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以色列

胡晓光

<h3>在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有一处古老又神圣、美丽又悲伤、现代又传统、和平又纷争的地方,那就是以色列。再次访问以色列,不为别的,只为尽情领略以色列独一无二的美。“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h3> <h3>从约旦过境,首先到达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据说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h3> <h3>站在橄榄山上眺望耶路撒冷,这是访问以色列最经典的篇章。橄榄山,在耶路撒冷旧城东面,主峰海拔808米,该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根据古犹太传说,弥赛亚时代将在此山开始。因此,数世纪以来,该山坡成为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周围遍种橄榄树。</h3> <h3>四年前的我们第一次来耶路撒冷,在橄榄山上听博学的女导游给我们讲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今天的耶路撒冷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繁荣城市,也是中央政府所在地。</h3> <h3><font color="#010101">耶路撒冷,一座被征战千年的城市。征服者来来去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和宗教。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圣地,当上帝耶和华、耶稣基督和真主安拉聚集在同一块土地上时,世界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像耶路撒冷这样令人沉思。</font></h3> <h3>从橄榄山顶,沿着棕树主日路走到半山坡就到了主泣耶京堂。</h3> <h3>站在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的主泣耶京堂,眺望阳光照耀下的耶路撒冷全景。那对老人的身影被温暖的阳光投映在古老的耶路撒冷,宁静美好。</h3> <h3>由多国捐款修建的万国教堂,教堂的16个穹顶代表16个国家。</h3> <h3>喀西马尼园,就在万国教堂旁,据说是耶稣被犹大以亲吻暗号出卖的地方。现在的喀西马尼园,鲜花四季盛开,橄榄树也有2000多年的树龄了。橄榄树老了,会从树根长出新枝,长年累月,生生不息。以色列的国徽上饰满了橄榄叶。</h3> <h3>鸡鸣堂,是彼得于耶稣被捕后三次不认主的地方。后人不忌讳先贤的过失,建立了这座圣彼得鸡鸣堂。</h3> <h3>这个雕塑形象地讲述着那个著名的宗教故事</h3>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苦路14站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后到达基督教圣地——圣墓教堂。这是到访耶路撒冷的经典线路,也是朝圣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的圣城遗址,对三种主要宗教都有神圣的意义,走在耶路撒冷的任意角落,都可能踩在千年宝藏的遗址上。</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朝圣的路上,充满了最市井的生活气味,或许这就是宗教背后真实的生活。</p> <h3>我没有刻意记录苦路每一站,沿途看到的是现实的生活,听到的是历史的回音。耶路撒冷,一座城池,几千年的历史,两个国家和地区的纷争,三大宗教的圣地,四块种族分区聚居地。每当黄昏,整个城市弥漫着金色的光泽,明亮而美丽,圣城之圣愈发迷人,金色耶路撒冷由此得名。</h3> <h3>苦路,这是第几站?</h3> <h3>在小巷里穿梭的人流中,分不清那个是朝圣的,那个是观光的,那个是原住民。宗教是有不同,生活需要包容,生命应该尊重,灿烂的笑容是大家都乐见的。</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牵着孩子的手,走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小巷里。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span></p> <h3>圣墓教堂大门外朝圣的人们。两千年的教堂艺术在这里齐聚一堂,跨过一道门就如同跨越数百年历史,各大教派的风格叠加在这座教堂中,教堂的中心则是耶稣升天的地方。里面人山人海,朝圣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圣地之圣!</h3> <h3>四年前的这里,烛火纯净。