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017.11.2游记 2022.7.15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宋城赣州,即今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又称赣南。国土面积3.9万平方公里,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2.10万人。</p><p class="ql-block"> 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等</p> <p class="ql-block">贡江晨曦</p> <p class="ql-block">章江夕阳</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宋城</p> <h3> 中国有四大古城墙:西安古城墙,洪武三年始建。平遥古城墙,洪武三年;荆州古城墙,顺治三年;兴城古城墙,乾隆四十六年。它们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将四大古城墙改写为五大古城墙,而1996年11月20日,赣州古城墙又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是宋城墙,国内孤品。</h3> <h3> 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h3> <h3>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约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h3> <h3> 历史的足迹留下,带来了古人吟诵的宛悠扬;历史的足迹留下,带来了尔虞我诈的世态炎凉;历史的足迹留下,带来了帝王纷争的酣畅淋漓。</h3> <h3> 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夏历(农历)的月份即由此而定 ,所以有建寅、建卯、建辰等说法,以“建春”做东门,也契合了春天节气由东部季风携来的意思</h3> <h3> 涌金门,被誉为“江南宋城”。现存有大量的宋代古城墙。赣州城涌金门,位于章贡路和廉溪路交叉口附近,现在还是赣州市民生活的交通要道。 走过涌金门到达贡江边浮桥码头,古浮桥就在碧波江上,千百年来,多少行人。古人曾写诗描述当时的赣州涌金门外之盛况,诗云:八镜台前春水生,涌金门外万舟横。</h3> <h3> 西津门是赣州古城的五大城门之一,城门滨临章江,城门外是渡江津口,故名西津门。西津门建有瓮城,城门有两座。</h3><div> 1932年红军攻打赣州城时,西津门是攻城的主战场,两重城门均被红军炸毁。现保存的西津门,是位于瓮城的外重城门。1933年重建时,改建为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三门洞碉堡式的城楼。西津门旁还建有炮城,炮城平面为不规则的半圆形,始建于咸丰四年(1854),是为了防止太平军攻打赣州城而建的。</div> <h3>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建春门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h3><div> 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南宋的赣州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除了建了城墙外,还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1949年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只剩下东河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p> <h3> 桥上的鱼市,让这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浮桥依然充满着生机,这是一座桥,也是一座热闹的集市。</h3> <h3> 八境台原系木结构,据地方志书所记载,1663年(清康熙二年)烧毁,后经乾隆、嘉庆二朝加以修复。1929年再次焚毁,1934年重建。上述两次失火,缘以楼中供有吕祖神像一尊,州民时来奉香膜拜,香火甚旺,故这两次火灾都源于香火失检所致。1976年7月13日凌晨,因楼台中的暗室失火,再次被焚毁,并烧毁所藏西周铜鼎及其他文物700余件。1983年,仿宋格式重建八境台,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为574平米,以城墙为台基高7米,底层高7米,二层高6.9米,三层高5.28米,琉璃瓦面高2.86米,全台高28.14米。新建八境台飞檐斗拱,画梁朱柱,彩色琉璃瓦面,雄伟壮丽,吸引了四方游客。</h3> <p class="ql-block"> 站在八镜台上,俯瞰赣州古城墙炮台林立,龟角尾公园游人如织,章贡两水在此汇合成赣江,由此北上,贯穿江西,经鄱阳湖汇入长江。</p> <h3> 赣州古城被章江、贡江和赣江三江环抱,再加上南边的护城河,四面环水,被人称作“浮州”。如果您从空中俯瞰,会发现赣州古城像一只巨龟浮在水面上,南门是巨龟的头部,北门是巨龟的尾部,因此这里被称作“龟角尾”。</h3> <p class="ql-block"> 龟角尾 原称龟尾角,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八境台下,龟角尾两侧有两条美丽而又神奇的江,一条叫章江,另一条叫贡江,她们从崇山峻岭中走来,过峡谷,越险滩,跳跃在的千峦万壑之中,弯弯曲曲地向前奔腾,宛如两条巨龙,环绕着赣州古城的东西两边,在龟尾处汇聚成为江西人民的母亲河——赣江。赣州曾被人称作“浮州”。</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章江,右边是贡江,中间是两江汇合的赣江</p> <h3> 位于赣州城区龟角尾公园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高5米,直径4.1米,重达8吨,仿照西周时期大克鼎,由青铜铸造而成,是目前客家地区第一大鼎。鼎上刻219个字的铭文,铭文文体为志铭体,纪念鼎铭文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云亨先生所题,铭文分纪和颂两个部分,铭文说明了铸鼎的缘由、时间、地点及其意义,记载了客家发展的历史,叙述了客家人的事迹。纪念鼎于2004年8月22日,由船只沿着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从南京出发,跨长江,入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过十八滩,于2014年8月29日运抵位于赣州城区龟角尾公园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h3> <p class="ql-block"> 八镜台正处于赣江的源头,赣江在此由靠赣湘边界的章江和靠赣闽边界的贡江汇合而成,赣江人在此建合江亭以此纪念,饮水思源,忆苦思甜。赣州市名因此而来,江西省也因赣江由南向北流淌简称为赣。</p> <h3> 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离开赣南,7月辞去这一职务,前后长达6年之久,在赣南他主要有三处住所,一是花园塘一号官邸,二是虎岗中华儿童新村,还有一处是通天岩避暑山房。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是在章江古城墙处,故居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该建筑保存完好。</h3> <p class="ql-block">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登郁孤台远望,留下了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借水怨山,抒发家国沦亡之痛。