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简介

李尚政(随风)

<h3>巫峡简介</h3><h3> 文/李尚政(重庆巫山)</h3>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约193公里,由瞿唐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三峡则是母亲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在1982年,长江三峡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游览的巫峡,是长江三峡中的第二段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东至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约46公里。峡内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山青水秀、云蒸霞蔚,犹如一幅迂回曲折的江山画卷,充满诗意,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神奇山水,梦想家园,三峡最美是巫山。巫山位于重庆市最东边,地处三峡库区腹心,1997年前属四川省,号称川东门户,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称渝东门户。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全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个街道、307个村33个居委会,总人口约65万。</p><p class="ql-block"> 其东临湖北巴东,西抵重庆奉节,南依湖北建始,北连重庆巫溪。域内山川峻秀,风光旖旎,滚滚长江,浩浩东去,纵横交错的大巴山山脉、巫山山脉、七曜山山脉汇聚一起,形成了“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的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  秀美三峡,雄奇飘逸,灵异巫山,悠远神秘。巫山历史悠久,早在214万年前“巫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走向世界。历经百万年的沧桑,完成了旧石器时代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使巫山成为中国及亚洲人的祖居地,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大溪文化,成为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孕育了神秘莫测的巫文化,沧桑古老的巴楚文化和浪漫美丽的神女文化。巫鼓悠悠,浑响灵音接天地;楚歌浩浩,缠绵云梦恋古今。巫山自古为灵山,是人类远古文明的孕育之地,是巫风巫韵巫文化的源流之地,是中医学的发源之地,是占卜术的开创之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灵山有十巫,善医药与占卜。</span>灵山远祖,混沌初开。靈字兮,上灵接天,下巫连地,天地之间唯有巫医可通神也。</p> <p class="ql-block">  巫山,因巫咸而得名。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此山,因以为名。</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巫山为楚国巫郡,秦汉时改名巫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巫山县,距今已有二千三百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巫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长江三峡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巫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天下奇观的小三峡·小小三峡5A景区、有千古闻名的神女峰神女景区、文峰景区,当阳大峡谷等4A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峡最美是巫山,目前,巫山县政府正在极力打造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巴渝魅力美丽乡村,使巫山真正成为“和谐、富足、生态、文化”的新巫山。</span></p> <p class="ql-block">  千顷平湖,万仞雄峰,叠障画中。看青山碧水,钟灵毓秀;朝云暮雨,变幻迷蒙。飞瀑流泉,奇峰幽峡,更有瑶姬梦楚宫。随风醉,叹江山画卷,鬼斧神工。 滨江暮醉新容,共千古骚人诗意浓。任烟霞点染,江南江北;湖光倒映,灯绿灯红。移步亭台,寻幽楼阁,云雨巫山何处同。家乡好,醉无边风月,绿野仙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十年前我写的这首《沁园春·醉新巫山》,写出了我对美丽巫山新城的热爱。