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山两地老游击战士后代东江行 (2017.11.15~16)

小小

<h3>  11月15号至16号,在珠海市老战士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珠海市老战士后代工作部的倡导下,联合部分中山市的老战士后代(因交通的原因末能广发通知)策划举行了一次珠海、中山老战士后代寻找父辈抗战足迹……东江行的红色之旅活动,这48位随行者,均为东纵、珠纵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后代,甚至于参加了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行动的东纵、珠纵子弟或亲属达15人之多。2天的行程包括了15曰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和曾生将军故居(坪山区),深圳东纵司令部旧址(土洋村)和沙鱼涌东江纵队北撤登舰点(均属于大鹏区)参观学习,16号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东征的惠州市以及属下的博罗县罗浮山(后期的)东纵司令部以及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目前最大的“东江纵队纪念馆”进行接受缅怀历史、追寻父辈抗战足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以不忘初心,继续革命的姿态进行了解和传承。</h3><h3> 特别感谢深圳市东边纵研究会的各兄弟姐妹们,得知我们有此计划时,会长江山和秘书长高英泉两位领导专程驱车来中山与我们沟通联接,并在我们到达坪山前专门派出戴伟贤和曾晓明2位兄弟亲自接我们并一路带路陪同。感谢坪山纪念馆和土洋东纵司令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不仅超时等候我们为我们讲解,还把珍贵的东纵纪念章以及书籍资料赠送给我们,使我们有机会、有时间细细研读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资料,增加精神粮食。</h3><h3> 更有是使我们全团后代难以忘怀的是,在沙鱼涌北撤纪念墙上,北撤弟子严为强发现父亲的名字有误,我们将比消息告知深圳东边纵研究会领导高英泉等,谁知我们第2天在去罗浮山学习途中就收到了高英泉秘书长发来的微信图片; 沙鱼涌北撤纪念墙修正名字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己完成。我们四十多位兄弟姐妹,特别是严为强那时是有话都不出,是感恩,是激动!这就是深圳速度!这就是深圳东边纵后代对待历史和老革命后人的严谨和认真!大家在微信上异口同声给予点赞!!!对历史负责,对父辈负责。这就是由父辈之间共同与日冠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浴血战斗所结成的战斗情谊的传承。</h3><h3><br></h3><h3> 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地区--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该馆由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筹建,坪山镇委、镇政府全力配合,并得到了深圳及省内外东纵、边纵联谊会老战士、深圳革命老区村镇广大群众以及深圳工商界、港澳爱国人士、海外侨胞鼎力赞助和大力支持。2000年5月建成,12月2日正式开馆。</h3><div> 东江纵队纪念馆由大厅、展厅、文物厅、烈士芳名碑组成。展厅按照东江纵队的发展历程分为13部分 : 一、抗日救亡,武装准备;二、组队抗敌,突围东移;三、返回敌后,恢复发展;四、挺进港九,营救精英;五、艰苦奋战,扭转局面;六、东纵成立,杀敌竞赛;七、北进东进,全面发展;八、挺进粤北,抗战胜利;九、自卫坚持,谈判北撤;十、成立广纵,转战华东;十一、边纵成立,威震南粤;十二、广纵南下,并肩战斗;十三、东纵战士,老兵新姿。</div><div></div><div>东江纵队司令员   曾 生</div><div>东江纵队政治委员  林 平</div><div>东江纵队副司令员  王作尧</div><div>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 杨康华</div><div> 馆存陈列有658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历史文献、70件老战士捐赠的实物、15幅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14幅动态作战示意图、一座包含6700多位烈士的英名碑等组成。共分为抗日救亡、武装准备、组队抗敌、突围东移等13部分。整个陈列展示了南粤儿女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奉献牺牲的英雄历程。东江纵队纪念馆已成为深圳市和广东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之一。</div> <h3>  10月30号,为筹备珠海、中山两地老战士后代东江行,深圳东边纵研究会会长江山(前右2)、秘书长高英泉(前右1)专程从深圳来中山与大家磋商行程与协调接洽细节。</h3> <h3>  由于堵车等原因,我们到坪山己快中午,东纵纪念馆工作人员超时等我们并细致地为我们解说。</h3> <h3>  深圳东纵纪念馆赠送给我们珍贵的东纵纪念章。</h3> <h3>史料文献。</h3> <h3>  抗日战争年代抗东纵部队(1942.3~1943.11)之序列表。