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约之旅共4集:<br></h3><h3>(一):寻访以色列北部圣地足迹</h3><h3>(二):纵穿约旦南北全境之行踪</h3><h3>(三):探访以色列中部千年古城</h3><h3>(四):走进圣地感受美丽与哀愁</h3> <h3>从以~约中部关口再次入境以色列,进入了本次旅行最令人期待、也最为沉重的圣城之旅,包括千年古堡--马萨达、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诞生地-伯利恒、首都特拉维夫与古城雅法。因耶路撒冷老城历史太过厚重,其内容编辑在第四集《走进圣地感受美丽与哀愁》,其它老城城门外的耶路撒冷内容都编辑在本集......</h3> <h3>去马萨达的途中我们一直行驶在死海的西部,其色彩、线条令人迷醉~</h3> <h3>途中还很幸运地捕捉到了奔跑的沙漠特有的羚羊,遗憾远了点,加之水平有限未能拍摄清晰~</h3> <h3>沙漠中成片的蔬菜大棚与椰枣林令人敬佩以色列人的勤奋与聪慧......</h3> <h3><b><font color="#010101">一、体会永远的马萨达精神</font></b></h3><h3>马撒达古堡位于死海西南沙漠地带,屹立于坡度陡峭的高山上,地势险要,山路坎坷迢遥,除了新建的空中缆车通达外,还有两条山路,西边蛇蜒的路坡度较缓,是古代帝王上下马撒达古堡行走的,中间的笔直坡急,是古时战况紧急时,信差和探子走的路。</h3> <h3>俯视着寂静一方的死海及荒凉而壮阔的旷野。</h3> <h3>马萨达地理标示与模型</h3> <h3></h3><h3>古堡内遗迹有犹太希律王宫殿、古罗马浴池和蒸气室、储水库、墓碑、剧场、拜占庭时代基督教堂,以及犹太教徒祈祷经典残卷等,颇富宗教、建筑艺术之考古价值。古堡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于1963年至1965年期间陆续挖掘出来。这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h3> <h3>听考古学家讲历史</h3> <h3></h3><h3>公元70年,罗马人征服了耶路撒冷后,近一千名犹太人最后绝望地坚守在这里达三年。罗马军队最后攻陷城堡,守城将士和居民全体殉国,标志着以第二圣殿时期末的古犹太王国的灭亡。这一悲剧事件使该地成为了一个犹太文化的标志,也象征着人类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不懈奋斗。如今的马撒达古堡是每年犹太人成年礼仪场所,进行传统教育以警示后代,勿忘亡国之痛。也是新军誓师大典举行之地,以色列军人会在这里宣誓:马萨达永不会再陷落。这是现今犹太人的坚定信念。</h3> <h3>去马萨达可坐缆车或徒步之字山道,再走陡峭的栈道</h3> <h3>登高望远观全景</h3> <h3>希律王北宫中部遗址</h3> <h3>在马萨达能看到许多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们,他们的活泼可爱,特别是对中国人的热情心生感动。</h3> <h3></h3><h3>希律王宫的犹太难民在城池被攻破前全部集体自杀(抽到签的人负责杀死所有人再自杀)的悲剧事件不仅仅描述了犹太人的历史,更是人类自古以来寻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的历史写照。马萨达精神就是它如今存在的意义。<br></h3> <h3>再回望一眼悲壮的马萨达~</h3> <h3></h3><h3><b>二、橄榄山上的圣迹与感慨</b></h3><h3>橄榄山是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满布圣经故事。在圣经旧约撒迦利亚书中提到是末日审判时上帝决定救赎死者的地方。周围遍植橄榄木。</h3> <h3><b>1、遥望圣殿山感慨万千</b></h3><h3>在犹太智慧书米德拉西•坦胡马《为圣篇》中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人。在不到14公顷的圣殿山上保存着众多的宗教遗迹,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共同圣地。</h3> <h3>暮色下的圣殿山颇显苍凉,圆顶清真寺赫然入目~</h3> <h3>当伫立在橄榄山山顶遥望对面耶路撒冷古城的圣殿山时,那一刻对《为圣篇》中的描述有了些许直观体会:美来自于一个地方三种信仰的千年共存,愁亦来自于三种信仰的信徒都将此地作为终极目的地......每个教派都认为这座城市只属于自己, 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地方。