</span>2003年6月10日巫山老县城全部淹没,拔地而起的是一座与“高峡平湖”相伴10平方公里的美丽新城。巫山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三峡工程蓄水175米,全县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全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如今辖24个乡镇2个街道、307个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65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巫山夜景美如画,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风徐徐,霓虹灯倒映在浩瀚的江水之中,波光律动,色彩斑斓。整个县城灯火辉煌,五彩缤纷,照亮了夜的天空,仿佛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水里、城中、街边、楼上,美丽的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江面上,一艘艘灯火璀璨的游轮点缀其间,像流动的宝石,融入这灯火阑珊的世界。南来北往的游客,尽情地享受着高峡平湖美丽的夜景。一座座楼宇像五彩的水晶,一条条道路似飞舞的彩带,万家灯火灿若繁星的点缀其中,犹如流动的银河。天上的星,地上的灯,浑然一体,俯仰顾盼,人间天上交相辉映, 亦真亦幻,如梦如诗,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隔江远眺,雄伟的巫山长江大桥也亮起了美丽的彩灯,像一条火龙横跨在长江两岸,把文峰和南陵山紧紧的连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巍峨雄壮的渝东门户。</p><p class="ql-block"> 巫山长江大桥于2001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2005年1月8日竣工通车。项目总投资1.96亿元。大桥全长612.2米,桥面净宽19米,双向4车道。在当时建设中还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桥梁的五个第一:1.吊装高度最高(高度达300米);2.吊塔距离最远(达到576米);3.每段吊装重量最重(达180吨);4.跨径最大(主跨达492米);5.拱圈管道的直径最粗(为1.22米)。巫山长江大桥属于中承式钢管砼拱桥,名列世界百桥之一,桥上有吴邦国委员长所题“巫山长江大桥”的桥名。大桥的通车为顺畅渝东交通、带动巫山经济发展、拓宽巫山游游景观等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巫山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开门见山,出门下山,回家爬山,群山巍峨,万峰磅礴,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高度仅73.1米,最高海拔高度2680米。高海拔高落差,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巫山地处北纬30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十八点四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因此独特的地理地貌与气候环境,形成了巫山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古往今来,美丽的云雨风光,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山似箜篌笔似峰,凌云雄镇大江东。楼台几度沧桑幻,依旧悠悠烟雨中。文峰山,尖耸如文笔,突兀苍莽的屹立在巫峡西口,有巴渝锁钥之称。因旧时山下有箜篌滩,水流湍急似熊吼,故又名箜篌山和驱熊山。山上有文峰观,始建于明代,原名凌云观,传说张三丰曾在此传经布道,为当时道教之名山,后破败荒毁。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修,历时三年竣工,改名文峰观,后毁于破四旧的运动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在,巫山县政府投资了八千多万人民币,新建了文峰公园4A级风景区,眺望文峰山顶,美丽的白塔和亭台殿宇就隐藏在苍松翠柏,白云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山似一幅字,字冠一座山,翻开尘封的历史,文峰山还有一段酸楚而悲怆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1960年夏初,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标语横空出现在巫峡西口文峰山上,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毛主席万岁!”展现在世人面前,巍峨的山脊上,用20万斤雪白石灰浆写出来的标语异常醒目,轮船顺江而下,在数十里外就可以看见由百余名右派建成的惊世大标语。1961年9月16日,诗人郭沫若自重庆放舟而下,当轮船行经巫峡时,看见文峰山上书写着硕大无比的“毛主席万岁!”