</h3> <h3>1945.9~1946.6东纵序列。</h3> <h3>华生兄在纪念馆找到了父亲罗章友的名字。</h3><h3><br></h3> <h3>  跃进在粤赣湘边纵队的序列中找到了父亲的名字。</h3> <h3>解放战争时期华南共产党武装为量分布图。</h3> <h3>  佩仪的手机在这里凸显了它无限的功能。</h3> <h3>  这里保存着珍贵的文物和图片、是历史的见证。</h3> <h3>  在观看介绍东江纵队战斗历程的电化教育影视片。</h3> <h3>参观曾生将军旧居……坪山石灰坡。</h3> <h3>留影在深圳东纵纪念馆。</h3> <h3>东纵后代第四代的情结。</h3> <h3>  深、珠、中三地老战士后代在珠纵纪念馆内的留影。</h3> <h3> 东江纵队司令部</h3><div> 位于广东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土洋村,原是天主教堂,在抗日战争年代是东江纵队的司令部。</div><div> 该建筑建于1912年,为中西合璧风格的意大利天主教堂,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1942年春,神父撤离土洋村。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有利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指挥部由龙华迁到葵涌土洋村该建筑内。</div><div> 土洋村背靠犁壁山,东连大鹏半岛,西接盐田、沙头角,南濒大鹏湾,与香港隔海相望,附近的沙鱼涌是当时华南的主要交通口岸。</div><div> 1943年12月2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公开宣布成立,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该建筑成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主楼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礼拜堂则作为会议室和作战室,附属用房改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楼房后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练兵场。练兵场后侧建有一座琉璃正檐八角亭,为解放后人民政府所建的“东江纵队纪念亭”。</div><div> 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该建筑内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中央关于东江纵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分析当时广东地区的斗争形势,作出6项重要决定:第一,在全省继续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与发展游击区;第二,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主要打击方向是日伪军,同时坚持自卫的反摩擦斗争;第三,东江纵队建立支队编制,加强部队的思想、军事教育及各项制度建设;第四,普遍建立抗日自卫队与常备队;第五,恢复和加强地方党的组织活动;第六,成立珠江三角洲指挥部和中区指挥部,扩大东江军政委员会人数。土洋会议对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45年春,东纵司令部由土洋村迁到博罗县罗浮山。</div><div> 解放后,该旧址一度成为土洋小学校址。1984年9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3月,市、区、镇拨专款修复东纵司令部旧址,并在该处设立东纵史迹展览馆。1998年5月4日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基本陈列分为《东江纵队史迹展》和复原陈列两部分。史迹展通过119件实物以及大量的照片、文献资料,展示了东江纵队“南域先锋、海外蜚声、艰苦风范、永继永存”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历程。复原陈列通过对曾生司令员当时工作和生活用过的部分实物的复原,再现曾生同志在艰苦的条件下,率东纵不屈不挠、英勇抗日而成为“为民先锋”的史实。2002年7月,东纵司令部旧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div><br></div><div> 珠海老战士后代留影。</div> <h3>中山老战士后代留影。</h3> <h3>  细听工作人员讲解土洋东纵司令部及1944年土洋会议的重要意义。</h3> <h3>  一家三代都是战士、对越反击战战斗功臣、珠海的毛华康兄弟留影在土洋东纵司令部前。</h3> <h3>复制电台发报室。</h3> <h3>复制指挥所。</h3> <h3>  馆藏的珍贵历史文物。</h3> <h3> 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地</h3><h3><br></h3><div> 在快要到葵涌镇与大鹏镇的沿海公路右侧海岸,有个叫“沙鱼涌”的地方,这里风光优美,海蓝云白。东纵北撤山东由此起程,为了纪念这次成功北撤,原东纵老战士在海滩登船地点,建立了一座纪念亭,在一块巨型礁石上,刻写着东纵司令员曾生同志的亲笔题字。如今,这个绵延曲折的海滩,已经成为深圳市东部黄金海岸旅游的一个重要地点。