</h3> <h3>四年后的这里,烛火依然。</h3> <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教徒,依然怀着崇敬的心参观教堂。走出教堂,坐在门外的台阶上,看着不同肤色、民族、语言、国家的人们进进出出,不由得感慨宗教的影响是如此之巨大。</p> <h3>参观大屠杀纪念馆。那个狭窄的山峰设计,形象的反映了犹太民族艰难的生存环境和顽强不息的奋斗。第一次去,看得泪流满面;第二次去,仍然无法控制地悄然泪下。祈祷以色列人民安居乐业,世界和平美好!</h3> <h3>参观“儿童牺牲供养馆”。那个球型的馆体,那些天真无邪的脸庞,黑暗苍穹里的繁星,如泣如诉的声声呼唤,足以唤醒任何人的良知。在二战期间,有900多万犹太人被迫害,有600万犹太人被迫害死,其中150万是儿童。</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墙,犹太教的神圣之地。现存60米长的西墙,是圣殿两次修复又两次被毁仅存的遗迹,象征犹太民族1800多年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都会来到西墙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也被称为“哭墙”。在这里,“哭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这是离上帝最近的时候”。西墙的墙缝塞满了人们写给上帝的纸条,我们也写了纸条塞在墙缝里,表达对世界和亲人的祝福。</font></h3> <h3>一个身着传统服装的犹太人牵着孩子走过西墙广场,迈着安静和谐的步伐。</h3> <h3>一个母亲牵着三个天真可爱的女孩走过西墙广场,喃喃的细语、轻快的脚步、碧绿的衣裙如春风一般映入我的眼帘,美!</h3> <h3>站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仿佛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那些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那些不可一世的帝国都曾是这座城池的征服者,他们争先恐后的崛起,又不可避免地衰亡,残存的城墙基石上记录了每一个英雄的功绩,也记录了每一次杀伐与死亡。于是就有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历史,并不是过眼云烟;现在,和平是如此的美好!</h3> <h3>许多情侣和家庭都喜欢在西墙外的广场合影,宗教之外是人们平常的生活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h3> <h3>在西墙,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在广场,我们重新被生活拥抱。</h3> <h3>锡安山,朝南,这里代表着犹太人的梦想,以色列的荣耀。我们从大马士革门进入古城,去参观大卫塔。在三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大卫的、会玩音乐的少年用石头和弹弓击败了敌方的巨人哥利亚,一战成名,他最终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也就是著名的大卫王。</h3> <p class="ql-block">独自走在耶路撒冷的年轻女孩,脚下是干年的石板路,旁边是身经百战、留下战争创伤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耶路撒冷和外国游客合影,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文化,同一片蓝天、同一张笑脸。</p> <h3>从圣母安眠堂仰望大卫塔,天边云彩飞度,仿佛是大卫塔在徐徐前行。</h3> <h3>置身几干年的古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元,宗教的繁复,建筑的精美……</h3> <h3>咋天的大卫王弹着他的竖琴,今天的艺术家手抚竖琴弹着新的乐章。</h3> <h3>在大卫塔下休息的朋友,开心的笑容瞬间让我们从历史回到现实。生活继续,希望在前,美好依然!</h3> <h3>我在拍朋友,朋友在拍我。开心的笑容是我们对生活最好的回馈。</h3> <h3>登上大卫塔,眺望锡安山。阳光真好,和平真好!</h3> <p>四年前,我们在以色列。</p> <p>四年后,我们又在原地合影。时间不停,世事变化,希望我们的生活愈来愈好!</p> <h3>锡安山伊斯兰教堂,这是伊斯兰教圣地。</h3> <h3>我们在以色列正好遇到特朗普访以,安全措施非常严,我们没能参观国会山。这是四年前拍的国会山旁的铜铸大七烛台,为1960年英国赠送。历史上的大七烛台是以色列的象征,在以色列的历史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3> <h3>大卫城的声光秀,真的是太有内涵太精彩了!在大卫王塔古堡遗址,45分钟让人翻阅几千年历史,看懂一个个历史拐点,享受视听艺术盛宴。去了两次以色列,看了两次,终身难忘的记忆。