大发感慨,当即写下《过巫峡》“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奇峰十二座,领袖万斯年。群壑奔荆楚,一溪定界边。船头已入鄂,船尾尚在川。”当时,巫山的超大型标语成了巫山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已经见不到任何痕迹了,但是它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故事,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  巫峡西扼巴蜀,东控荆襄,幽深秀丽,群峰竞秀。巫山迷人的风光中唯三台、八景、十二峰最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三台有:楚阳台、授书台和斩龙台。巫山八景有:南陵春晓、夕霞返照、宁河晚渡、阳台暮雨、女观贞石、清溪渔钓、澄潭秋月和秀峰禅刹。但随着三峡水位的抬升,巫山八景中的后三景已淹没于水底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分布在长江两岸,南北各六座,每座山峰各具特色,各有其动人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长江北岸自西向东分别是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和集仙峰。在长江南岸分别是飞凤峰、翠屏峰和聚鹤峰,但上升峰、起云峰和净坛峰三座山峰没有在长江边,而是隐藏在曲径通幽的山水画廊神女溪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远眺长江南岸建平乡的柳坪村的山崖立有一根石柱,它由两块紧紧缠在一起立于岩上的巨石组成,这两块缠在一起的巨石,其中一石高于另一石,石顶自然分开两个头,恰似男、女头像。岩身略有缝隙形成两个人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和尚倒背着一个尼姑。因此,当地人叫它《和尚背尼姑》,那里是观看巫山八景中的夕霞返照最美的地方。古人有诗云“世术擎天起,霞光一线通。苍苍横翠黛,疑是赤城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吏时,曾在巫山杨柳坪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出了巫山奇特的天气和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他把三峡古老的祭神乐《竹枝》歌,改编成了《竹枝词》,给巫山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他在《别夔州官吏》一诗中写道“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唯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来抒发他对巫山的不舍,唯一感到欣慰的是给巫山留下了九首《竹枝词》,可以让人们在祭神的时候演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龙隐烟霞里,峰回云雾中。拾阶漫步醉听松,苍翠点山容。沿长江而下,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山峰就是登龙峰。海拔1130米,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的横石溪西侧。</p><p class="ql-block"> 其山之高处,若一个昂首的龙头,龙头后的山势,又如起伏的龙身。逶迤三十里,气势雄伟,层叠而起,从云雾中望去,似一条蜿蜓的巨龙跃跃欲飞,疑上九天,壮观之极。清代诗人沈鸿逵曾写诗云:“极目层峦似卧龙,就中高处彩云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登龙峰的东面,是圣泉峰,海拔高度870 米,位于横石溪东侧,又名大丹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其参差错落的山势中,有一个形若狮状的山头。山头前有一块银白色的光洁岩石,如同一块银牌挂在雄狮的脖子上,当地人称“狮子挂银牌”。峰前有一根人形石柱,仰望着狮子峰前的银牌,极像一个人在看着告示,因此又叫“秀才看榜”。峰下有一股长流不断的清泉,其味甘美清洌。泉随山势而下,好看之极。山以泉名,故名“圣泉峰”。</span></p> <p class="ql-block">  寻隐思高士,呼朋饮圣泉。无缘此处访诗仙,空自忆青莲。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取水品茗,最有名的传说,当属苏东坡为王安石取水的故事了。传说王安石患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巫峡圣泉峰下之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苏东坡正好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捎信给东坡,请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水进京。可是苏东坡贪看巫峡灵秀的风光,忘了取水,等他想起,船已到西陵峡,遂取下峡之水交差。可王安石喝后却说,这不是中峡圣泉峰之水。东坡就问他因何而知。