耶路撒冷原意为“和平之城”,但这里注定不安宁......</h3> <h3>我曾看过一张美丽的圣殿山夜景图和一张宗教起源简图,真期望同一祖师爷的三教能让圣地永远像今日般安宁、美丽和安祥!</h3> <h3><b>2、被墓地包围的圣城触目惊心</b></h3><h3>在橄榄山上遥望圣殿山,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坟茔。据说有15万犹太人被安葬在圣殿山周围的斜坡上,还有基督徒、穆斯林墓地。目力所及到处都是令人悲凉的、成片的、一望无尽的墓碑,似乎感觉旧城完全被墓地包围着......即刻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戚感所笼罩~</h3> <h3>白色区域就是犹太人墓地~</h3> <h3>信徒们的愿望就是葬在这里,因为他们相信,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是最靠近上帝的地方,当末日来临时,上帝会在此对世人举行大审判,同时虔诚地葬于此地的信徒会率先复活……</h3> <h3>曾经看过布拉格的犹太人墓地,层层叠叠、凌乱拥挤、破败不堪~(摄于2012年)</h3> <h3>相比较而言,必竟是在上帝的应许之地、犹太人自己的家园,墓地整齐规整(网图)</h3> <h3>据说辛德勒的墓地也在这片区域(网图)</h3> <h3><b>3、拜占庭风格的万国教堂精致美丽</b></h3><h3>万国教堂又叫作Agony教堂,位于耶路撒冷城东部的橄榄山,毗邻客西马尼园,是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 里面有很多美丽的马赛克镶嵌画,表现了“犹大之吻”、“耶稣的逮捕”等主题。<br></h3> <h3>该座教堂建于1919年到1924年,因得到16个国家出资而得名为万国教堂。为拜占庭风格建筑,有圆顶、粗大的列柱和镶嵌图案。</h3> <h3></h3><h3>万国教堂内保留完好的基督祷告石。祭坛前的岩石砖据说是耶稣被出卖后渡过最后一夜的地方,基督徒们会在石头旁跪下来,额头贴石,双手抚石,用心贴近基督曾经待过的地方。门前还有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橄榄木雕像,基督徒们会趋向雕像,虔诚的去亲吻耶稣。</h3> <h3>教堂内有许多教徒在做祈祷,我没有久留,与依然二人穿过马路去对面拍摄教堂全景。</h3> <h3>教堂所在的位置就是汲沦溪谷,深谷沿着城的边界先向东南再向南延伸。幸运地捕捉到透过金门城墙的霞光</h3> <h3><b>4、客西马尼园千年橄榄树见证了耶稣的最后祈祷</b></h3><h3>“客西马尼”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园中有八棵巨大的橄榄树相传在耶稣时代就存在,其中三颗经科学测定有2000多年的树龄,所以它们见证了《圣经》中所讲述的耶稣被捕前最后一刻,曾到这里来祈祷。</h3> <h3>此处跳过耶路撒冷老城内比较冗长的相关内容,包括大卫塔千年历史灯光秀、老城的分区与城门、犹太人的心中圣地~西墙、基督徒的苦难终极之路~苦路与圣墓教堂、伊斯兰教心中的圣地~阿克萨与圆顶清真寺等,一并列入第四集《走进圣地感受美丽与哀愁》......</h3> <h3><b>三、锡安山--犹太人与基督徒共同的圣地</b></h3><h3>锡安山的意思是“上帝的天城”。位于旧城之南,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各具宗教历史价值。锡安是一个神圣的名字,在以色列国歌《希望》里被提到好几次:“只要我们心中,还藏着犹太人的灵魂,朝着东方的眼睛,还注视着锡安山顶,两千年的希望,不会化为泡影,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立足在锡安和耶路撒冷”。可见以色列人的锡安情怀。</h3><h3>锡安山上的名胜有圣母安眠堂、最后晚餐厅,还有大卫墓、鸡鸣堂等。</h3> <h3>锡安山犹太人居住地的小商品贸易市场左一条道,右一条巷,窄窄的路,亮亮的石,纪念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穿梭在里面,真的会把人走丢。大街上经常看到颇有特色的点心。</h3> <h3><b>1、大卫王雕像前的记忆</b></h3><h3>怀着敬仰的心情,穿过锡安山门去拜祭大卫王墓(也许只是一个衣冠冢)</h3><h3></h3> <h3>迎面而见的是一尊酷似艺术家的雕像。那是以色列国王大卫(公元前1050年-970年)头戴皇冠,坐着弹奏竖琴,一眼望去更像一位音乐家。