</h3> <h3>巴以隔离墙,一段无法言说的忧伤,却以这种漫画色彩消褪了些许。祝愿巴以民族和解,人民安居乐业。</h3>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隔离墙不远处这个条件优越的阿拉伯城堡酒店,墙上挂着中国领导人曾到访入住的照片。我们住在巴勒斯坦。</p> <h3>从巴勒斯坦眺望以色列,愿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这片土地。</h3> <h3>在拿撤勒,一家人手牵手前行的背影好美好哦。马路对面匆匆一抬手,都没有调好光圈焦距,但还是喜欢这样不期而遇的生活镜头。</h3> <h3>拿撒勒,圣母玛利亚的故乡。天使报喜堂,历史上几经拆建,现在的是1960年由意大利名家设计的现代教堂,也是中东最大的教堂。</h3> <p>教堂内满目的彩色玻璃窗,描绘着圣经丰富多彩的故事。</p> <p>百合花状的穹顶,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见到的女孩,清澈的眼底,坚定的眼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 <h3>这是完美的雕像,是圣经故事散发的光芒。</h3> <h3>天使告诉圣母玛利亚怀有上帝之子耶稣的地方教堂中,挂满了世界各地反映天使报喜主题的艺木作品,各艺木流派争相在此大放奇彩。</h3> <h3>教堂大门雕刻着精美的图画,述说着那些著名的宗教故事,也是教徒、游客最喜欢留影的地方。</h3> <h3>伸开双臂,给你们最伟大的爱,不管你们来自何方。</h3> <h3>在天使报喜堂不远处,便是天主婚礼教堂。教堂不大,却为拿撒勒赢得了世界结婚圣地的美名。传说中也是耶稣以水变酒显神迹的地方。</h3> <h3>天主结婚教堂后面的小庭园,充满了宗教的色彩和艺术的氛围。</h3> <p class="ql-block">凯撒利亚国家公园,曾是以色列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城市,是罗马帝国时的君主希律王在两千多年前花12年建造的都城,极尽奢华,气势恢宏。其后几经战火和地震,凯撤利亚的建筑大都沉入地中海。经考古发掘后,也只剩断墙残柱。</p> <h3>从公园这边眺望公园那边,确实够大,依稀可见当年的城墙遗址。</h3> <h3>今日站在这里,依然记得四年前在此留影的样子。时间慢慢地转动,生活沿着美好的轨道行进。旅行,让我们懂得要更加努力地生活。</h3> <h3>在国家公园休闲区,看到这对夫妇在手牵手雕塑前合影,开心的笑容,自然的姿态,让我觉得生活真实而生动。年过半百,或许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h3> <p>沿着地中海岸,走过凯撤利亚,脚下是千年古迹,眼前是千年历史。</p> <p>抬头看看天空的颜色,侧耳听听海的声音,一下子就沉静下来了。没有最好的时代,只有更好的时代;没有最好的人生,只有更好的人生。生活,才刚刚开启,明天更美好。</p> <h3>海法,美丽的海滨城市,科教重镇。一座巴哈伊教圣殿及空中花园让海法名扬四海。</h3> <h3>从山顶俯瞰巴哈伊空中花园,世界第八大奇观,世界文化遗产。</h3> <h3>从山脚仰望巴哈伊空中花园,只能看到一半。我们的车来来回回跑了几趟才找到这个角度。海法是从海边一直建到山顶的美丽山城,找路不容易,稍不注意就错过路口了。</h3> <h3>圣城中的圣城——伯利恒,耶稣出生之地,是基督朝圣之地,也是全球旅游目的地。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中部,距耶路撒冷仅十公里之距,一年四季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圣诞节原是纪念耶稣生日的宗教节日,现在演变成世界性的节日。</h3> <h3>在伯利恒平安广场上见到的俏皮小女孩</h3> <h3>修缮中的圣诞教堂。</h3> <h3>圣诞教堂一角。教堂前的平安广场,教徒、观光客众多,平安夜、圣诞节更是人山人海。</h3> <p class="ql-block">马萨达,死海边、戈壁上的原希律王的行宫,公元七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人奴役的最后战役之地。罗马人用了2年时间才将此攻陷,犹太人1800多年流离失所的历史由此开始。</p> <h3>这里曾发生悲壮的故事,为后人留下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h3> <h3>阳光照在马萨达上,山下是蓝色的死海,不管时事怎么变换,它们就这样相拥着陪伴英雄、鼓舞后人。</h3> <p class="ql-block">四年前,我们在马萨达遇到这群以色列中学生,其中两个男生很腼腆的过来说“可不可以合个影”,我们当然乐意啦。以色列人,值得尊敬的民族!</p> <h3>从马萨达俯瞰死海,寂静而美丽。</h3> <h3>马萨达,现在是以色列爱国教育基地。永不放弃,不受奴役,团结友爱是马萨达精神的核心。</h3> <h3>告别耶路撒冷,我们来到以色列经济驱动中心——特拉维夫。这是一个年轻、繁荣、时尚、开明、多元的城市,引领着以色列的未来。