<div> 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水运的巨大优势,人们从四川的昭化沿白龙江不断向上开拓航运,先到中庙的行店,又到肖家的漩滩和石龙沟口的码头上,最后开拓到碧口(碧峪口)。人们甚至一段时间将船拉到了玉垒的筏子坝,在那里建了码头,并兴旺一时。但在乾隆年间(乾隆47年?)后期一场特大洪水将码头冲毁,从让水河冲出的大石头又将航道堵塞。人们只好又退回碧口码头。到乾隆年间碧口的水路码头已经形成规模。逐渐成为甘肃省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和货物集散地。</div></div><div> 大家看到的这张纤夫拉船的照片,就是碧专业摄像师尚全连老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拍摄。那时刚解放的碧口,铁路和公路都还没有通,航运还是非常发达的,大家从这张清晰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短短的1000米不到,就有六七艘上行开往碧口的船只,由此可见碧口航运的繁忙。你看那些船工(纤夫)上身裸体,下身裤衩。他们每个人都拼尽全力的拉船。这就是碧口船运史的真实写照。白龙江水的咆哮声和纤夫的川江号子声汇集成碧口历史进程的交响曲。所以说是白龙江的眷顾和纤夫的拼搏成就了碧口的兴旺和繁荣。重要的历史再说一遍。是成千上万纤夫们的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碧口历史的辉煌。</div></div> <h3> 白龙江滩连滩,滩滩都是鬼门关。从昭化到碧口两百里白龙江水路,是整个碧口到重庆船运最艰难的地段,由于白龙江浪高水急,滩险众多,上行的船只遇到险滩时,往往是几只船的纤夫大家一起才能把船拉上来,这叫上滩。而下行的船只过险滩时,这叫闯滩。还有个别特大险滩,如余家湾以下的石洞滩有的时期就是几只船的纤夫大家一起也把船拉不上滩来。船工们只好把船上货物搬下船来,空船拉上险滩,再重新盘货上船。这叫盘滩。</h3><h3> 白龙江险滩众多,我就给大家讲述其中一个吧。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现在的碧口汽车站、公安派出所、供电所这一段地名过去叫母猪弯,这段的河流就叫母猪滩,在母猪滩的急流江中间有一个大的暗礁石和许多小礁,人们叫它母猪石。这个位置大概就是在现今的白龙江大桥附近。大家不要看现在的白龙江风平浪静,过去这里可是江窄水急的大险滩,又由于急流的江心有一窝母猪石暗礁,是白龙江的第一险滩。这个险滩的母猪石暗礁可是打翻了无数的船只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人们又叫它死亡母猪滩。该险滩就是跑船人的噩梦。这群江心暗礁石直到解放后人民政府用大量炸药才于炸毁,从而使航运更加畅通。</h3> <h3> 在白龙江上纤夫拉船相当艰难辛苦,从昭化到碧口这200里水路,不仅险滩众多,而且两岸悬崖陡壁道路非常难走,纤夫拉船时而在水中,时而在悬崖上。所以大家看到的纤夫大都是赤身裸体,只穿一条三角裤衩,这是为了攀崖涉水的方便,遇到险滩时需要几只船的纤夫们齐心协力把船一艘艘的拉上滩。只说昭化到碧口船运这段也要走20--30天。。大家从老照片看到的岸边简易的木房,那是专为船工纤夫们服务的旅店和饭馆。……。当纤夫们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把船拉上母猪滩到达碧口码头。这个时候纤夫的爱是什么??????是一大碗清汤寡水的碧口豆花饭,豆花饭既能充饥又能解渴,就是纤夫的最爱。所以说碧口豆花饭是个船来品,他是随着纤夫的脚步一步步的从四川重庆转到碧口的,成为碧口名小吃。</h3><h3><br></h3> <h3> 这是碧口白龙江畔滨江公园(过去的碧口码头)的雕塑“盼归”,你看年轻的妻子怀抱婴儿,她独自站在白龙江边,神色凝重的面向碧口第一险滩(母猪滩)张望。她可能是在目送乘船出门挣钱的丈夫,也可能是在盼望出门做生意平安归来的夫君。</h3> <h3> 公元1971年3月18日,请大家记住这个日子,这是白龙江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被人们截断,白龙江按照人们的意志改道从人工导流洞中流出。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修碧口电站白龙江被截断的真实写照。这次是用60吨TNT炸药装入八盘山体内一个丫字形的平洞内,而且在装炸药前小编有幸还参观过此洞。这次定向爆破的工程师,是一个女工程师叫张鸿岫,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她应当是我国首批定向爆破专家。由于计算准确,装药量精准到位。定向爆破非常成功,八盘山被炸掉一半,白龙江被完全截断。而且爆破对周围的工程建筑设施没有一点破坏。真是一个奇迹。</h3> <h3>碧口水电站,装机容量三十万千瓦,坝高101.08米,库容量5.2亿多立方米,是一个土石混合坝。在建时为亚洲第一土石混合大坝。1976年第一台机组发电。</h3><h3> 碧口电站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成的,经历了许多磨难。它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一个特殊工程。前前后后将近20年才全部完工。真是非常不容易。</h3><h3>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当时发生的一个大事件。由于定向爆破的成功,五局军管会主任刘喆司令员(文革期间五局实行军管,刘喆是正师级司令)受到极大鼓舞,以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口号为最高指示。提出力争电站要在一九七三年发电,要打破反动学术权威的洋框框,洋教条,要用冲天的革命干劲加快电站的建设。大坝最重要的基础防渗处理被他强行省略掉了。