</div><div> 东纵北撤是国共谈判让步的结果</div><div>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最后在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著名的“双十协定”。这个协定中,中国共产党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做出大量让步,决定让出中共控制下的广东、广西、浙江、苏南、皖中、皖南、湖北、湖南、河南(不包括豫北)8个解放区,把这些地区的武装力量撤到陇海铁路以北地区。其中,广东省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就包括在里面。</div><div> 为了解决广东问题,1946年3月27日,由国共双方及美国组成的军调部3人委员会在重庆开会,政府代表张治中、中共代表周恩来、美国代表吉伦。经过谈判,国民党当局承认广东武装部队的存在,并且签订北撤山东烟台的原则协定。</div><div></div><div> 东江纵队北撤纪念礁石</div><div>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东江纵队北撤一再遭到国民党广东当局的阻挠。4月2日,重庆三人小组代表团与军调处第八小组在广东沙面举行联席会议。经过中共代表廖承志与广东行营主任张发奎唇枪舌剑的反复斗争,双方就东江纵队北撤问题才签署会议决议。决议认定登船地点:大鹏湾。人数:2000余人(不得超过3000人)。时间自开始调查之日起,至登船之日止,以一个月为限,不得超出。</div><div> 具体决议包括:广东省内的东江以南,东江以北,以及广东北部三地区的中共武装人员2400人(其中包括妇孺300人),在大鹏半岛集中,用美国轮船运到山东烟台登陆。在中共武装人员集中大鹏湾期间,以及登船之前,大鹏半岛葵涌、王母圩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应撤离该区若干距离,以便中共武装人员集中。其他还有一些保障措施,须由双方配合完成。</div><div>葵涌镇位于大鹏半岛与广东内陆的连结地带,是抗日根据地腹地,东可进惠东和海陆丰,西可进东莞宝安地区,退还可以从海上撤离。部队选择这里集结,无疑是从军事战略上考虑的。而离葵涌镇最近的出海口,就是沙鱼涌。</div><div></div><div> 北撤纪念碑</div><div> 为了保证全省武装部队顺利集结,广东区党委决定成立北撤军政委员会负责统一指挥。军政委员会成员有曾生、王作尧、杨康华(东江纵队)、林铿云、谢斌(珠江纵队)、罗范群、谢立全、刘田夫(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曾生担任书记。</div><div> 本来接送东江纵队北撤人员的美国军舰因遇到飓风,需要延迟,因而北撤时间也不得不推后。</div><div> 从沙鱼涌到烟台北撤成功</div><div> 6月29日下午2点多,从大鹏湾深处,缓缓驶来4艘军舰。一艘驱逐舰,3艘登陆艇(585号、589号、1026号),驱逐舰是护航的。由于沙鱼涌不是正规的港口,潮低水浅,美国登陆艇无法靠岸,只能停在离沙滩数丈远的地方。下午3点半左右,部队开始列队召开告别大会。中共代表方方少将和曾生司令员分别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东江纵队战士不畏艰难的团结精神,再次阐述北撤的意义。曾生代表部队向美国代表米勒上校赠送锦旗,上书“和平使者”4个大字。</div><div> 下午6时,战士们涉着齐腰海水向船上慢慢走去。远道而来的乡亲和将要留下的战友,在岸边一次一次挥手惜别,泪眼婆娑。</div><div> 6月30日早晨,太阳刚刚升起,4艘军舰启航,徐徐驶离沙鱼涌,向大海深处走去。当时,东江纵队的战士是高唱《北撤进行曲》离开的,“……我们离开战斗的家乡,我们就要奔赴新的战场。辞别了亲人,告别了战友,我们要到遥远的北方……”经过5天的艰苦航行,北撤人员顺利抵达山东烟台。</div><div> 东纵北撤使沙鱼涌这个小地方青史留名。</div> <h3>晚霞中的北撤纪念亭及登船点。</h3> <h3>珠海、中山老战士后代在北撤纪念点上留影。</h3> <h3>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挥毫的"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h3> <h3>蔡家姐妹找到了父亲的名字。</h3> <h3>绮玲;父亲的名字在这里。</h3> <h3>甘权:这个是岳父的名。</h3> <h3>华生:这是父亲的名。</h3> <h3>华生:这是母亲的名。</h3> <h3>建文:父亲的名字在这里。</h3> <h3>华康兄也在这里找到家人的名字。</h3> <h3>严为强:这是父亲的名,不过错了一个字。</h3> <h3>  在深圳市东边纵研究会的协调下,16号上午,纪念公园工作人员专程为严为强父亲更正名字的工作照。(深圳市东边纵研究会高英泉供图)。</h3> <h3>  一天的深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转眼已是初冬的黄昏,深圳市东边纵研究会的戴伟贤大哥(中)和曾晓明兄弟(右3)已陪了我们一天,无语。只有留下一张合影,欢迎深圳的老战士后代们有空到珠海、中山指导工作和联谊。</h3> <h3> 游惠州西湖</h3><h3>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h3><h3> 惠州西湖面积辽阔,湖岸弯环曲折,湖上洲屿点缀、三面青山环抱。湖泊东西最宽处达4公里,南北最长达6公里,面积最大时有10平方公里,湖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桥如带,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桥”之称。