</p><p class="ql-block">离开蒋经国旧居,继续前行,便是那座著名的郁孤台,只可惜无论八镜台还是郁孤台,都已空余其名,现在的建筑都是1980年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p><p class="ql-block"> 郁孤台最早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但距今最少有1200多年历史了,唐李勉为州刺史时,将郁孤台改名为望阙。到了宋代又叫回郁孤台,所以才有了辛弃疾的那首菩萨蛮。</p> <p class="ql-block"> 灶儿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p> <p class="ql-block"> 灶儿巷鹅卵石铺路,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旧屋随处可见,古韵悠然,适合在雨中偶遇一位打着油纸伞的少女。</p> <h3> 南市街位于赣城之东,北接大公路南侧,南与海会路、五道庙相会,中段西通杨判巷、府隍庙背。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名南市街,以处赣城东南隅得名。街区多保留清民时期建筑,因地处赣州古代繁华热闹地段,与建春门浮桥、码头相近,紧靠着沿江商业街,所以南市街多是大户居住,建筑多重装饰,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晚期及民国初年修建的民宅。南市街顾名思义是个商业性质与位置概念的街道,相对于商贸的大坛前街。</h3> <h3> 赣州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赣州城东,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层楼阁式砖塔,为赣南古塔中的佳作。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属建筑。该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塔原高42米,现高49.9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9级,塔中心空。据考证,该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该塔原来位于慈云寺内,故名“慈云塔”</h3> <h3> 赣州文庙,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因县学又为祭孔之场所,故又称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校址。属省级文保护单位。</h3><h3> 赣州文庙位于江西省赣州老城区的东南,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h3><h3> 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h3> <h3> 赣州与广东毗邻,经济上交往甚密。上世纪三十年代赣州又曾被广东军阀割据,受广东影响颇深。赣州的骑楼、街道格局都是那时学习广东的产物。在赣州有不少原籍是广东的人,是上个世纪初期来赣州经商的,也有为躲避战乱来的。那个颇负盛名的“广东会馆”就是广东人做生意的同乡会。上世纪大革命时期,广东会馆政治风云聚会,曾给赣州带来革命思想,同时这里也曾是革命聚集地。</h3> <h3> 东河大桥改造于1958年在拆了城门的同时,连同镇南门、百胜门一带城墙一并拆尽了,距离十米处有全国绝无仅有孤品级国宝——福寿沟。1965年通车。</h3><h3> 东河大桥这四个字当时是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题的字。</h3> <h3> 这是一个大广场,眼前呈现四贤坊、军门楼和上井亭三处主体建筑。借着灯光,静静打量着每一处新景。碰巧遇见负责此项工程的领导。听他介绍,方知目前所见只是前庭,军门楼后面还有一系列建筑,包括古街、府衙等。并且,这些建筑都是根据历史记载和绘画,按原样修建。军门楼两侧的城墙,还是原汁原味的呢。也就是说,这里将较为系统地展示古代赣州的风貌。</h3> <h3> 赣州一中创建于1898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级优秀重点中学。119年的风雨,铸就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震撼和熏陶了一代代的一中人,启迪和培养了一批批的栋梁之才。战功卓著的陈奇涵上将,著名的经济学家郭大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克智、林皋、张家铝,国家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李富良等,都曾在赣州一中阳明院内、夜话亭旁留下过琅琅的书声和匆匆的倩影,并从这里扬帆起航,走向五湖四海。</h3> <p class="ql-block"> 阳玉岩(即阳孝本),上犹人。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曾到京师游学,回江西后,迁居赣州,隐居通天岩(今赣州名胜)二十年。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贬谪广东惠州,路经赣州,慕名访之,称他为“玉岩居士”。两人夜游廉泉,苏东坡作诗赠之。后人便在廉泉畔建筑了夜话亭,以表达对苏、阳二公的景仰思慕之情。</p> <p class="ql-block"> 濂泉书院旧址,廉泉、夜话亭依然还在。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陈履忠将阳明书院改名廉泉书院,迁于光孝寺左,也就是现在一中所在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知府王藩倡捐于郁孤台原址重建书院,名“阳明”。</p> <p class="ql-block">章贡第一泉一一廉泉 </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赋诗道:“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p> <p class="ql-block"> 三潮井,始建于宋代。据史料记载,每天早、中、晚三个时辰,井水会陡然震动,荡起波纹,骤然间,井水就溢满了。每天三涨,而且时辰不误,天天如此,该井便被世人称为三潮井。</p> <p class="ql-block"> 光孝寺在郡城东南廉泉右。晋时建,后废,唐高宗时,指挥邱崇重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僧人成广募款重建光孝寺。嘉庆、同治年相继重修。原寺庙有三进,第三进后殿已废,仅剩一、二进。第一进有斗拱、彩画,正门两侧楷书题额“鹫峰”、“鹿苑”;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内有藻井,上绘花鸟山水人物画及题诗。前殿与中殿之间有水池,为放生池,深约5米,内有鲤鱼、龟等。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寺庙。</p> <h3><font color="#010101">滨江公园在造园手法上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江南造园手法。以闻名遐尔的赣州宋城古城墙为背景,以章江两岸绮丽的自然风光衬托,借著名古迹郁孤台,动静结合,园林古朴、典雅,堂、亭、轩、廊、架、镜、湖有机融化为一体,同郁孤台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壮观的沿江风光画,给古城增添了一组亮丽的风景线。</font></h3> <p class="ql-block"> 今年回赣在古城墙漫斿,随手拍了些照片,编成小册,以表对家乡的留恋。 故乡明年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