据《圣经》记载,大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写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还擅长演奏竖琴。</h3> <h3>而耸立在佛罗伦萨的米开郎基罗的《大卫》就是该位犹太君王</h3> <h3>在大卫王雕像前路遇一群可爱的以色列小学生,看到我们就兴奋地大叫China、Chinese......中间空着位,似乎在等待着谁~</h3><h3>我及时补位,孩子们特高兴,兴奋地围靠在我身边合影留念</h3> <h3>那一刻我仿佛就是他们的老师,亲密无间。这一幕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h3> <h3>又看见一队军人来锡安山圣地,都是年轻的在校大学生</h3> <h3>尽管神同步,但可不像老师了~</h3> <h3><b>2、美丽典雅的圣母安息堂</b></h3><h3>圣母安眠堂距离锡安门只有百米的距离,整个建筑端庄典雅,其黑色圆锥顶在蓝色天际线掩映下格外耀眼。从巷缝中望去的圣母安眠堂又别具意味~</h3> <h3>与圣母安息堂同框的马可楼亦独具魅力。据说圣母安息堂内部很漂亮,但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入内参观。留个影,也算到此一游了......</h3> <h3><b>3、大卫王墓</b></h3><h3>大卫王墓实际上是个宽2.48米、高2.44米的衣冠冢,棺蒙上覆盖着一块装饰华丽、绣有大卫王星的红布,敬奉着几顶银制王冠以及犹太教经卷,象征继大卫之后的犹太国王。由于大卫王墓是仅次于哭墙的犹太圣所,每天来此朝觐的犹太教徒挤满了窄小的墓室。</h3> <h3>大卫王墓入口</h3> <h3>大卫墓和哭墙类似,也是男女分开的。男女区域的屏风</h3> <h3>在大卫王墓前面,穿着传统服装,点着蜡烛诵经祈祷的犹太人,脸上散发出虔诚致敬的光芒</h3> <h3>九星烛台与铁艺装饰</h3> <h3><b>4、马可楼--最后的晚餐发生地</b></h3> <h3>大卫王墓的旁边就是马可楼,又名晚餐楼。蓝天下,一座美丽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锡安山上的马可楼。其拉丁文原意为饭堂,是耶稣与门徒享用最后晚餐时的地点。</h3> <h3>我们所看到的马可楼是一间空房,楼宇的建筑,特别是屋顶的设计,明显是十字军的建筑风格。</h3> <h3>它原本是十字军时代所建,后来为穆斯林所占,在长达5个世纪的岁月里禁止犹太人和基督徒进入。漂亮的穹顶、流畅的线条以及壁柱的柱头都尽显中古世纪的遗风。</h3><h3></h3> <h3>雕刻精美的廊柱</h3><h3></h3> <h3>玻璃窗上阿拉伯风格的图案</h3> <h3>马可楼曾经作为清真寺,墙壁上的阿拉伯文依然清晰可见。伊斯兰教风格的壁龛,仍然矗立在面向麦加的方向。</h3><h3></h3> <h3>大厅内的橄榄树,金光凝重,树干强壮,枝叶昂扬,俨然生命再现</h3><h3>尽管大艺术家达芬奇将耶稣最后的晚餐描画的很华丽,但那只是达芬奇的想象。两千年前人们吃饭也许就坐在地上,耶稣与他的众门徒就在这颗橄榄树边席地而坐“享用”了最后的晚餐。</h3> <h3><b>5、鸡鸣堂</b></h3><h3>鸡鸣堂是一座非常有名的罗马天主教堂,位于锡安山的东坡。据说是为纪念彼得在鸡叫两次前三次否认耶稣而建。</h3> <h3>鸡鸣堂与远处的隔离墙</h3><h3></h3> <h3>栩栩如生的浮雕大门描绘的是彼得在鸡叫两次前三次不认主的场景,形象非常生动。图中耶稣向彼得竖起三根手指,意思彼得会三次不认他;而彼得左手捂胸,右手朝耶稣摆手,意思我忠于您,不会否认的。</h3><h3></h3> <h3>鸡鸣堂内漂亮的内饰</h3> <h3>造型相同图案不同的祭坛壁画</h3><h3></h3> <h3>地底下有一个马厩房,传说就是耶稣被关押的地方。下到最底层去看望基督被关押处~</h3> <h3>可怜的主啊~</h3> <h3>路旁墙上的浮雕,描绘了当年相关场景</h3><h3></h3> <h3><b>四、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b></h3><h3>这座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德军集中营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的纪念馆,是一处令人观之心悸动容的地方。馆外墙上有两幅浮雕,一幅描述华沙犹太区的犹太反抗军,另一幅则刻绘东欧犹太人即将被送往集中营的最后行进旅程。浮雕中手持犹太法典的老人,代表当时在举世无援的惨况下,犹太人曾对上帝恩典心生疑惑之意味。