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惠州“山水秀邃”。这里是广东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h3><div> 据《惠州西湖志》说:“东汉时,湖上犹有狼虎居之,无所谓湖也。”那时。湖区一带大概还是一片狼虎出没的草丛洼地。但到公元三一八年东晋元帝时,“兴建龙兴寺于湖上”(《惠州府志》),可见东晋时湖已形成。唐代在惠州筑开元寺,北宋余靖写的《开元寺记》中描写这一带风景:“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谿带幡,湖光相照”。从这些历史记载推断,惠州西湖大概成于东汉后、东晋前这一历史时期。</div><div> 惠州西湖的建设始于北宋时。州守陈偁最早经营西湖,他“引湖灌田,兼鱼、藕、蒲、苇之利”,使西湖“施于民者丰”,被称作丰湖。同时还在湖上筑堤造桥,修建亭榭,使丰湖当时被誉为“广东之胜”,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他把丰湖称为西湖,一来湖位于城西,二来也因惠州的这个湖泊的风景与他熟悉的杭州西湖一样美丽。从苏东坡以后,惠州西湖就叫开了。</div><div> 清代美术家戴熙称惠州西湖“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胜。”确是恰当的评价。此外,清代惠州知府吴骞还作了《惠阳纪胜》诗,将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作了一次对比:“杭之佳以玲珑而惠则旷邈;杭之佳以韶丽而惠则幽森;杭之佳以人事点缀,如华饰靓妆,而惠则天然风韵,如娥眉淡扫。”把惠州西湖比作未入吴宫前在苎萝村浣纱的西施,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色是:天然美。</div><div> 宋朝时,惠州西湖就有“五湖六桥八景”之说。五湖分别是平湖、丰湖、南湖、鳄湖、菱湖。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把红花湖与这五湖贯通,形成一体,增称为六湖。古六桥分别是西新桥、拱北桥、圆通桥、明圣桥、烟霞桥、迎仙桥。新中国建国前后,又建设了众多景观桥,其中九曲桥、枇杷桥、花洲桥以其新姿特色点缀西湖,和古景六桥一起被并称为当代西湖九桥;八景是前人对当地人文地理的一种归纳和彰扬:“丰湖晚唱、半径樵归、山寺岚烟、水帘飞瀑、荔浦风清、桃园日暖、鹤峰返照、雁塔斜晖”称为古八景。其中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随着时境变迁,西湖建设不断完善,后来又有了“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之说,现有景点28处,其中名景有18处。今天,惠州西湖已有“六湖九桥十八景之说。</div><div><br></div><div> 15日晚,全体后代在下榻金泽酒店后,16日早上是自由活动时间,最好的连择当然是在西湖散步观景啦。当然,若大的惠州西湖用2个小时能走得遍吗?(中国有若干个西湖,而惠州西湖仅次于杭州西湖名排第二)。天然的水和人为的建筑与花草,相影成画。当然也吸引了爱美的老太太们的心,难为了摄影师了!不过,在美女与美景碰撞之间,拍回一些心仪的靓照,也值了。</div> <h3>  巧遇祖国的花朵们游湖,这些奶奶、婆婆级的女同胞们是最为开心的。</h3> <h3> 中国十大道教名山——罗浮山</h3><div>  北宋诗人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的美誉。</div><div><br></div><div>  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博罗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西距广州60公里,南距东莞40公里、深圳90公里,东距惠州45公里。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这里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也是深圳、广州、东莞和惠州人们度假的“福地”。</div><div>  罗浮山分为四个景区,最大的景区是朱明洞景区,其次是酥醪洞景区,黄龙观景区和华首寺(华首台)景区。一般人都是去朱明洞景区,其他景区很多都是后来修建的景点,而最有名的道教名观――冲虚观就朱明洞景区,而且罗浮山的最高峰――飞云顶也在这里,海拨1296米。凡是去登山的驴友一般也是去朱明洞景区。</div> <h3>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h3><div> 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博罗县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朱明洞区内。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2003年底,12月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在罗浮山下建成。“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85件,历史图片350多幅。</div><div> 1990年,经济有了一定改善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老同志想建一个纪念馆,来缅怀一支为华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的战士。