负责大坝施工的一批工程师被关进牛棚学习和改造去了。由于这一重要的工序省掉,大坝当然进展神速,一年多下来大坝快到预定高度。这个时候他要大坝总工程师(曹楚生)签字验收,面对不是自己设计的大坝,工程师坚决不从,并告诉他这样大坝将来储水后肯定会垮坝的。会对下游的人民财产遭受巨大的灾难。这个工程师真是令人敬佩,不管他怎样威胁利诱,也不怕再次被关进牛棚,就是不从。始终坚持真理。恰好这个时段,在我国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正好也在装机过程中,在吊装发电机转子时,工程师认为钢丝绳承受不起转子的重量要求换钢丝绳。也是军管会领导听信一个所谓老工人的建议认为认为钢丝绳没问题可以吊装。结果一百多吨的发电机转子在空中钢绳断裂,把发电机转子定子都砸了个稀烂。这是一个震惊全国的大事故。中央领导愤怒,看来不重视科学,不尊重科学的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呀。随之而来的是水电部责令碧口电站大坝返工,从新作基础防渗处理。人们又把筑的像山一样高的大坝重新挖开按设计要求做防渗技术处理。这样一来一回的折腾电站又给耽误了三年多。</h3><h3> 其实大坝耽误三年并不要紧,如果那样的豆腐渣大坝真的验收合格,到储水发电时,等水位到一定高度时肯定垮坝。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吧,一百米多高的土石混合大坝被冲垮的情形,那将是5亿多立方米的库存水量倾刻而下,几十米高的特大洪水将首当把碧口冲的片瓦不留,而从碧口以下白龙江乃至嘉陵江到重庆段沿岸人们的生命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真是不可估量。现在看来真不敢想象。</h3> <h3>丁德隆: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是蒋介石的王牌嫡系部队。1933年到1935年在白龙江下游一带住防,旅部就设在碧口。这主要是蒋介石为了防止红四方面军向北发展和限制四川地方军阀扩充势力范围的举措。丁德隆在碧口的这几年还是很有建树的。扩建碧口街道、修改河道、建设碧山公园和动物园、打击贩毒吸毒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如果不是抗战开始他调防离开碧口去抗日,他可能在碧口建起了军事学校,那可能就是黄埔分校。此人和红军作过战,为抗战出过力。抗战结束后任集团军司令,中将军衔。之后退出军届隐居。作为历史人物丁德隆在碧口人们心中有很好的印象。人们时常念叨他。</h3> <p class="ql-block">蒋本兴:老红军,健在的103岁的老人,一个高寿老者,这可能是在碧口工作过并做出贡献还健在的最老寿星吧。是碧口水电站修建时水电部第五工程局局长,而且自始至终的把碧口电站建设完工才退休。蒋老是从一个昔日的小红军战士成长为一个战将的,后又作为一个搞水电工程的局长,战争年代他能征善战并且资历老,由于缺少文化只是个厅级局长,而他的部下有部级干部的。他虽然文化不高,但非常器重知识分子。在他当局长期间也是文革最猖狂的时期,他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这批知识份子免遭更大的迫害。但他又是一个童心未眠的老头,他能为工程上的一点小事和民工吵架,民工们可怎知道他是个局长,只知道它是一个多事的老头。总之,蒋老就是一个可亲可爱的有故事老者。我们记住这个为碧口建设作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也是我们的福分。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小编想特别讲述一下,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为修碧口电站,水电五局有2万多3万建设大军居住碧口,那时的生活条件、施工条件都非常艰苦。又由于文革的干扰等原因,碧口电站从勘探设计到建成前前后后将近20年才全部完工。这些建设者们大多在碧口待了十几年,直到80年代中期他们才移师白龙江下游去修建宝珠寺电站。这些建设者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碧口水电站。现虽客居他乡。但他们从心理和情感上早已把碧口当做他们自己的第二故乡来怀念。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况且是为你建了一座大神。我们碧口人们应该用感恩的胸怀欢迎这些昔日的建设者故地重游,热情款待他们来走亲访友,看看今日碧口美好的变化。给这些碧口电站建设者们留下美好的记忆</p> <h3>石根华:国际岩石力学的创始人,国家大工程计算中心首席科学家。</h3><h3> 石根华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文革开始后于1967年下放到碧口西北勘测设计院白龙江勘测设计大队当开挖工,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一直在碧口水电五局工作。为碧口电站的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h3><h3> 碧口电站发电厂房背后八盘山体内有个长60米,宽20米,深100多米的巨大深井,叫调压井。这是为防止压力管道产生水锤的创新设计。当时在修建开挖这个调压井时遇到了诸多困难。简单的说就是在山体内工人找不准开挖方向,不是挖多就是挖少。还有岩石的稳定掌握不准,什么时候该开挖什么时候该浇筑等难题。难能可贵的是石根华硬是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了上述难题,他创立的赤平投影方法和岩石块体分析方法,被认为是国际岩石力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岩石工程实践专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碧口水电站的调压井给他搭建一个平台,让他施展才华,名扬世界。