</h3> <h3>纪念馆形状呈一字排开且深入地下~(扫描图)</h3> <h3>室内不能拍照,特意化了215谢克尔(430RMB)买了一本画册,以备查阅</h3> <h3>该馆的展出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排犹、逐犹、屠犹的发展过程、原因、结果;被害人的各类详尽资料;屠犹最凶残的15人照片:屠犹大小工具等等......令人震憾震惊之处有许多。长明灯大厅记录着全世界22处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包括德国慕尼黑达豪集中营......</h3><h3>图为当年德国总理在长明灯大厅向死难者致哀~</h3><h3></h3><h3><br></h3> <h3>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二处:一是”儿童遇难厅"---摸黑进入大厅,一个低沉浑厚的男中音用希伯来语念着一个又一个遇难孩子的名字,似乎从心底在呼唤着早已远去的孩子们,令人揪心、伤心、痛心......</h3><h3>儿童纪念馆的入口与令人窒息的大厅</h3> <h3>其二就是死难者大厅,两个相连的巨大圆锥体一个伸向天空,一个深埋地下,那种表现无底深渊的意境令人震撼、心悸之极......我倚靠在栏杆上仰首向遇难者默哀许久......但愿天堂没有杀戮~</h3><h3>我们的第二段以色列导游林女士是犹太人的妻子,尽管已无数次向游人介绍过大屠杀纪念馆的情况。但当我听到她不断的哽咽声时,更理解了当年屠犹的法西斯行径对一个民族的深重伤害!我深深地拥抱了她,不仅是表达对她的安慰,更是对自己内心的这份悲悯给予慰籍~</h3> <h3></h3><h3>曾于2012年去过德国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集中营,尽管其规模等比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要小,但法西斯惨无人道的罪行画面依然历历在目。这二年对二战题材颇为感兴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聪慧勤劳的犹太人要惨遭如此的杀戮与灭绝?这一千年命题至今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不能释然~<br></h3> <h3><b><font color="#010101">五、参观基督诞生地伯利恒,感受隔离墙中的民族苦难</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伯利恒对于基督教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坐落于市中心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就在耶稣出生的伯利恒之星洞遗址之上。该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伯利恒之星洞是圣诞教堂中最具宗教和历史意义的部分。相传耶稣当年就出生在这个岩洞中的一个泥马槽里。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2012年圣诞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巴勒斯坦的第一个世界遗产。</font></h3> <h3>在著名的马槽广场留影后就钻进只有我身高三分之二的圣诞教堂大门。有说是为了让人们在耶酥诞生之地俯首谦卑,感到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又说这并非教堂的最初设计,而是后来为阻止阿拉伯军队骑兵长驱直入教堂而改建......</h3><h3></h3> <h3>尽管教堂建成至今已经1000多年,但墙上的宗教壁画和各种装饰依然清晰可见。 地板下方还陈列着当年的各种马赛克拼图画,精致美丽~</h3><h3></h3> <h3>导游向信徒或游客们讲解神圣的伯利恒之星~</h3><h3></h3> <h3>尽管不是基督徒,但当触摸到基督当年出生地时神圣感油然而生~</h3> <h3>熙来攘往皆为主~</h3><h3></h3> <h3>院外悲苦的基督雕像</h3><h3></h3> <h3>作为耶稣出生地的伯利恒目前已经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穆斯林城市。基督诞生纪念品琳琅满目,颇有特色。买纪念品时顺便与这位特具阿拉伯人气质的店主合个影~</h3><h3></h3> <h3></h3><h3><b>上帝应许地与世代家园之争</b></h3><h3>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历史上这片土地最早叫犹大,犹太人定居在这里。