虽然大家都有这份心,但资金的缺口却一时无法解决,所以就搁置下来了。没想到一搁置就是11年。</div><div>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展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两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div><div> 序幕厅(223平方米):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序幕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序幕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序幕厅的顶棚,装饰了60颗五角星灯光,以示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div><div> 陈列厅(525平方米):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div><div> 英烈厅(120平方米)刻写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div><div> 映视厅(76平方米):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div><div> 在参观走廊,设置了《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div><div> 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平方米)。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塑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div><div>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div><div>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史迹陈列展览厅内,人们看到了一台用于印制《前进报》的珍贵印刷机,它的历史和收藏的经历都很具有意义。而这台历尽千辛、近千公斤重的机器,虽然经历六十余年沧桑,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机身却还仍然闪闪发亮。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印刷机是原《博罗日报》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于1941年购得。到了1944年,日军大扫荡,《博罗日报》只能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博罗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div><div> 几个月后,东江纵队司令部迁移到罗浮山,为了方便印刷进步刊物,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十多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抬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div><div> 到了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东江纵队北撤,无法把印刷机带走,只好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而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1949年解放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阳印刷厂使用。1978年博罗县文化局在原《前进报》随军记者钟紫和廖荣的协助下,将这部机器收藏于县博物馆,后来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出。</div> <h3>  2天的旅程一晃而过,但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相聚得非常开心。在珠海市老干局、珠海市老战士联谊会的大为支持下,在深圳市东边纵研究会、原惠州日报主任记者(老红军之后)张正贤兄弟等的热情安排和招待下,在华生、国梁、甘权、炎光、跃进、关健和亮忠等兄弟的共同努力下,在参团们的所有老战士后代的勇跃参与和支持配合下,使大家不仅在学习和了解历史传承上获益非浅,而且在生活上也非常开心。只见在行车时一路上都是歌声和笑声,在走路时也手舞足蹈,真有返老还童之样,期待着我们下次相会与出游。谢谢各位的捧场!!!</h3><h3><br></h3><h3> 正因为父辈一起共同为共和国流过血汗,</h3><h3> 使我们这一代能够相聚在一起成为兄弟姐妹!愿友谊长存,世代流长!</h3><h3> 感恩共产党!</h3><h3> 感恩我们的前辈!</h3><h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3><h3><br></h3><h3> 珠海、中山老战士后代东江行活动筹备组</h3><div> 2017.11.20</div>