</h3> <h3>曹楚生:著名水利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1月19日病逝,享年91岁)1969年――1974年,水电五局任总工程师。正是由于他和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拼命坚守,终于把豆腐渣一样的大坝扼杀在摇篮中。而浴火重生的的大坝更加坚实强大。按万年一遇洪水保坝设计。这是最高的防洪标准。小编用一个事例讲述下防洪标准概念。碧口电站从1976年发电到今有41年了,这期间碧口也发生过几次大洪水,而碧口电站的泄洪量从来没超过每秒3500立方米流量,碧口电站设计的保坝流量是每秒7600多立方米流量,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发生的最大泄洪量还远没达到设计最大泄洪量的一半,同时水库还有3亿多库容可以调节水位和措峰。所以,碧口水电站是非常安全,它就是碧口人们的保护神。人们应当记住为碧口水电站做出贡献的曹楚生院士和所有电站的建设者。</h3> <h3>张锡田:碧口的百岁老人张锡田老先生,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一1945年为碧口镇镇长。抗战那几年,碧口的水运非常繁忙,是碧口经济最为繁华,最辉煌的时期。并通过碧口码头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重庆运送了大量的战略物质。为抗日为碧口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1949年10月23日(农历)碧口解放。张锡田积极为解放军筹款筹粮,并担任了为解放军后勤供应的领导,保证了解放军的后勤供应,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贡献……。就是到上世纪90年代初70多岁的老人还自费到杭州考察学习龙井茶加工技术,并买来龙井茶加工设备。他是最早提出学习龙井茶加工技术并付诸行动的民间人士。现在老人身体健康,耳聪目明,头脑清晰。是碧口的活历史、活地图。老人一生历尽沧桑,但他始终严以律己,宽厚待人,非常受人尊敬。给儿孙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现在大家族五世同堂,其乐融融。到目前为止是碧口土生土长唯一的百岁老人,是家庭也是碧口福祉。</h3> <h3>老船工(纤夫)祝继江,老人今年90高寿,从小就在白龙江嘉陵江一线跑船,当过船老板,也做过纤夫,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他人生辉煌的时候自己有了船,是船老板。但船被打翻后又从纤夫做起,船工、艄公(船长)都做过。风风雨雨的人生,跌宕起伏的命运,但他从没有放弃过抗争。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有了自己的船。他是一个真正的水手。看成败,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h3> <h3>小编和老船工合影</h3> <h3>邱国祥: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碧口地区的茶叶都是以炒青茶为主。碧口的茶质虽然很好,一般也就几块钱一斤。茶叶附加值很低。在张锡田老人的引荐下,邱国祥几次到杭州考察学习龙井茶加工技术,并连续三年高薪聘请杭州茶艺师到马家山传授茶叶加工技术。培养了大批龙井茶加工技术骨干人才,并很快普及全马家山地区。茶叶的产值也从过去的几元钱一斤,变成几十元几百元一斤,甚至几千元一斤。茶叶增值了几十倍。现在碧口绿茶系列名扬省内外,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和好评。邱老先生功不可没。</h3> <h3> 碧口的特有生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娃娃鱼)。(有养殖证和经营许可证)照片拍摄于2014年5月,当时有30斤了,是从6两重经过7年多养殖大的。现在这条大鲵长到60斤了,我快抱不起它啦。</h3> <h3> 碧口人们是幸福的,千里白龙江恩赐碧口镇。从郎木寺到昭化一千余里的白龙江沿岸有众多的城镇,只有碧口镇始终像百姓的幺儿一样受到白龙江的更多的眷顾。古有精神文明的产物王爷庙,今有物质文明的碧口水电站大坝,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碧口人们带来福祉。白龙江这条碧口人民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始终滋润着碧口人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小城镇。并且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惹人喜爱。</h3> <h3> 从碧口上游3公里的电站大坝水库将白龙江水经过沉淀流出,又由于碧口下游10公里的麒麟寺电站大坝将水位抬高,尾水正好到碧口滨河公园。白龙江在碧口段一下富有了灵性,咆哮的白龙江在碧口突然平静舒缓了。江面平静,江水碧绿清澈,总是那么惹人喜爱。从空中俯瞰,碧口如同一个美丽的湖畔小岛镶嵌在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上面。夏日如果你到滨河公园来走一走,那清新的夏日凉风,平静碧绿的江水,四周的青山环抱和湛蓝的天空,总能给你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你有时间再到美丽的茶山去看看。在景色怡人的龙池钓钓鱼,沏杯清茶,游览秀丽的茶山,呼吸弥漫着茶香的清新空气,尽情享受茶园风光。晚上就住茶园小木屋别墅。让你也体验一下当神仙的感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