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我的青年点

李宁文

<h3>《回家,我的青年点》李宁文</h3><h3><br /></h3><h3>青葱往事,流金岁月。</h3><h3>知青回眸,一壶老酒。</h3><h3> 每当收获季节,或是梦醒时分触景生情,或是三省吾身坐拥愁城,亦或是又见炊烟升起的时候,常常想起青年点。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想起那场没有风花雪月的过往,想起那段天天枕着蝴蝶梦入眠的美好时光。</h3><h3> 草帽顶子大山深处,静静流淌的响水河边。寂静的小山村。青堂瓦舍的青年点坐北朝南,寝室里南北大炕分布在堂屋的两边。</h3><h3> 自从十八、九岁的20个少男少女同在一个屋檐下。你瞧吧,年轻人活力四射,精气神儿十足。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叽叽喳喳喧闹不停。李海民高兴时动不动来两段京剧样板戏"今日痛饮庆功酒,甘洒热血写春秋""临行时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时手舞足蹈加上些舞台动作,还真像那么回事,活脱一个杨子荣,李玉和。对乐器十分痴迷的柳振奎闲下来总会坐在门槛边,倚在门框上,悠闲自得的扒拉他费尽心血泡制的黄波罗面板的中阮,琴声悠扬,余音绕梁。动听的音符从指尖流出来,引来不少乡下娃们流连顾盼的目光。</h3><h3> 天生一副好嗓子的王淑媛,总是不请自来,像一只百灵鸟,拿手的好听的歌,不用戏匣子播,只要竖起耳朵听,准能让你大饱耳福。"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呀""二月里来呀,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社员都是向阳花,风吹雨打都不怕"。清音袅袅,穿堂入室。</h3><h3> 一花引来万花开,一人唱歌众人和。青年点像开了锅。当然,也有思乡念家的时候,过年过节没有和家人团聚,几个人围坐在炕头上也会唱起童年的歌谣,唱起有一点点伤感的歌"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天边,飞到远方""沈阳啊,沈阳啊我的故乡,马路上灯火辉煌......"月有阴晴圆缺,小小的离愁,不足挂齿。青年点的主旋律还是昂扬的,青年点的生活依然朝气蓬勃,红红火火。无论是隆冬的"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三九严寒,还是要命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三伏酷暑,田间地头,上下工的路上,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尽的嗑,嘻嘻哈哈,沸沸扬扬。</h3><h3> 尽管出力干活吃大苦流大汗,背也疼腰也酸,这帮年轻人真算作是一群不管天高地厚不知啥叫愁滋味的活蹦乱跳的秃小子,真称得上是一拨敢想敢干爱说爱笑大大咧咧的姐妹花,照样吃嘛嘛香,连睡觉都呼噜山响。</h3><h3>头一年下乡种地正赶上秋头子,老乡们着实拿城里来的后生们当自己的亲人,知青伙食上没啥给啥。白菜土豆茄子辣椒,大豆腐,鲜猪肉,锅出溜,㧟筐挑担的给送到厨房。一时间让这伙学生娃过上了吃百家饭的生活。</h3><h3>老乡们那份山里人火辣辣的情怀和暖烘烘的心肠感动坏了出门在外离家闯荡的在广阔天地里接受再教育的小青年,一个个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个篱笆三个桩。不用问不必讲,咱老百姓啊,就是天,就是地,就是俺爹和俺娘。</h3><h3> 转过年,村里分给了青年点几分上好的菜地。大家"你挑水来我浇园"。邯郸学步,掐尖打岔,粪水供足,时令蔬菜也让破天荒的门外汉们莳弄的有根有稍,有鼻子有眼的。在填饱肚子的同时还略有盈余,精打细算,秋储冬藏。"傻子过年看借比儿",过上庄稼院祖辈传留的日子。牛铃摇春光,山中日月长,也跟着乡里乡亲混了个像模像样。</h3><h3> 冬季猫冬。北风烟雪。天寒地冻。心灵手巧的陈裕国看庄户人家上山给山猫野兽们下索套,时不时有收获。有一天,也把打听来的动物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的索套放到野兽们经常出没的必经之地,"守株待兔"。果不其然,老天不负苦心人。裕国首战告捷。嘿!没过几天,这老兄举着一只足有四五斤重的大野兔跑回青年点。可把几个月没见肉腥的馋虫们乐得直蹦高。撸胳膊挽袖子一会儿就把山野兔收拾的利利索索,怕一只兔子不够吃,又把女知青好不容易养大的两只下蛋的小母鸡剁吧剁吧,放到一起,炖了一锅鸡味兔肉汤。</h3><h3> 这顿有今天没明天的肉汤那才叫喝得有滋有味,喝得痛快淋漓,直喝得盆干碗净,直喝到昏天黑地。 &nbsp;</h3><h3><br /></h3><h3> 日出日落。20个顶梁柱的青年人家的炊烟冉冉升起,熊熊的大灶火绯红了女知青的脸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乡亲们的暂时接济,那是知青在成人路上的一把帮扶。"自古华山一条路"。不靠天,不靠地,都说"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奔跑"。自愿结合,男女搭档。挑水劈柴,烧火做饭。扛起锄头能下地,系上围裙锅台转。"我是准备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青年点真是个大熔炉,过日子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让你前后左右滚瓜熟,都让你酸甜苦辣尝个遍。行不行?不行也得行。谁都不是孬种,谁也不是软蛋。</h3><h3> 劳动关,生活关,哪一关都不能被撂倒,只有勇敢的向前,冲向前!张玉霞,郎春艳,公认的大厨高手。人家焖的干饭从来没有糊锅。蒸馒头贴饼子揭开锅盖,个头大小一个是一个,整整齐齐,叫你特有食欲。炒菜炖菜更是一绝,吃到嘴里,美味可口,香气扑鼻。</h3><h3> 民以食为天。你听吧,集体伙开饭的时间一到,锅碗瓢盆齐响。先来的后到的,自觉排队。闲不住的爱凑热闹的,拿着筷子和羹勺敲着饭缸,噼里啪啦有节奏的混响,乱成一锅粥。大馇子加芸豆粒儿的二米饭,高粱米水饭,贴大饼子可劲造。煮饺子,捞面条,就只能整个半饱。没办法,定量有限,细水长流吗。</h3><h3> 清新的养人的大山里的洁净空气,甘甜的滋润的汩汩冒出的清泉水,让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城里来的女知青们一个个出落得水水灵灵,支支棱棱;城里来的新农民们,气吹的一样,横那一块铁,立那一块钢,结结实实,畅畅亮亮。</h3><h3> 寒来暑往,日月变迁。青年点,知青共同的家园。知青伙伴们在这里朝夕相处,同点一灯油,同吃一锅饭。一同下地劳动,一同摔打磨练,一同练硬奋飞的翅膀,一同从青年点起飞,飞向蓝天,飞向更高更远。青年点,我的年轻时候的家,我的青春驿站,我的心灵的港湾,我的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摇篮。</h3><h3> 走过了春和秋,走过了坎坷人生路,走过了世事沧桑和风雨如磐。青年点,你还在我的心里,你还是我挥之不去的思念。那么近,那么清晰,那么叫我眷恋和挂牵。远去了的知青岁月,远去了的青年点,常常回到我的梦中。</h3><h3> 猛然间,我看到青年点的大门还在敞开着,青年点的灯光还是那么温馨,那么明晃晃,亮闪闪。</h3><h3> 全文完—写于2017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