王安石说:上峡之水性太急,下峡之水性太缓,惟中峡圣泉峰之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而知为下峡之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奇峰缥缈起氤氲,一任烟岚化彩云。朝云峰,海拔高度820米,位于江北的箭穿峡口,其峰势宏阔。每天清晨,日出之前,峰顶氤氲缥缈;日出之时,彩云环绕,时聚时散,变幻出各种图景,仿若仙山高耸,因而得名“朝云峰”。</p><p class="ql-block"> 最妙的是云光彩霞,可领略到“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神奇景色。古人咏此峰时写到:“看山可以咏今朝,最爱云峰在碧霄。不羡夕阳成彩笔,露浓五色半岩浇。”说出了朝云峰的云雾之奇。</p> <p class="ql-block">  神工鬼斧开仙境,秀水灵山孕奇峰!巫山十二峰,最美神女峰。看前面长江北岸山上,有许多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就到了神女峰景区了。</p><p class="ql-block"> 梦里痴情醉,云中倩影娇。谁将韵事付琼瑶,千载领风骚!神女峰海拔高度860米,位于长江北岸,离县城三十公里处,西临朝云峰,东界松峦峰。峰顶内侧兀立着一个人形般的石柱,高约6.8米,宛若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明如秋水的眼睛,在那里望断长江,迎送舟帆。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最后一个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和美人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巫山神女是古老中国最多情的一块石头,神秘东方最多梦的一块石头。历代文人墨客不绝的咏唱,赋于巫山神女痴情浪漫朦胧的色彩。巫山神女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护佑之神、美神、爱神、东方的维纳斯,是三峡柔美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最早吟唱巫山神女的诗歌,是屈原在《九歌·山鬼》中所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然而最让巫山神女被喻为爱神美神的,还是宋玉在《高唐赋》中所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神女在高唐观自荐枕席与楚王梦中相会的故事,这是人神相恋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流传巫山神女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是神神之恋、人神之恋和人人之恋三种传说。</p><p class="ql-block"> 神神之恋传说巫山神女是瑶姬的化身,是西天王母娘娘第二十三个女儿,她为了帮助大禹治理三峡的水患,带领众姐妹下凡,斩杀了十二条恶龙,最后和姐姐们化作十二座奇峰留在巫峡,保佑这里的人民幸福平安的生活。三峡人民为纪念心目中的巫山神女,尊她为“云华夫人”和“妙用真人”,并在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授书台上修建了神女庙(凝真观)。如今古庙已不复存在,现在巫山县政府在神女峰山上,重新修建了气势宏伟的神女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0年,刘白羽先生在《长江三峡》一文中首次把神女峰说成望夫石。说一个渔夫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死去,他的妻子就抱着小孩,天天在峰顶眺望,不顾风雨,年复一年的站在那里等他,最后化作一块石头。这就是人人相恋的传说。其实这不过是巫山八景中女观贞石的故事,只是刘白羽先生把它误写成神女峰的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行到巫山必有诗”,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为赞美巫山、歌颂三峡,写下了浩如烟海的瑰丽诗篇。在诗人们雄浑的笔下,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灿若繁星的咏唱出大美巫山。一个个光辉的身影,咏唱着浪漫的诗歌,穿越时空,从历史中辉煌的走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唐代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迁为忠州刺史,逆流而上进入三峡。巫山当时有一个叫繁知一的隐士,很喜欢白居易的诗。听说此事后,料想他定会去拜谒巫山神女庙,提前将庙中墙壁粉刷一新,并在醒目的地方题了一首《书巫山神女祠》的诗。诗咏“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这首诗的大意说,忠州刺史白居易是当今诗坛的大才子,来到巫山一定会写诗,我要快点去通报巫山神女,请她兴云布雨点缀一下江山胜景,等候白居易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白居易来庙里看见诗后,让人请来繁知一,感谢他的一片盛情,但也只是吟诵了好朋友刘禹锡所称赞的四首《巫山高》,并没有在庙里题诗。