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杨梅三月雨

<h3>题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谨以此文献给母亲!</h3> <h3>  曾为父亲写过几篇文字而为母亲我却从未动过笔。不是不想写,而是担心自己拙劣的文字无法写出母亲的伟大。</h3><div> 母亲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五出生于吴山三合店一户普通农户的家庭,姊妹二人。外公外婆勤扒苦做攒下一点点积蓄刚刚置办了一小块良田,就被划为地主成分。用现在的话讲,母亲也算是富二代了!但那时的母亲却蒙上了出身的阴影。</div><div> 母亲豆寇年华便嫁入杨家,生育抚养了我们姐弟六人。之前母亲可是随县唐镇中学的一名教师。父亲兄弟二人,大伯家六个孩子中只有男丁一人。母亲前五个孩子都是女娃, 在那个男权时代, 可想而知,我的母亲在身体和精神上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地位卑微,受的委屈也就特别的多。为了延续杨家香火,我母亲简直用生命孕育着孩子,第六胎终于达成心愿生了个弟弟。</div><div> 缺吃少穿的年代。上有年迈失明的婆婆下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我的母亲是何其的难呀!</div><div> </div> <h3>双目失明的奶奶</h3> <h3>女人虽弱,为母则强!</h3><div> 母亲是孝顺的。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给奶奶冲一碗鸡蛋茶。奶奶喝完,我们争先恐后地抢夺她手中的碗,就是为了舔舔碗中残液品品鸡蛋茶的味道,那可是童年记忆中最美的味道。偶尔母亲也变变戏法,在做饭的时候,把那只小巧玲珑锃光发亮的黑煨罐塞进灶火的旁边煨着东西。 我们围在灶门上,眼勾勾地看着火苗的跳动,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灶火越来越旺,香味也愈来愈浓,直至溢满厨房。当那只神密的煨罐从灶火里拿出的时候,我们立马凑到跟前,眼里放着光,几乎兴奋到了极点。可母亲一言不发,小 心翼翼地把黑色罐子里的东西倒进一口白磁碗里,放上些许白糖,捧着碗转身而去!我们 扒在门框边 沮丧的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任泪水在眼框里打转。 原来这是给奶奶煨的几片猪肉,是奶奶的专利。 我们姐弟只有望罐闻香兴叹的份。奶奶见人就夸母亲,母亲的孝顺就闻名了十里八乡。奶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前坡搭旧坡,屋漏水接旧窝。少时不懂,现在才明白话中的深意。果不其然,弟媳像母亲一样贤良淑德。奶奶真是个预言家。</div> <h3>全家福</h3> <h3>母亲是勤劳能干的。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9人),她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还去大山捡橡子,挖药材……跌倒了又爬起爬起了再摔倒,那装满橡子的袋子沉重的象山一样难以担起,可母亲却舍不得丢下半点,就只为了多卖一角两角钱贴补家用。母亲的肩膀不知磨破了多少次,也不知流了多少血!帮过母亲挑过担子的人,母亲至今难以忘怀,视为生命中的恩人。</h3><div> 母亲三十八岁那年学会了手工裁剪衣服。从此就不分昼夜的缝制衣服,无论是炎炎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几乎每晚都做到鸡叫时分,油灯就得添三次满油!由于冬天无取暖设备,妈妈的手总是皴裂的,螺壳油就是母亲的护手霜。 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母亲做一件上衣,2块8,一条裤子1块5。就是这一点一滴的,凑够了我们全家的生活费和姐弟几人的学费! 那嗒嗒的机器声和岸子上堆积如小山的衣服就是我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母亲心灵手巧吃苦耐劳, 一生没有用过洗衣机。全家衣服都是母亲用两个大箩筐挑到河里面清洗。挽起裤边儿、撸起袖腕儿的景象就像一幅画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全家老小的穿着虽然补丁摞补丁,但从来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再后来外孙们的衣服也都是母亲亲力亲为一手缝制。 甚至后来在我们自创业的时候,母亲不顾年迈,一日三餐地给几十个工人做饭。顶烈曰冒风雨摘收耳子是常有的事! 积劳成疾终就落下了一身的病根。</div> <h3>外孙陪伴父亲</h3> <h3>我和病中的母亲</h3> <h3>四代同游,其乐融融</h3> <h3>母亲是无私的,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灿烂的郁金香更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母亲是从来不求回报的。每次回家探望母亲,母亲总是做我们最喜欢吃的蒸面条、香椿馍等。那可是天底下最好的美食,至今我都无法做出妈妈的味道。临走时大包小包里塞的全是我们爱吃的东西。</h3><div> 我们慢慢长大,母亲却渐渐老去。</div><div> 2012年7月份母亲因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医生说他所见过的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衰如此严重的病人中我妈是第二例!并告知母亲最多四年的寿命!我可怜的妈哟,还没等到享福,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病榻上的她气喘吁吁、奄奄一息,如同风中的残烛, 我的心阵阵的刺痛 ,不禁潸然泪下。</div><div> 母亲是坚强的!母亲虽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微笑。母亲从不叫苦,她的苦痛全装在心里!她是怕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啊。 母亲常说她不能这样丢下我们,她还有很多心愿末达成。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母亲病情稍微稳定之时父亲却因脑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母亲拖着病残的身体又担负起照顾父亲的重任!一个连呼吸走路都觉困难的人,她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每天服侍父亲的重任。</div> <h3>母亲照顾父亲</h3> <h3>相儒以沬</h3> <h3>母亲一辈子活的很苦,物质上的匮乏生活上的艰辛是不必说了。由于生育五个女儿使她的心灵更加的痛苦,地位更加卑微。</h3><div> 母亲的苦还不止这些。母亲最大的苦是来自于父亲的不关心不疼爱。我们还小,母亲满腹的愁云无法发泄,也不能发泄,更不敢发泄。母亲只能忍着,仍一如既往的孝敬婆婆,服侍丈夫,下地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忙着永远做不完的家务。</div><div> 直到现在回忆起往事,母亲仍会泪流满面,泣不成声。</div><div> 母亲一生务农,如所有勤劳、善良而淳朴的村妇一样,任劳任怨,过着俭朴劳累的生活。母亲一生尽职尽责扮演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母亲心里装着的都是他人唯独没有自已,可以说母亲无私地把自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杨家!</div><div> 正是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们姐弟六人不仅养成了勤劳节俭孝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而且识大体知礼节懂感恩。我们对母亲永远都是尊敬孝顺和爱戴的。</div><div>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极其普通又极其善良的母亲。我们对母亲的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是不会因为什么情况而发生改变的。妈,我们长大了,再也不让您受半点委屈了!妈,我永远爱您!我们永远爱您!</div><div> 女儿小七写于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