</h3> <h3>白色、简洁、简略、几何造型的包豪斯城市建筑群为特拉维夫赢得了世界遗产的美誉。</h3> <h3>我的朋友在这个观光像框上跳体操,美漂!</h3> <h3>距特拉维夫5公里外的雅法,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存的雅法老城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城中的石屋、小巷随处都散发出艺术气息,而今这里是艺术家首选的聚集地,游人也是自带艺术范。</h3> <h3>地中海的房屋,地中海的衣服,地中海蔚蓝的风。</h3> <h3>从雅法眺望不远处的特拉维夫,天际线很美。一个年轻时尚,一个古典艺术,都是人们喜欢的城市。</h3> <h3>在雅法古城碰到一对母女,孩子非常可爱,年轻漂亮友善的母亲特地把孩子举起让我们留影。</h3> <h3>在雅法老城碰到的其乐融融一家人,温馨的画面让我特别喜欢。</h3> <h3>四年前去过的黑门山下的古溶洞,这里是犹太人祖先住过的地方,从山上流下的溪水滋润着应许之地。</h3> <h3>戈兰高地,曾经的硝烟渐渐褪去,分歧却依然存在。愿战争不返,和平永远。</h3> <h3>戈兰高地一角,远处依稀可见农田、农庄、果园、加利利湖…… 那时,这里称为迦南,是上帝的应许之地,是犹太文明的发祥地。</h3>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戈兰高地。铁丝网残存,天蓝,草绿,花红,阳光。</p> <p class="ql-block">和平的阳光真好</p> <h3>提比利亚,约旦河洗礼处洗礼圣址,两岸桉树围绕,一派圣洁的氛围。</h3> <h3>洗礼圣址旁,墙上有各国基督徒捐赠的用各国文字写的圣经语录。</h3> <h3>正在洗礼的基督教徒</h3> <h3>洗礼后的喜悦。这可能是最著名的宗教照片了。</h3> <h3>加利利湖边,是耶稣传经布道的主要地方,随处都流传着耶稣显神迹的圣经故事。</h3> <h3>在八福堂外,伸开双臂聆听耶稣的声音。</h3> <h3>在八福堂的庭院沉思,静美!</h3> <h3>乘着仿古木船在加利利湖游览,升国旗,唱国歌,跳起欢快的舞蹈…… 一切又回到现实。从历史穿越回来,更感和平的可贵,更加热爱平凡的生活。</h3>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在加利利湖边的基布兹农庄,先进的农业技术,筒朴的消费,互助友爱,自给自足,平等无纷争的乌托邦式生活。</p> <p class="ql-block">战后,那些生活在不同国家,长相不同,语言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分离了上千年的犹太人,为了一个最初的梦想,回到这片贫瘠、狭窄、纷争的土地,放弃所有的隔阂分歧,只是保留自己的个人生活,为建设一个古而有之的国家历经千辛万苦,在战火中获得新生。现在的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自由民主国家,工业化程度较高,总体经济实力较强。除此之外,以色列也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商业自由程度、新闻自由程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对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p> <h3>四年前,农庄的青年在加利利湖边弹琴唱歌。</h3> <h3>今天,农庄的路旁,竖着一些线条简单寓意美好的现代雕塑。这把铁锈色的吉他格外引人注目,时代的暖风正徐徐吹来。</h3>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次我们还是没能到西奈山。在犹太历史中此山是上帝发出启示的主要地点。传说中,上帝挑选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过红海,到西奈,亲授摩西“十条诫命”,即:“一,除了上帝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二,不可拜偶像;三,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四,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五,当孝敬父母;六,不可杀人;七,不可奸淫;八,不可偷盗;九,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十,不可贪恋别人的一切”。“十条诫命”奠定了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石,是普世价值观的核心。犹太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不知听谁说过,“最终极的崇拜,不是崇拜神的力量,而是崇拜你脚下扎实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