后来,他在《题峡中石上》一诗中记录这件事。诗咏“巫山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唐代诗人刘禹锡放舟而下,当船行至巫山神女庙时,弃舟登岸拜谒巫山神女。他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仔细阅读庙壁上前人所题的一千多首诗,最后只对沈佺期、王无竞、李端、皇甫冉四人所写的 《巫山高》最为崇拜,认为堪称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沈佺期诗咏“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阴岩若鬼神。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王无竞诗咏“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李端诗咏“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清秋见楚宫。”皇甫冉诗咏“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喧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刘禹锡也乘兴题写了一首《巫山神女庙》,来抒发对巫山神女的热爱。诗咏“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深秋季节,巫峡两岸红叶漫山,百里的长江画廊,异常美丽。</p><p class="ql-block"> 巫山红叶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红叶有200多种,主要以黄栌、乌桕、枫树为主,仲秋时节五彩缤纷,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初冬时节一片火红。红叶有20多种形状,最常见有手掌形、五星形、椭圆形、羽毛形、针形等。红叶颜色有血红、火红、铁红、紫红、玫瑰红等20多种。巫山红叶面积高达100万余亩,其中能近距离观看,集中成片的有12万亩,以神女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文峰景区最为集中,呈现出万山红遍的绚丽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传说巫山红叶是巫山神女美丽的云霞化成的。每一片红叶,都是神女送给天下有情人的定情之物。</p><p class="ql-block"> 巫山红叶最相思,情酿千年云雨知,漫寄真情红叶上,任由神女赋传奇。它总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它不惧霜寒雪冻的精神,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让人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峦影山山翠,苍松树树幽。飞云吐雾伴江流,烟雨也悠悠 。紧挨神女峰东侧,就是松峦峰。海拔高度820米。峰顶苍松环盖,枝叶茂盛,形状像帽盒,又称帽盒峰。</p><p class="ql-block"> 昔日古松遍地,莽莽苍苍,一片林海。每遇山风起,松涛阵阵,如潮如浪。人入其中,仿若置身大海。若遇明月当空,松林静穆,归鸟倦睡,又有一番恬静的悠闲,如临仙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山似群仙聚,峰如野鹤飞。祥云缭绕伴霞归,同月醉翠微。紧靠松峦峰东侧,就是形若剪刀的集仙峰了,海拔高度840米。峰顶石林环列,参差矗立,如一群神仙相聚,故名集仙峰。又因峰顶自然分开一叉,恰似一把张开的剪刀,故又称剪刀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相传每年八月十五月明之夜,峰上有丝竹之声,好似天宫仙乐飘飘,猿啼鹤鸣,一派仙风道骨之景。</span></p> <p class="ql-block">  船行长江南岸,就到了神女溪景区了,从东往西,依次是聚鹤峰、翠屏峰和飞凤峰。</p><p class="ql-block"> 云起峰缥缈,烟迷鹤舞奇。聚鹤峰,海拔高度820米,位于翠屏峰东面,峰顶怪石嵯峨,四时松杉茂密,长青不败。传说夜间有千百只白鹤聚集在此峰,故名聚鹤峰。</p><p class="ql-block"> 这些白鹤朝而往,暮而归,形成三峡一大胜景。每当月明星稀之时,白鹤长啸,哀猿悲鸣,最是消魂断肠之时,使无数游子过客洒泪沾襟,思乡不已。古人有诗云:“猿声巫峡愁漂泊,别有高峰招野鹤。松径兰崖任往还,雪翎砂顶相依托。”用描写聚鹤峰的景致以寄托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层峦叠翠隐仙踪,绝壁如屏嶂几重?缈缈云腾天地气,苍苍树艳古今容。拾阶幽径聆晨韵,闲坐清溪悟晚钟。我自禅心何处觅,悠然月下醉听松。</p><p class="ql-block">翠屏峰,海拔高度740米。位于江南岸,青石小镇的后面。东连聚鹤峰,西邻飞凤峰。北望神女峰。此峰突起于缓缓山坡之下,漫山苍翠,郁郁葱葱,超然卓立,形如一道绿色的大屏风。因此得名翠屏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鸾凤依山下,祥云腾地飞。峰中何处不芳菲,霞染锦成堆。