罗马帝国控制以后改叫巴勒斯坦。犹太人被赶走,阿拉伯人迁了进来。两个民族从此就对这里的归属权争斗不休。目前以色列军队控制着居住在伯利恒的阿拉伯人的出行自由,建起了绵延数百公里的隔离墙,这就是颇受争议的约旦河西岸隔离墙。而该地区日常行政事务由巴勒斯坦人进行管理。高约10米、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混凝土高墙说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依然对峙着,仇恨的程度近几年似乎有所减弱,至少恐怖袭击的新闻减少了很多。但高墙影响了巴勒斯坦人的正常生活,经济萧条、贫困拮据,当然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隔离造成的伤害又岂止是单方的?</h3> <h3>以军在伯利恒隔离墙外的检查站,墙内就是铺天盖地的涂鸦<br></h3> <h3>最近几年,隔离墙似乎也成了以色列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隔离墙的巴勒斯坦一边被世界各地的涂鸦者打扮得五彩缤纷,主题大都是民族和宗教和解的内容(上图为剪断制约和平的锁链),或者是巴勒斯坦对于以色列人的控诉。</h3><h3></h3> <h3>超级大国总统特朗普与手持冲锋枪的阿拉伯妇女PK的巨幅画像,既令人忍俊不禁,更让人忧心忡忡......又不是美墨边境,你来凑什么热闹?</h3> <h3><b><font color="#010101">六、首都特拉维夫,一座现代化都市</font></b></h3><h3>特拉维夫市最初创建于1909年,是由一批犹太移民为逃避邻近古老的港口城市雅法昂贵的房价而兴建。目前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国际化都市。主要为犹太人,滨临地中海。</h3> <h3><b>1、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罗斯柴尔德大街车水马龙</b></h3><h3>曾经统治欧洲金融业长达200年的著名犹太金融家罗斯柴尔德家族,</h3><h3>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给予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在以色列有20多处以罗斯柴尔德家族名字命名的地方,包括特拉维夫的罗斯柴尔德大街。宽阔的车行道,绿树成荫的人行道,两旁是乳黄色年代久远的别墅群......</h3> <h3>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与高楼,图4颇具高迪的曲线风格~</h3> <h3>特别的线条~</h3> <h3>以色列的钻石贸易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主要源于其精湛的加工技术。在著名的钻石公司参观,我的兴趣点却在漂亮的女孩身上,特别是中间那位的眼神是否很勾人?哈哈,我也成了好色之徒~</h3> <h3><b>2、失之交臂的“白城”:</b></h3><h3>特拉维夫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被称为”白城”的包豪斯(Bauhaus)风格的建筑群,其公寓建筑设计线条简练,具有超现代主义的风格。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其实包豪斯风格的建筑遍布特拉维夫城内,我在车上也拍摄到若干,只是没有专程去了解哪栋由哪位设计而已~</h3> <h3>独立大厅等包豪斯风格的建筑(网图)</h3> <h3>途中拍摄“白色”即景~</h3> <h3><b>3、悼念为阿以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拉宾总理</b></h3><h3>拉宾分别于1973年和1992年两度任以色列总理。1993年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会面后达成了和平协议。这被认为是以巴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又在美国白宫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1994年拉宾和阿拉法特同获诺贝尔和平奖,中东和平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但拉宾为和平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以及对阿拉伯国家做出的相应让步,使他成为以色列国内极端势力的攻击对象。