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沧源

只有香如故

<h3>二十多年前,提起沧源这个县名,许多人定是一脸迷茫。就是在地图上寻找,不睁大眼放慢速度也难寻其踪迹。但从云南加快发展旅游开发速度以来,寻幽猎奇之心驱使越来越多的人拥进了这个充满神秘诱惑的秘境,让这个既有奇异民族风俗,又有独特自然风光的小城,慢慢揭开了羞涩的盖头。</h3> <h3>秘境之秘,有许多神秘的事像为载体。</h3><h3>最吸引人们猎奇眼球的,当属那个与现代化进程远远拉开距离的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一蓬蓬茅草竹子架起的竹楼,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嘈杂,安静肃穆地伴着缕缕薄雾,一口一口吞吐着源自古老部落的不息生气。</h3> <h3>村落边依然醒目矗立的牛头桩人头桩,虽然已经不再履行它原本的使命,但斑驳的树干仿佛摄录了无数生世血染的风采,让来探访的人脑海中播着永远讲不完的原始故事。</h3> <h3>弃置不用的石碓,有一些落寞,也有一些不甘,仿佛对来人炫耀着它曾经的荣耀辉煌,有一点点农事家务知识的上点年纪的人,总能听得见它咚咚的舂米声。</h3> <h3>村屋里火塘边坐着的佤族耄耋老人,旱烟袋吐出的不是烟,是一个民族世代交替的兴衰,是守着寂寞的自由自在,是听不见汽车喇叭看不见灯红酒绿的世外逍遥。</h3> <h3>古寨幽静,静得似乎凝固了时间。只有偶尔穿行寨中的族人,才给这幅立体画增添了活动元素,古寨因此而跃动了音符。</h3> <h3>秘境之秘,还在那独特的民族盛大活动。如果幸运,在古寨还可碰上佤族盛大的拉木鼓活动。佤族人民把木鼓当做灵物崇拜,他们认为木鼓可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表庆贺、示警集众,因此拉木鼓是一寨族人的重大活动。看着佤族人边唱边跳,扭动身体爆发强劲力量,放开喉咙喊出内心渴望,真的会感应到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复活在自己脑中。</h3> <h3>对文化学者而言,最具神秘学术价值的,则是距今3500多年的勐来古崖画。涂抹在悬崖上的红锈色稚拙图画,展现着远古先民狩猎、战争、村落、舞蹈、杂技、宗教祭祀活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远古民族乃至远古人类的历史。站着崖壁下仰视,扪一下心口,总感觉远古人类的鲜活之心怦怦跳在自己的胸腔;摸一摸脉搏,就相信画中人的血脉流淌在自己的身上。</h3> <h3>拾级而下,一步步走进意义非凡的山洞,听听佤族阐释宇宙人类起源自司岗里山洞的神话传说,便会让人感觉穿越时空,看见佤族男男女女正从山洞深处走来。</h3> <h3>沧源作为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的诞生地,古时称为“葫芦王地”。葫芦,承载了佤族生民的原始传说,因而也成为佤族崇拜的神物。来到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建成的葫芦小镇,高高耸立的大葫芦虽是一身时尚装扮,但拍一拍葫芦身,恍惚也听得见佤族先民诞生的呱呱坠地声响。</h3> <h3>秘境沧源之秘,还在于其宗教之秘。与云南其他许多民族杂居地一样,沧源除占绝大多数的佤族之外,还有傣族人居住此地。县城勐董镇有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小乘佛教寺院广允缅寺,便是沧源诸多傣族寺庙中重要的一座。大殿的肃穆似为宗教的神圣张目,颇有年头的身价,则记录了此地傣族人民的精神皈依长路。寺院大殿里的袅袅香雾,声声木鱼,散发着宗教永恒的神秘意味。</h3> <h3>摸你黑,今天被人们成为佤族狂欢节,是一个源自佤族驱邪祈福古老习俗的节日。今天,政府将其打造成了继佤族新米节之后的又一大节日。五一节期间,蜂拥而至的游客将小县城挤的膨胀喧嚣,只为体验奇异的民族风情,洗刷尘世的愁肠。当混合着药料的稀泥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互相涂抹全身时,生命与泥土天生的亲缘关系重新被唤醒,重新被体验,直冲云霄的放声大笑,让人们释放了一切压抑和烦恼。</h3> <h3>与充满远古神秘的人文景观不同,2007年被发现的沧源大天坑,纯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杰作。离崖画景点不远,一处略略平缓的山头,突然深深凹下去一个大坑,与周围起伏的山峦格格不入,好似一个异类突兀闯入。天坑四周刀砍斧削般直立而下,立身坑边,恐高者小腿簌簌颤颤,正常人则既害怕又经不住神秘诱惑,往往双手抱住树身探头探脑。而一见坑中风景,恐惧便一扫而空。天坑常绿的植物郁郁葱葱,不同植物种类梯度分布,层次递进,坑底桫椤树披散秀发,芭蕉树撑满绿扇,不时还隐隐传来潺潺流淌的水声。观天坑,又让人领略了另类秘境。</h3> <h3>秘境沧源之秘,是说不尽道不明之秘。正因其无法言说的神秘,它才具有永远的诱惑力,使得那么多的人向往憧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