飞凤峰,位于长江南岸,海拔740米。在青石镇西,山势从西向东延伸,形如一只凌空翱翔的飞凤,直下江中饮水,因而得名飞凤峰。神女将一只金凤变成一座山峰,留在巫峡,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与神女朝夕相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飞凤峰的山坡上有一块平地,相传是巫山神女传授大禹天书的“授书台”,又叫“瑶姬台”。</p><p class="ql-block"> 传说当年大禹在治理三峡水患时,怎么也治不好,神女有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在此授上清宝镜天书于他,才平定了三峡的水患。因此巫山神女被人们尊为护佑之神。</p><p class="ql-block"> 唐代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人们在这块平地上修建了神女庙,以纪念她,香火鼎盛。后毁于战火,明代重建,清未民初又逢战乱,终至荒芜垮塌。1978年,巫山县政府在此重建神女庙,可刚刚修好不久,就被一疯子烧火焚毁,现在巫山县政府在神女峰上,新建了巍峨壮观的神女庙。</p> <p class="ql-block">  叠翠群峰碧水幽,灵山胜境画中游。神女溪,是长江三峡水位上涨后行成的新景点,有着世界不可再生,中国独一无二,三峡极其罕见的峡谷风光。</p><p class="ql-block"> 其位于长江南岸,在著名的神女峰对面,发源于巫山县官渡镇雷坪村龙洞处,全长约三十公里。上游十五公里地段地势开阔,水流平缓,发挥着灌溉良田和人蓄饮水的功能,下游十五公里是峡谷地段,奇峰怪石、河道狭窄、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有着原始古朴的峡谷风光。是峡中之奇峡,景中之绝景。峡中云雾缥缈、水碧山绿、鱼戏鸟鸣、幽深静谧。以绿绝!幽绝!静绝!之风光,闻名于海内外。</p><p class="ql-block"> 游览其间,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你只需放松心情,悠然地去享受天地间和谐幽静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在没有涨水前,这里只是一条小溪,水深处不过两、三米,水浅处半米左右。三峡工程蓄水后,水位上涨,长江水倒灌进神女溪,形成了山穷水覆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的江山画卷。</p><p class="ql-block"> 每年冬天,库区蓄水最高海拔达175米时水深近百米,夏天为防洪,库区蓄水下降30米,海拔高度145米时水深近70米。</p> <p class="ql-block">  眺望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仰望着天空,她的唯美面容,优美睡姿,仿佛展现了一位东方美人的魅力,我们叫它倒睡美人峰。</p><p class="ql-block"> 在睡美人的头部下方,你可以清晰看见“巫山”两字,还有一个像云字的印章。传说那是尧帝赐灵山为巫咸封地时在巫山盖的印章,巫山因巫咸而得名沿用至今。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色彩,三个自然形成的字,增添了神女溪的人文内涵。我们不得不相信,古代的巫山从这里连绵数千里,上天的旨意让巫咸出生在这方神秘的净土,以精湛的医术维护着帝王的玉体和三峡先民的安危,巫山因此也是中医的发源之地。</p><p class="ql-block"> 又传说是神女为了让世人记住这位伟大的医师,故用神笔刻下了它,使之成为三峡儿女永远膜拜朝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船行的左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形如手掌的山峰,其四指并拢,大拇指分开,被称为手掌峰。</p><p class="ql-block"> 这可不是一般的手,传说这就是当年大禹留下的平安之手、富贵之手和权利之手。如果用你的手印印他的手,那一定会给你带来一生的好福气、好运气、好财气。每逢过年过节,三峡人都会来这里祈福,祝愿亲人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在船行的左前方,就是巫山十二峰中的</span>上升峰,海拔高度780米。位于神女溪东岸6公里处,七里塘东侧。</p><p class="ql-block"> 上升峰山势险峻峭拔,尖峰高突,巍然屹立。其一角斜上,飘飘欲飞,直上云霄,犹如巨鸟飞升九天。因此得名上升峰。又因峰形似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当地百姓又称它为老鹰岩。</p><p class="ql-block"> 因其形极像古代的官帽,因此民间又称它为官帽峰。逢年过节,必有虔诚之人来顶礼膜拜。到达上升峰顶,可以远看万里长江,截断巫山云雨,一水奔腾,万峰峭拔。还可看到大宁河从莽莽群峰间穿行,犹如飘在群山间的银带。</p> <p class="ql-block">  在上升峰绝壁之下,有一洞穴,洞内存放了两具石棺。在上升峰左侧的山洞里搁放着一具漆黑的棺木。这就是三峡三大谜之一的悬棺。