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原创:心灵活力</h3><h3>部分插图:选自网络</h3><h3><br></h3><h3><br></h3><h3> 人人都说: 家,是人温馨的港湾,也是人可出错的地方。但现实生活又是如何呢?</h3> <h3> (一)</h3><h3><br></h3><h3> 人不是真爱家,而是更爱钱。</h3><h3><br></h3><h3> 如今,不少家庭的破碎,父子、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的反目成仇,95%以上都是因钱而产生。因为,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永远占着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家的概念更显得软弱无力。</h3><div><br></div><div> 但是,如今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温饱再不是生活问题。月收入一千,与月收入一万,就生活而言,没有多大区别。无非吃穿用都是名牌而已,而物资的本质是没有多大的区别。</div><div><br></div><div> 因此,生活在今天这个新时代,钱的地位真的发生了变化,没有那么重要。用我父亲的话说:有人就有世界,就有好的生活。因为,生活的一切美好,人都可创造。</div><div><br></div><div> 然而,家没了,亲情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人总是这样奇怪:总常和亲人吵架,却对陌生人说许多心理话。其实,越亲近的人越渴望得到亲人的温柔对待,越在意亲人说的每一句话。家里往往付出越多的人,往往也是家人最容易被遗忘的人。</div><div><br></div><div> 前不久,在湖北发生一个真实的生活案例:一个在外辛苦打工的儿子请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三天过后,父亲并没有死去的迹象,于是,儿子急于回单位上班,于是,脱口而出,对父亲说:”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六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结果,老人当晚自杀。</div><div><br></div><div> 这虽说是一个悲剧,但这也说明中国家庭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钱、工作,永远是大于家庭概念的。</div><div><br></div><div> 因此,在现实生活里,许多人是不配用“家人”、“亲人”这些词语的。因为,家人、亲人,永远意为着承担与付出,是人最高贵的精神灵魂。</div> <h3><br></h3><h3> (二)</h3><h3><br></h3><h3> 工作比家庭重要。</h3><h3><br></h3><h3> 中国人至今,仍是金钱的机器,一生为金钱而活。要知道:金钱永远只是人生活的工具而已,如何使用这个工具,是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的。</h3><h3><br></h3><h3> 尤其是面对今天的新生活,一个没有家的生活,赚再多的钱还有多少生活意义?再说,如今钱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再加上生活中,到处都是在人脊椎上插着吸血管的吸血虫太多,普通人是很难在钱上找到幸福感的。</h3><h3><br></h3><h3> 如今,有的人为了工作,长期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两地相思,骨肉分离,这还能算人的正常生活吗?再说,如今,工作到处都有,可以重新找,不就是钱少了一点吗?那又有多少关系呢。特别是,每年人山人海,潮水般的离乡背井的打工潮,让人瞧着一阵难隐的心痛。</h3><h3><br></h3><h3>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次的回家季,又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为了工作不能回家。</h3><h3><br></h3><h3> 其实,我也曾问过在外工作打拼的人。朋友儿女一,他说:在外打拼,每天都被许多事压着,很累,但又无处说,还必须不能放弃。因为,工作、房子、养老抚幼,太多太多的事情。世界很大,但能容人的地方很少。唯家不同,虽小,但到处都能把人容下,我真的想回家。</h3><h3><br></h3><h3> 朋友儿女二:外面的钱也不是那么好赚。前年,我打拼了一年,仍是血本无归。春节了,我拿什么回家?只能找朋友借点钱寄回家。其实,我也真想回家,想父母,想爱妻,想女儿,但我什么都没有,唯有控制不住的眼泪不停的流下。那年,我真的好想家,因为家的味道是什么也无法替代的味道。</h3><h3><br></h3><h3> 在新时代的新生活里,能不能让这种现象少点,再少点,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真正过上有家的温馨生活。</h3><h3><br></h3><h3> </h3> <h3><br></h3><h3> (三)</h3><h3><br></h3><h3> 中国人总是在等待着生活……。</h3><h3><br></h3><h3> 中国人总是在充满竞争,充满压力中生活。每个人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受不尽的累。生活一切都在循环中前行。操心越多,受累也越多。</h3><h3><br></h3><h3> 于是,生活就有了,儿媳妇这次生个儿就好了,咱家就有人接香火啦;有儿啦,等儿长大了,就好了,等了幼儿园,又等上小学,上中学,再盼上大学;上了大学,又等找个好工作就好了;找了好工作,又盼儿找个好媳妇……总之,生活又进入一个新的循环,人的一代又一代都在等待盼望中生活。</h3><h3><br></h3><h3> 人的生活毫无新意,更无生活新的实际内容。更有趣的是,不少人,积蓄了一辈子,我要留给它们急需时用?这种光荣传统并且一代传一代。试问:究竟留给那一代用?并且那一代真正能够用上呢?</h3><h3><br></h3><h3> 最后,人的等待,不是等来了生活的幸福,而是等来了越来越多的牵挂。</h3> <h3><br></h3><h3> (四)</h3><h3><br></h3><h3> 人关心的是学分成绩,而关心的不是人的快乐。</h3><h3><br></h3><h3> 我们都知道,生命短暂,为何我们还要牺牲人的快乐为代价去迎合人的生活呢?</h3><h3><br></h3><h3> 难道我们的生活喊了几千年,要让我们的儿孙生活好,不再重复我们已过的生活,要有更好更美的新生活,永远只在“好”字上吗?我们要让新生活,好生活,有更多好的实际举措与内容。这才是真的好,真正的中国人家庭每个人的中国梦圆梦。</h3><h3><br></h3><h3> 但是,中国的现实现状是:正如作家孙隆基说:中国人的每一代都不是盛开的花朵,每一代在被上一代抹杀个性后,又去抹杀下一代,将这种平均化的个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做到“跟大家一样”。</h3><h3><br></h3><h3> 中国的家庭教育理由有万千,但“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一个旧而新的理论体系,永远在继续轮回。于是一个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正在打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毫无目标性,毫无个性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跟风教育继续在盛行。</h3><h3><br></h3><h3>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以爱的名义,控制自己的孩子,并对孩子心灵施暴,强调人的“孝顺”与听话“乖”。使孩子逐渐丧失独立思考以及选择的能力。最终孩子沦为实现家长理想的工具,而并非孩子自己想要的理想与明天。</h3><h3><br></h3><h3> 尤其是,还有一些爱虚荣的家长,把孩子的成长与成功,当做自己做人的面子。让孩子从小就陷入虚荣、攀比,明争暗斗的陷阱之中,而不知人生还有谦虚慬慎更实用的人生。<br></h3><h3><br></h3><h3> 但是,要知道:人同树叶一样,虽有千千万万,但没有一片相同。因此,人的教养,应该是充分挖掘开发人的优质个性,让人的替能完全盛开,并有自己独特的新风格,新风貌。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减少不情愿与怨恨,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人生。</h3><h3><br></h3><h3> 同时,也祝福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每天都收获人生最大的幸福。那就是:白天有说有笑,晚上做个美梦,睡个好觉。别再有那么多牵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