1995年11月4日晚,73岁的拉宾在和平集会上发表了反对暴力、维护和平的演说。可在集会结束即将上车离开之时却遇刺身亡!可叹以色列今天的国泰民安也真是来之不易!</h3> <h3>长明纪念石、胸像以及遇害时所在位置图示</h3> <h3><b>4、邂逅地中海风情与美食</b></h3> <h3>漂亮的海岸线~</h3> <h3>铭团友的地中海清晨</h3> <h3>古老的渔港霞光</h3> <h3>夜晚的特拉维夫(摄于宾馆窗口)</h3><h3></h3> <h3>我们下榻的宾馆就位于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边上。那晚lily夫妇、梅夫妇和磊、华、周及我四位“伪单身”一起外出觅食,过了三五个街口落坐在一家熙熙攘攘的餐厅。席间畅谈旅途见闻,颇有相见恨晚之意。虽然价位不便宜(每人一份套餐近300元RMB),但缘分更令人珍视,不知哪位手机里珍藏了这一难忘的瞬间?虾是我的主菜~</h3> <h3><b><font color="#010101">七、迷失在5000岁的雅法老城</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雅法老城位于特拉维夫的南边,是一座具有5000年历史的港口小</font>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的雅法老城建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h3> <h3>北眺特拉维夫、近观雅法老城</h3> <h3>夕阳给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月光下的古城更是幽静迷人。在自由活动的二小时内,我步行在依山傍水的古城石屋小巷之中,感受着时光的沉淀......</h3><h3></h3> <h3>在去往小山坡的信念门前,先经过星座桥。在桥栏上雕刻有精美的星座图案。被告知在所属星座上许愿很灵验,但一定要回来还愿。尽管我的小伙伴们告诉过我N次,但我还是未记住我属于什么星座?所以也无从许愿,但精美的雕塑得留作纪念~</h3><h3></h3> <h3>沿着许愿桥前行,便来到高地上的信念门。信念门上雕刻着《圣经》旧约里的故事。据说左边门柱讲的是雅各布梦见天梯,上帝应许赐给他土地和后裔并给予他恩宠。</h3><h3></h3> <h3>右边门柱讲的是亚伯拉罕按照上帝吩咐,将他的独子以撒作为献祭,后来得到上帝应允以羔羊代替。横梁上则记载着死海古城杰里科陷落的传说......看来要理解信念门并非易事,还得好好看看《圣经》~</h3> <h3>雅法的12条主要街道都用星座命名,用不同的蓝绿色瓷器门牌镶嵌在饱经沧桑的石墙上,古朴雅致~</h3> <h3>据说古城中有亚布拉罕雕塑,上面雕有替罪羊故事中的替罪羊。是哪一个呢?要不就是信念门上的故事?</h3> <h3>蓦然回首,晚霞与灯光、椰树与鲜花,在灰黄色的石头房子和暮色的天空映射下,构成了一幅精致唯美的画面,美丽就这样不期而遇~</h3> <h3>窄窄的拱门如时光隧道,我沿着黄色的台阶,时而上坡、时而下山,停不下脚步,细细地的欣赏着这座古城,想象着这座城市所经历过的战火与和平,衰落与繁华~</h3> <h3>古城中有一雕塑作品很吸引眼球,名叫《无根的树》,反映的是以色列人曾经漂泊的历史。花甲之岁童心未泯啊~</h3><h3></h3> <h3>雅法古城的街巷很窄,并随着山形而迂回起伏,所以形状上是一条多变的曲线。漫步街巷古老的房屋、沧桑的教堂、斑驳的城墙中,似乎迷失在悠远的历史中......</h3><h3></h3><h3></h3> <h3></h3><h3><b>事实上我真的迷失在了这座5000岁的古城里!</b>在与导游确定了集合时间(18:30)和地点(彼得教堂)后,我按地图索引独自前行......以我惯常的习惯,会提前到达集合地,此次亦不例外,计划18时到达集合地。然而这次我经历了多次跟团中唯一例外,居然迷路了~真是难以置信!当我在18时到达我按图索骥的彼得教堂时傻眼了,因为此教堂非集合教堂!而我所在位置的建筑物又遮挡了视线,没有了方向。</h3> <h3>幸好现代通讯发达,接通领队电话后,请旁边的阿拉伯朋友告诉导游我的方位,在团队下山时我归队了。尽管处理方法得当,基本没有影响团友们的时间,但让领队和导游小小的担心了一会儿,心生愧意。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插曲,以后可不能再犯哦……</h3><h3><br></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