</p><p class="ql-block"> 关于悬棺因何而葬,如何而葬,历来众说纷纭,据考证,悬棺是战国时代居住在三峡地区濮族人的一种葬俗,以前在峡江两岸崖壁能看见许多悬棺,文化大革命时期毁坏不少,今已很是罕见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考古工作者从棺中遗落的文物研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代就有“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这句话说的是人死之后,其子女倾尽家产做悬棺葬,用绳索把棺材从山上下吊进悬崖绝壁上的洞穴中,埋的越高就越孝顺。</p><p class="ql-block"> 这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孝行天下,千古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聚散随风起,沉浮任气扬。云深变幻化奇妆,山色赛华堂。烟雾悠悠舞,林花淡淡香。无边风月任痴狂,倚棹醉仙乡。”<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我们船行的右方,就是巫山十二峰中的起云峰了。其</span>海拔高度720米,位青石镇东侧约8公里处。起云峰常年云雾缭绕,云雾常从山腰由下而上渐次腾起,有的如轻纱,有的像彩霞,缥渺迷蒙变幻莫测。</p><p class="ql-block"> 它是当地村民的天然气象站,可根据这里的情况识别天气。如果山顶有云那么第二天这里肯定会下雨,这就是谚语里说的有雨山戴帽;如果下雨的时候,半山腰的云雾始终不能分散,那么这场雨定要持续几天时间,其实按科学的说法就是气温没有上升,水蒸气不能散发;雨过天晴,云雾缭绕,扑朔迷离,云起山间,山卧云端,美不胜收。在这里可以真正感受到元稹诗中“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在没有涨水以前,水底有七个瀑布冲成的深潭,清澈透底,极为幽美神奇,酷似七个圆圆的澡塘,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天上繁星点点,山中云雾缥缈,水里烟波浩淼,若隐若现,飘飘洒洒,神女姐妹就来此沐浴。所以称为七女塘。</p> <p class="ql-block"> 看我们船行右上方的山峰,有一大片形如弯弯月亮的光滑绝壁,犹如天然的屏障,这就是月亮石。时至半夜,皎洁的月光照在这绝壁之上,折射到整个峡谷,如同白昼一般。</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八月十五的晚上,这里能看到“三月同辉”的奇观,天上一个月亮,山中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如果你有幸能看到“三月同辉”的奇景,就一定会找到你前世那不曾回眸一笑,今生你最疼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  前方两岸狭窄光滑的崖壁上,一层一层的波纹,连绵不断,犹如天然神奇的回音走廊。在这里呼喊一声,能传到很远的山外,我们叫它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船行的左侧,两山对峙,一道窄窄的细缝,直冲云霄,这就是一线天。站在山脚,从细缝中往上望,辽阔无垠的天空也只有窄窄的几寸。不由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山中有一个穷人家的阿哥,爱上了村里最美的阿妹。阿妹的父亲要阿哥挖三颗千年何首乌作为聘礼,方才把女儿嫁给他。于是,阿哥不分昼夜的在山中挖药,却在挖第三颗千年何首乌的时候,从悬崖上摔下来跌死了。阿妹也伤心的的哭着死去,他们的爱情感动了神女,神女让钻山驹把悬崖钻了一条缝,找回了阿哥的灵魂,从此,他们恩恩爱爱的生活在一起,最后化作了一线天边的情侣石,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我们船行的左前方的山峰,绝壁之上独伫一伟岸的身躯,雄视着远方,好像万人景仰的毛主席,那就是伟人峰。我们仿佛看见毛主席在此身披风衣,指点江山,设想三峡建设伟大的蓝图,如今伟人的夙愿已基本完成,“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他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所畅想的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实现。</p> <p class="ql-block">  渊碧飞云海,峰平藏净坛。常生紫气沐幽潭,神女洗霞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壑群山之中,一峰独秀而立,高数百丈,周长不过千米,就是巫山十二峰中的净坛峰。其</span>海拔高度1020米,位于巫峡南岸神女溪南约5公里处的南广岩,离青石镇约15公里。山峰犹如一个静坐神坛之上默颂佛经的仙人。峰下有一泓清潭,水波微微,清洌甘甜,峰上有一个大平台,很像一处洁静的祭坛放在龙宫之上。故取名净坛峰。</p><p class="ql-block"> 传说是观音菩萨为了百姓的安宁,把净瓶放在七里塘上面,天长日久,净瓶就化作了一座山峰,老百姓遇到什么灾祸,只要在观音庙对面的净瓶山峰烧几炷香,磕几个头,灾祸就自然消除了。久而久之,百姓年年朝拜,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求神的法坛。