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好面暖一城(文/张珂)

橘庐主人

<h1>  提起老陕西的南记羊肉烩面,南阳的食客恐就唇齿生津赞不绝口。其董事长南贵喜,十八岁学艺至今,二十一年只为做好一碗面。</h1><p><br></p><h1> 二十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是一代人拔节成熟的时段。南贵喜这个来自山东的小伙,执著把一碗面从生做到熟,一碗面也把他从弱揉到刚。面案上的哲理,是南贵喜的人生哲学。松散的面粉加入清水,和成面团,在不断的揉捏捶打中,变得越来越有韧性和筋骨,一段两寸长的面片,可以抻延成两米长的面条。南贵喜的耐力和梦想也像面案上的面团,在揉捏中越发坚韧和强大,更像被抻开的面片,越拉越长……靠着努力,南贵喜拥有了数家直营店和加盟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南记烩面就是他在南阳餐饮界打出的一张漂亮名片。</h1><p><br></p> <h1>  器成于工,雕琢于微;品凝于精,何止匠心。</h1><h1> 烩面制作工艺的传承靠的是师傅代代口授心传。揉面力道的大小、醒面火候的掌握,全在于师傅们多年的实践和经验,那是双腕和心底交汇出来的智慧,也是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在。</h1><h1> 南贵喜固执地认为,麦子磨成面粉,是一次生命的历程。面粉再成为食物,是生命的又一次轮回。作为制作者,必须怀着敬畏与谦卑之心,用心重塑,才能让一份面粉的第二次生命不被冷落或夭折。即便成本高,他依然仅用机械完成面团的粗加工,复杂而精致的工序坚持保留传统的手工技艺。这是决定一碗好面韧、爽、滑、绵的根本,也是对食客的尊重和对面艺的敬畏。 </h1><p><br></p> <h1>  好面离不开好汤,好汤离不开好肉。 </h1><h1> 与老陕西打过交道的供货商说:南贵喜选羊肉比选媳妇都挑剔。虽是戏言,但挑剔却真。他选羊肉,要选羊的年龄、大小、肥瘦、品种、产地、饲养方法,还必须是现宰的、温热的新鲜肉,一看二摸三漂水,最后下锅做测试。精选的羊肉用清水漂净,再用流水冲上几个小时,然后佐以几十种秘料慢火熬制。</h1><h1> 匠心独具,何止温度。繁琐的工序,复杂的流程,熬出的是鲜美的汤汁。爽滑的面条游进洁白的靓汤,便如鱼儿入了活水,瞬间就有了鲜活的味道,再加上细细的豆皮,红红的肉块和青翠的蔬菜,不用入口,仅一碗春色就足以让食客们醉了。</h1><p><br></p> <h1>  利剑佩宝鞘,好马配好鞍。除了关注食物本身的味道,南贵喜觉得,好的食物还必须要相配好的食器,这才是食物完美的归宿。</h1><h1> 陕西人吃裤带面,端的是耀州老瓷大碗,彰显出西北人的淳朴和豪气。</h1><h1> 烩面源自河南,讲究的是汤清、面滑、味厚,体现着中原文化的厚重、多元和细腻。</h1><h1> 汝瓷是中原名瓷,带着千年窑火,涅磐重生。用汝瓷作为南记烩面的食器,物质与精神的碰撞,必将带来面食文化的全面提升。</h1><h1> 一批专程在汝窑定制,古朴精致、泛着玛瑙釉温润光泽的汝瓷大碗,使南记羊肉烩面一派活色生香。</h1><p><br></p> <p><br></p><h1> 美食!美味!美器!这就是南贵喜想要的极致。</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谁说过:一条白河绿了一座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陕西店庆那天,微酣的南贵喜说出了自己的梦:让一碗南记烩面温暖一座南阳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7年11月写于桔庐</span></p> <h3>  南阳青年作家走进老陕西,联袂出手,激扬文字,积极弘扬中原面食文化。</h3> <h5><br></h5><p>作者简介:张珂,笔名冰轮、橘灯、桔梗,祖籍湖北宜城,长于河南南阳;中国石化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南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阳市卧龙区作协理事,南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在《中国名牌》杂志、《菲律宾联合日报.新垦周刊》、《中国石化报》、《南阳日报》、《河南石油报》、《躬耕.天下传媒》等正规媒体发表文艺评论、散文、杂文等共十余万字,部分绘画作品被收编入专业画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