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家乡的野鸭</h3><div> </div><div>文/人生如水</div><div> </div><div>大自然赋予了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如诗如画的壮丽风光。早晨,水面上雾气蒙蒙,白茫茫的,远远望去,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我站在水岸,就像站在云朵上面,游在仙境中,飘飘渺渺。中午,明媚的阳光给水泡子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水面上波光粼粼。岸边很多翠绿的柳树,五颜六色的花朵,一起倒映在湖中,就像一副美丽的水彩画!特别是那群群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时而发出嘎嘎的叫声,苍鹭在水面上飞来飞去,使美丽的家乡锦上添花,生机勃勃。</div><div>夏天的家乡,天蓝蓝,水蓝蓝,长满芦苇、蒲草、水葱、菱角的泡子里都是野鸭和鸭雏,由于野鸭生性胆怯,大多数时间都在泡子中间开阔地带戏水觅食,每当有风吹草动或发现泡子里的船只、游人,便会一头扎进水草中,等到没有动静时再出来。所以游人们一旦发现野鸭,便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而这幅成群的野鸭戏水的画面,也成为了夏天家乡的一道独特风景。我时常蹲在岸边,像垂钓者一样观赏这美丽的野鸭群,有时一蹲就是1个多小时,往往还不尽兴。</div><div>其实,这些长满水草的泡子或者沼泽地,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而有氧健步走便成了最好的健身方式。没有了街心公园的喧闹、健身房里的机械、马路上的浑浊的空气,到了水草丰盛的地方,一切都是纯净的、天然的,似乎也有了使不完的力气,走上三五公里浑然不觉得累,而浸湿的衣背反而让你感到是那样的通透、舒服。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泡子变成干净了,两岸的水草也丰富了,水中的小鱼小虾也多起来,天然的大泡子就成了野鸭子的乐园,这些野鸭子渐渐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div><div>每每回到老家,我最关注的还是沼泽泡子里的野鸭子,野鸭子成群结队,或在水面嬉戏,或倒立在水中觅食,一般6-10只结成一群。有时它们列成一队,在水面游动,后面留下长长的波纹,像是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线,而它们大多数时间是在觅食,鸭雏们在水面四处追逐昆虫,扑棱着小翅膀在水上游得飞快,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野鸭 喜结群活动和群栖。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栖息于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河流、湖泊和沼泽。</div><div>在泡子里中远观野鸭也挺有意思,一泓湖水会有几波野鸭群,春天孵化的野鸭基本变成了成鸭,但羽翼还未丰满,所以还是群栖生活。第二波是稍大一点的野鸭雏,黑乎乎的,跟着雌鸭,这时的鸭雏纪律性比较强,不管多少只,每次出动,都会形成一队,而且像军人一样特别整齐。第三波就是刚刚孵化出来的雏鸭,虽然也有雌鸭带领,但是不太听话,经常会有跑丢了的现象,一只小鸭雏自己在“唧唧”的叫着,找妈妈。</div><div>我特别喜欢成年的雄野鸭子:鹅黄色的嘴;墨绿色的头颈,泛着蓝色的金属光泽;接着一圈白色的环;然后是棕色的肩颈部;淡灰色的身躯;两只翅膀像一副对称的花边,边缘是界于蓝和紫色的同样泛着金属光泽的羽毛。在陆地上,能够看到它们白色的肚皮和鲜红色的腿脚。再加上雄野鸭挺胸叠肚的身姿,简直漂亮极了。说来也很奇怪。大自然似乎更锺爱雄性动物,它们都是那么靓丽、那么光彩夺目、那么英姿勃发,或者那么威猛雄壮。</div><div>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野鸭是绿头鸭在北半球的俗名。属鸟纲、雁形目、鸭科;其数量和种类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狭义的野鸭系指绿头鸭。古时候叫舒凫,《尔雅·释鸟》:“舒凫,鹜。”郭璞注:“鸭也。”郝懿行疏:“谓之舒者,以其行步舒迟也。”是除番鸭以外的所有家鸭的祖先。我不是动物学家和鸟类专家,但是我特别喜欢观察这些禽类,写这些东西是我近两年观察到的,其实挺有意思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