如今净坛峰的观音庙依然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长江巫峡中最美丽的风情小镇(青石镇)后,我们的游船将原路返回巫山新县城。最后,我们用一首诗,来记住巫山十二峰名字,记住巫峡秀美的风光和巫山神女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幽奇造化鬼神工,十二巫山秀丽中。</p><p class="ql-block">翠屏上升高峡月,净坛微荡圣泉风。</p><p class="ql-block">登龙聚鹤松峦美,飞凤集仙烟雾蒙。</p><p class="ql-block">更有高唐神女梦,朝云暮雨起云宫。</p> <h3>注:部分图片由巫山摄影家协会老师们友情赞助,在此深表感谢。</h3> <h3>咏巫山十二峰</h3><h3>文/李尚政(巫山)</h3><h3><br></h3><h3>序 . 嵌巫山十二峰名</h3><h3>幽奇造化鬼神工,十二巫峰秀丽中。</h3><h3>翠屏上升高峡月,净坛微荡圣泉风。</h3><h3>登龙聚鹤松峦美,飞凤集仙烟雾朦。</h3><h3>更有高唐神女梦,朝云暮雨起云宫。</h3><h3><br></h3><h3>登龙峰</h3><h3>远眺云峰气势雄,逶迤龙影傲苍穹。</h3><h3>崖悬碧树秋声寂,壑吐青烟暮色朦。</h3><h3>叠嶂千寻凝古韵,层峦一抹见神工。</h3><h3>巍峨横石溪边立,不负悠然灵秀中。</h3><h3><br></h3><h3>圣泉峰</h3><h3>欲向名山饮圣泉,雄狮威镇啸峰巅。</h3><h3>回眸懒问江中客,追梦但痴云外仙。</h3><h3>几度琴心闲醉月,千秋故事妙听禅。</h3><h3>诗怀聊共风流赋,且纵清歌悟大千。</h3><h3><br></h3><h3>朝云峰</h3><h3>奇峰缥缈起氤氲,一任烟岚化彩云。</h3><h3>漫说风流骚客咏,何期缱绻梦魂殷。</h3><h3>箭穿峡口书唐韵,鱼跃山边唤楚君。</h3><h3>多少传奇成故事,痴情不负古今闻。</h3><h3><br></h3><h3>神女峰</h3><h3>独伫云峰倩影娇,仙姿曼妙尽妖娆。</h3><h3>多情莫负高唐梦,博爱欣传巴楚谣。</h3><h3>欲觅异香思雨落,倾听环珮望霞飘。</h3><h3>千年守护东方佑,只为人间少寂寥。</h3><h3><br></h3><h3>松峦峰</h3><h3>苍苍云树映山青,帽盒峰奇若有灵。</h3><h3>翠掩松涛天籁寂,风悠夜色月光冥。</h3><h3>何期幻境萦清韵,已惯虚怀悟彩屏。</h3><h3>俯瞰大江千古咏,漫由骚客叹飘零。</h3><h3><br></h3><h3>集仙峰</h3><h3>双峰对峙耸山巅,千古奇闻天下传。</h3><h3>曼妙剪刀云出岫,参差峭壁雨飞烟。</h3><h3>纵无雅乐悠神女,自有清风醉集仙。</h3><h3>多少峥嵘高峡立,倾听风月叩心弦。</h3><h3><br></h3><h3>翠屏峰</h3><h3>层峦叠翠隐仙踪,绝壁如屏嶂几重?</h3><h3>缈缈云腾天地气,苍苍树艳古今容。</h3><h3>拾阶幽径聆晨韵,闲坐清溪悟晚钟。</h3><h3>我自禅心何处觅,悠然月下醉听松。</h3><h3><br></h3><h3>聚鹤峰</h3><h3>曾经华盖青山翠,怪石嵯峨聚鹤翔。</h3><h3>一岭风光书曼妙,千年云雨尽沧桑。</h3><h3>长歌且纵逍遥梦,胜景依然锦绣妆。</h3><h3>莫叹哀猿声不见,谁怜游子泣他乡。</h3><h3><br></h3><h3>飞凤峰</h3><h3>疑是金钗化彩凤,授书台上舞翩跹。</h3><h3>衔来云梦千秋醉,但说风流一段缘。</h3><h3>妙笔因谁开胜景,抒怀伴我忆先贤。</h3><h3>江山自古骚人咏,楚韵唐歌代代传。</h3><h3><br></h3><h3>上升峰</h3><h3>危峰峻峭起神鹰,欲纵青云向上升。</h3><h3>淡淡花香芳树绕,悠悠霞蔚紫烟腾。</h3><h3>悬棺秘事传千古,绝壁灵音悟几层。</h3><h3>莫问当年谁是客,溪中未见苦行僧。</h3><h3><br></h3><h3>起云峰</h3><h3>叠嶂奇峰古韵悠,丹青曼妙尽风流。</h3><h3>云深变幻阴晴报,雾隐清虚苍翠浮。</h3><h3>一束霞光悄入画,漫山红叶戏吟秋。</h3><h3>但将逸兴呼朋醉,神女溪中自在游。</h3><h3><br></h3><h3>净坛峰 </h3><h3>危峰高耸入云端,问道深山隐净坛。</h3><h3>寂寂林中岚影翠,幽幽壑底涧光寒。</h3><h3>禅心欲悟凭谁渡,逸兴归真待月欢。</h3><h3>戏语神龟多少梦,常挥妙笔赋波澜。</h3> <h3>作者简介:</h3><div> 李尚政,男,自号巫峡浪子、圣泉山人。一九七三年生于三峡小城巫山县城。从小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爱好广泛,粗通文艺,卖艺为生。网海学诗十余载,名曰:幽爱随风。现为重庆诗词学会会员、重庆直属诗社副社长、巫山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巫山文化研究会会员、巫山书法协会会员、中华李氏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会员。曾在中华诗词论坛、联都、四海文艺、中青诗联网、巫山神女论坛、九州诗词等多个网站做过诗词类栏目版主。作品散见于《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九州诗词》《重庆诗词》《辽宁诗词》《黄州诗词》《诗词月刊》《金土地》《巫山云诗刊》《太白风》《四海诗人颂诗圣》《当代诗词三百首》等报刊书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