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蓑烟雨

<h3> </h3><div>一.基本情况分析</div><div>成绩</div><div> 类别</div><div>考试人数</div><div>人均分</div><div>优秀率(%)</div><div>及格率(%)</div><div>最高分</div><div>最低分</div><div><br></div> <h3>二.试卷分析</h3><div>本试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覆盖了上册一、二章节的重点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试题总体体现了由易到难,难度为中等偏上,注重能力考察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div><div>选择题,共10道,考查了上册一、二章节的基础知识,在本大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5、10小题。第5小题要求结合数轴分析数量大小,部分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差,不能准确分辨;第10小题部分学生对设定程序计算不理解。</div><div>2、填空题,共4道,第14小题失分严重,大部分学生没见过这类题型,并且对题目设定程序不理解。</div><div>3.解答题,共11道,第三大题,第21、22、23、24、25小题失分严重。原因:(1)分析理解能力欠缺,没弄清题意;(3)计算能力有待提高;(2)综合运用能力差。</div> <h3>三.学生成绩分析:</h3><div>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div><div>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div><div>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div> <h3>四.改进措施</h3><div>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div><div>2、关心数学“学困生”,从试卷分析中,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div><div>(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div><div>(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有理数的运算、合并同类项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div><div>(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许多思维灵活的学生能掌握住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但就是老爱犯审题不认真的习惯,而这一点不是一、两天能改掉的问题,这也与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密切有关,所以也是老师们感到头痛的地方,因此需要老师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